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卖消费导向由价格往品牌转型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05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餐饮收入39644亿元,同比增长10.7%;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751亿元,同比增长7.4%。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当日在出席2018美团外卖产业大会上着重指出,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逼近4万亿元大关,其中外卖颇受关注,增长迅猛,但外卖在整体餐饮规模中的占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此前,中国烹饪协会与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联合发布的《2017年度美食消费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数据显示,中国在线外卖市场2017年市场规模约为204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3%,在线订餐用户规模接近3亿人。
 
  外卖外送是2017年餐饮业变化最大的部分,消费者对于外卖外送的选择开始从价格导向往品牌导向转移,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已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餐饮企业是个好机会。而且,外卖新格局还引入了包括早餐、团餐、下午茶、夜宵等多种场景,提供“全天候”餐饮服务满足消费者各时段需求。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尤其是正餐企业,都开始研究外卖外送的模式和产品。“2017年美团交易总额达到1710亿元,业务几乎覆盖全国所有人口在10万以上的县,三四线城市外卖订单同比增速远高于一二线城市,体现出广覆盖、全场景、新物种、强配套特征。”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莆中表示,外卖未来的发展空间需要在供给、需求、配送三端发力,由单一餐饮品类扩展到全品类。
 
  报告中也对2017年餐饮消费业态和群体需求的变化进行了解读。业态方面,随着餐饮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各种业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度地图调查显示,中式正餐仍占据强势主导地位,市场份额最高,占到一半以上;休闲简餐发展迅速,比重已占到16%;西餐、日本料理、韩国料理等国际美食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群体方面,70后消费群体消费结构相对单一,根据百度地图调查,90%以上的人对传统中餐依然情有独钟。80后、90后逐步成为餐饮消费生力军,根据美团点评统计,20~35岁年轻人贡献了餐饮消费74%的订单。80后、90后的消费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多元化,且年纪越轻,个性化、多样性的要求越发明显,更愿意尝试多种、新颖的事物。
 
  面向2018年,中国烹饪协会相关人士认为,在年轻消费群体中,90后、00后正在迅速成长为消费新引擎。根据美团点评分析,90后、00后贡献了餐饮消费50%左右的订单,其个性化、体验化、多样化、时尚感的消费需求将成为餐饮新的增长点。
 
  同时,随着经济繁荣发展和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钱花在营养健康方面,更加注重饮食对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而且,关注人群正从中老年逐渐扩展至中青年消费群体,区域也从南方向北方、东部向西部延伸,且在一二线城市人群中最为明显。根据调查,在菜单中除了菜品名字、图片等基础信息外,消费者还希望看到食物营养成分介绍、食材重量和烹饪者介绍等信息。超过三成的消费者非常肯定地表示,如果点餐时有食物营养成分介绍,将会影响自己的点餐,比重较去年有所上升,另有近四成消费者则表示“可能会有影响”。(李子晨)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养生市场潜力巨大 消费升级助推品牌海参发展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日前于央视财经频道进行权威发布。此次调查联合了美团大众点评、阿里巴巴、腾讯等多家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和大数据研究院进行联合发布。该调查通过保健养生大数据透视了目前的消费升级现象。
    2017-03-28
  • 迎接“中国品牌日” 中国质量协会品牌分会成立

    5月10日,值首个“中国品牌日”之际,中国质量协会品牌分会成立暨首个“中国品牌日”活动庆典在北京召开。中国质量协会有关领导以及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中粮我买网CEO赵平原、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等企业家、品牌...
    2017-05-16
  • 我国百亿元级餐饮品牌诞生指日可待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继2016年实现35799亿元之后,2017年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再创新高,实现9196亿元,同比增长10 8%,增速继续领跑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7-07-01
  • 当今餐饮的新晋品牌怎样进驻Mall?

    当今餐饮的新晋品牌怎样进驻Mall?

    街边探索的成本高,购物中心里还有相对稳定的客流量,而且在前期的广告投入相对较少。Mall为了增加体验度、拉长顾客在期间的停留时间,餐饮业态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商场招商也很欢迎餐饮品牌来为其增加人气。
    2017-11-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