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用4句话形容北京历史文化遗产?这个规划带你看

    如何用4句话形容北京历史文化遗产?这个规划带你看

    近日,《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2035年)》正式向社会发布,规划系统构建了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体系、保护体系、传承体系和实施体系。
    2024-12-17
  • "技艺+教学+能力考核"非遗系列团体标准全国首发

     近日,浙江省质科院牵头研制的杭州刺绣、萧山花边、丝绸手绘系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技艺+教学+能力考核"非遗系列团体标准。
    2024-12-16
  • 南京发现重要遗迹 明故宫皇城东线城垣终于找到了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一份批复函透露,南京李府街道路拓宽改造中,新发现了城墙遗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向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求证,基本确认遗迹为明故宫皇城东线城垣,系首次发现。
    2024-12-13
  • 内蒙古一地出土文化遗物4000余件

    内蒙古一地出土文化遗物4000余件

    近日,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金斯太遗址发掘工作取得新突破,完成6-9层的发掘工作,发掘面积为20平方米,出土陶片、装饰品、骨器、石制品、动物化石等各类文化遗物4000余件。
    2024-12-12
  • 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5日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12-11
  • 在黑陶邢文化博物馆触摸黑陶文化新脉动

    在黑陶邢文化博物馆触摸黑陶文化新脉动

    在山东省日照市的富阳路深处,有一座隐身于此的黑陶专题博物馆——黑陶邢文化博物馆。这座博物馆虽非“国字号”,却独具特色,是国内首家专注于黑陶艺术的专题博物馆
    2024-12-10
  • 看非遗嘎木卓舞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嘎木卓舞是藏区传统舞蹈卓舞的一种,是嘎木乡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相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其舞者只能是男子而闻名,反映了嘎木群众的劳动和生活,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024-12-09
  •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12-06
  • 大足石刻圆觉洞石刻造像首次接受系统探测

    记者日前从大足石刻研究院获悉,作为大石足刻重要组成部分的宝顶山摩崖造像圆觉洞,目前正接受文保专家对文物本体系统性的无损探测和检测。
    2024-12-05
  • 全国非遗工坊达9100余家 涉及1721个县域

    全国非遗工坊达9100余家 涉及1721个县域

    11月24日至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福建省龙岩市召开。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建设9100余家非遗工坊,帮助当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2024-12-04
  • 民族非遗热巴舞:摇曳在藏汉少儿心中的文化瑰宝

    民族非遗热巴舞:摇曳在藏汉少儿心中的文化瑰宝

    热巴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和较高难度的技艺技巧,主要流传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藏族集聚地的传统舞蹈。2014年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12-02
  • 多国考古学家探访良渚:我们并非如想象中那样不同

    多国考古学家探访良渚:我们并非如想象中那样不同

    11月25日,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本届“良渚论坛”以“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论坛首日,来自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受邀参观了良渚博物院、良渚遗址公园和良渚考古与保护中心。
    2024-11-29
  • 雄安新区对确认的263处文物遗存采取分级保护

    记者从21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燕文化考古雄安对话交流活动”上了解到,雄安新区建立了文物遗存分级保护体系,将登记确认的263处各类文物遗存初步划分为4个等级进行分级保护,这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奠定了文物保护基础。
    2024-11-28
  • 严漆:取之自然 点染时光

    严漆:取之自然 点染时光

    在我国,大漆的使用源远流长。起源于旧时严州地区的“严漆”具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漆器的重要原料,质地优良、粘膜坚韧,“严漆生产技艺”也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11-2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