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如今也是黑龙江省富裕县逸夫小学食堂创新“妈妈管理模式”赢得好评的真实写照。

以妈妈视角破题,让食堂充满家的温馨。该校食堂50%的员工是本校学生家长(以下简称员工妈妈)。“员工妈妈既是学校食堂的从业者,又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校领导介绍说,学校注重充分发挥“员工妈妈”熟悉孩子饮食偏好、关注营养细节、自带信任感的优势,将“家庭式关怀”融入食堂管理每一个环节,形成独特的员工妈妈式服务体系。

在就餐管理中,传递员工妈妈式耐心。学生就餐时的秩序、习惯养成,员工妈妈的“柔性引导”比单纯的规则约束更有成效:面对低年级学生挑食、剩饭的问题,员工妈妈不会直接批评,而是用“吃了青菜才能长高高”“米饭是农民伯伯种的,我们要珍惜”“要严守'光盘行动'作珍惜粮食的好学生”等能让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引导,还会主动给吃得干净的学生贴“小星星”贴纸,每周汇总给班主任作为评优参考;午餐高峰期,员工妈妈会在餐桌旁协助分餐,提醒学生“慢慢打,别烫着”“不够再添,别浪费”,遇到学生不慎拿掉餐盘,员工妈妈都抢先拿来纸巾和新的餐盒,轻声安慰:“没关系,阿姨再给你盛一份”,这就避免了学生因紧张哭闹影响就餐和身体健康。有的学生在作文里写到:“食堂妈妈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每次打饭,她们都会笑着问我们够不够吃。”

在“食育教育”中搭建员工妈妈信任桥。员工妈妈作为家长的代表,是学校开展食育教育的“天然纽带”。她们牵头“食育小课堂”,坚持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三午餐后,就会利用20分钟时间,给学生讲“食材的故事”。比如,手里拿着新鲜的胡萝卜,告诉学生“这是冬天里的'维生素小仓库',吃了能保护眼睛”;还展示面粉到馒头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明白“每一口食物都来之不易”,还会教育学生简单的餐桌礼仪,如“双手端碗”“吃饭不说话”,不少学生回家后主动帮助家长摆碗筷,有的家长不无感动地说:“孩子在学校学的餐桌礼仪就是好!”。

注重传递“透明化信心”。员工妈妈都能定期在家长群分享食堂的日常、后厨消毒的视频、学生吃饭的场景,还会收集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食堂管理小组。有的家长说:“看到员工妈妈发的食堂里的照片,知道孩子吃的食材新鲜、环境干净,我们对学校的信任又多了一分。”
该校实施“妈妈管理模式”以来,始终坚守“学生爱吃,家长放心”的底线,确保“安全兜底、营养赋能、育食并行”的目标100%实现,赢得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作者:叶晓阳 王红桥 刘金峰 矫海)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