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现身上海“THE MONSTERS十周年”巡展,与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及LABUBU艺术家现场互动,并观看了原创手稿。该行程是库克此次到访中国参观的第一站,王宁现场赠送了库克LABUBU的大首领ZIMOMO作为礼物。一方是科技行业的巨头,另一方是文化产品行业的“领头羊”,这一科技与文化交汇的场景,是中国潮玩走向国际的又一例证。
近年来,中国潮玩从街头文化产品,逐渐演进为具有品牌、IP效应和文化溢价的消费品类。
10月13日,海关总署新鲜出炉的外贸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比前8个月加快0.5个百分点。“成绩来之不易。”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在当天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总的看,前三季度,我国外贸韧性彰显、结构优化,实现了量质齐升。
在这样的外贸“成绩单”中,潮玩产品凭借创新设计和文化内涵加速“出海”,成为外贸版图中的一抹亮色。根据海关数据,今年以来我国玩偶、模型、动漫衍生品等出口增长明显,仅前三季度出口额就超过500亿元,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业内认为,这一变化显示我国玩具产业正从“代工”成长为具有“设计+品牌+渠道”综合竞争力的产业。
推动潮玩“出海”的,是创意驱动、供应链升级与数字渠道三方合力。一方面,诸多潮玩厂商强化原创IP孵化与视觉叙事,使产品具备文化辨识度;另一方面,制造端通过智能化、模块化改造显著缩短新产品开发和交付周期,提升响应速度;再加上跨境电商、社交媒体与KOL推广,形成了“设计—制造—传播—销售”闭环,助力潮玩在海外市场形成爆款效应。多家头部企业如泡泡玛特、TOPTOY的海外门店拓展与线上销量爆发,即为明证。
王军表示,这些产品火遍全球,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彰显的是外贸企业的创造力,依托的是中国制造的硬实力。王军介绍,中秋节期间,国潮花灯和竹编小玉兔在海外圈粉无数。大家熟知的盲盒公仔、模型手办等,融合了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都是中国原创IP潮玩。玩具企业借助3D打印技术,将新品开发周期从15天压缩到了3天,实现了从规模领跑到实力领先。
再从地域与产业链角度看,潮玩产业的繁荣也并非偶然现象。以东莞、广州、义乌为代表的制造与贸易集群,为潮玩及轻工业消费品提供了完善的零部件配套、模具制造与出口通道;成都、北京等城市的文化创意资源则为IP创作与内容传播提供源头活水。这种区域协同将文化资源与制造能力结合,催生出更多可“出海”的产品与项目。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潮玩通过独特的产品设计、全渠道销售网络和国际化战略,突破了文化与地理界限。”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也显示,2015年至2024年,全球潮玩市场规模从87亿元增长至448亿元,年复合增速接近23%。在这期间,包括欧美、日韩以及中国在内的潮玩市场均快速增长。如今,北美、欧洲和中国已成为全球前三大市场,而东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近年的增速也不断加快。
但在“出海”加速的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问题也不容忽视。据公开数据,部分热门IP产品今年已被海关拦截的涉嫌侵权商品数量达到上百万件,这既凸显了中国原创产品的吸引力,也提醒企业在全球化扩张时必须同步加强版权布局与法律防护。“下一步,全国海关将继续做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落实好通关便利化措施,为这些热销品高效、顺畅地送达全球消费者提供保障。”王军说。
总体来看,中国潮玩从设计走向品牌、从本土走向全球,正在成为外贸的新生力军。未来,随着原创能力的加强、产业链的升级与国际化运营的深化,这一板块有望继续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稳定且可持续的增长动能。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