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保障到配套标准逐步完善 政策赋能低空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1-11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信息,低空经济发展司的主要职责包括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业内人士表示,低空经济发展司的设立,对低空经济发展是个重大利好信号。基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筹协调职能的重要性,未来低空相关政策的调整可能更有战略性,有更明确的方向性。


  政策赋能力度加大


  低空经济,通常指在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下(根据应用需要可扩展至3000米)空域内,以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以及辅助作业设备为载体,依托低空空域及相关数据资源等新型生产要素,以载人、载物以及其他作业等多种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


  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政策扶持。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把"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发布,提出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近年来,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将低空经济纳入发展规划,从政策保障到配套标准逐步完善,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


  深圳作为试点区域,早于2023年12月就由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4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支持措施。


  2024年8月,上海公布了《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等完整产业体系,打造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江西省也于2024年8月发布了《江西省关于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计划构建以低空制造为核心、以低空保障为支撑、以低空服务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培育一批低空经济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力争聚集低空制造及相关配套企业300家,争创国家级新型通航装备制造业集群。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5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形势展望》显示,多地政府纷纷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政策性文件,目前全国已有45个城市启动了低空经济的政策规划。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无人驾驶、低空智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无人驾驶技术使无人机的操作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低空智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低空飞行器之间、飞行器与地面设施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低空飞行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除了得益于政策支持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外,我国市场需求也十分广阔。其中,在工业领域,无人机可用于巡检、物流运输等;在农业领域,可进行植保、播种、施肥等作业;在服务业领域,低空旅游、应急救援、医疗配送等需求不断增长。外卖无人机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目前美团已在深圳开设了几十条常态化航线,大幅提高了配送效率。


  "低空经济一端连着高端科技创新,一端连着低空飞行应用,绿色低碳、跨界融合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特点。"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金伟表示,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发展低空经济正当其时。


  然而,低空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监管挑战。低空经济的发展涉及空域管理、飞行安全等多个方面,亟待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此,一些低空经济企业资源集聚的城市已率先发布相关政策法规加以约束行业的"野蛮生长"。例如,2024年12月30日,全国首个省级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东省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标志着广东低空经济进入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同年年初,深圳出台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为低空经济起飞铺就法治跑道。《珠海经济特区低空交通建设管理条例》也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将为珠海开展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低空经济提供法治保障。


  此外,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人才短缺的挑战。对此,国内高校正争相布局低空经济相关的专业,职业院校在此前无人机操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契合企业需求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传统航校也入局低空领域,基于传统民航飞行、民航运输等专业开设新的学科和专业。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广东、山东、北京等多个省份已将培养无人机专业人才写入各地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当前,低空经济广泛体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释放出澎湃的新质生产力。


  2024年11月,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提出:无人机将无处不在,成为物流快递、农林植保、应急抢险、城市管理、电力巡检、线路巡查、旅游观光的主要工具;随着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路网云等新技术的完善和成熟,空中飞行器也将全面普及无人驾驶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于2024年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增速33.8%;未来几年,随着低空飞行活动日益增多,低空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成效也将逐步显现,我国低空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据了解,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元年,在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进步下,我国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表示,低空经济将在2025年开始全面提速,从科学普及到全面推广进入到实质性推进阶段,2025年将是低空经济全面起步之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近日,低空经济发展司负责人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进行座谈,了解相关领域低空经济典型场景应用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情况,并就推动低空基础设施有序规划建设进行交流。此外,低空经济发展司负责人还与通信、导航方面有关专家进行座谈,就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进行交流。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低空经济领域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低空经济司将加强与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低空经济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记者 蔡佳文)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