• 世界文化遗产点敦煌悬泉置文化展示中心建成揭牌

    世界文化遗产点敦煌悬泉置文化展示中心建成揭牌

    敦煌悬泉置文化展示中心20日在甘肃省敦煌市建成揭牌。该中心通过先进技术展示等方式,讲述千年驿站的人来人往,再现丝路邮驿的历史画卷。
    2025-09-25
  • 千年文明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新生

    千年文明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新生

    人类文化遗产灿若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智慧。当巴黎圣母院失火后凭借精准的数字化档案得以重建,当敦煌莫高窟中经典的第285窟突破空间限制、从“咫尺天涯”变为“触手可及”,
    2025-09-24
  • “十四五”期间我国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取得新突破

    “十四五”期间我国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取得新突破

    、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5-09-23
  • 补史之缺!海拔最高秦刻石认定

    补史之缺!海拔最高秦刻石认定

    青海扎陵湖畔,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得到认定,它矗立河源,补史之缺,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025-09-22
  • 杭州西湖博物馆20周年 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样本

    杭州西湖博物馆20周年 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样本

    建馆20年来,该馆从建馆之初“零文物”状态,逐步发展成拥有17763件(套)藏品、累计服务游客达2300万人次的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5-09-19
  • 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穿在身上的史诗

    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穿在身上的史诗

    蜡染,古称“蜡缬”,即采用蜂蜡为防染材料的一种传统印花技艺。早在秦汉时期,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就掌握了蜡染技术。
    2025-09-18
  • 再添四处,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42项

    再添四处,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42项

    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7
  • 国家文物局:将重点推进“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遗产60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1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三星堆—金沙遗址”“江南水乡古镇”“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2025-09-15
  •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 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 位居世界前列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在会上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捷报频传,北京中轴线、西夏陵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2025-09-12
  • 你好 欢迎来西安解锁非遗新体验

    你好 欢迎来西安解锁非遗新体验

    近日,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品中国非遗 游古都西安”活动,记者走访市内多个非遗体验点,所到之处,每一句“你好”都承载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2025-09-11
  • 游“中国最早石窟”,品“丝路龟兹乐舞”

    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市,迟至公元18世纪,才有了“库车”这一名字。此前千百年中的古称“龟兹”,更为人们所熟知。最早见于《汉书》的“龟兹”,因过于古老而准确含义存疑,但通常认为源于“要道”“城市”等意。
    2025-09-10
  • 京津冀三地携手培养青年文物工匠

    京津冀三地携手培养青年文物工匠

    北京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青年匠师培养可推动三地文物修复师技术互通和资格互认。培养项目的未来价值,不仅在于培养技术精湛的修复人才,更在于构建人才、技术、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协同发展体系。
    2025-09-09
  • 古城微改造 民生新画卷——深圳南头古城蝶变记

    古城微改造 民生新画卷——深圳南头古城蝶变记

    作为深圳的历史根脉与文化地标,南头古城拥有近1700年郡县变迁史,不仅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行政、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更被誉为“粤东首府、港澳源头”。
    2025-09-05
  • 非遗传承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非遗传承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作为我国非遗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十年来,先后有149所院校举办1400余期研培班,直接培训非遗传承人5.1万人次;各省(区、市)同步开展研培工作
    2025-08-2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