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中向好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1-25





  2017年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6%,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中向好。1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7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介绍2018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孙梅君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17年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6%
 
  孙梅君介绍,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的要求,按照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质量安全大抽检的工作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共组织抽检了23.33万批次样品,总体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7.6%,比2016年和2015年提高0.8个百分点。抽检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中向好。

  具体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大宗消费食品整体合格率保持高位。居民日常消费的粮、油、菜、肉、蛋、奶、水产品、水果等大宗食品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7.5%以上。其中,蛋制品抽检合格率为99.3%、乳制品为99.2%、粮食制品为98.8%、水产制品为98.1%、蔬菜制品为98.0%、食用油及其制品为97.7%,肉、蛋、菜、果等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7.9%。二是大型生产经营企业样品抽检合格率持续提升。2017年大型生产企业样品抽检合格率为99.6%,大型经营企业样品抽检合格率为98.7%,均比2016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2017年总体平均抽检合格率分别高出2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三是婴幼儿配方食品合格率又有提高。2017年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为99.5%,比2016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标签标识方面。四是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步减少。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三聚氰胺”,相关部门已连续9年“零”检出;蛋制品中的“苏丹红”,也连续4年没有检出。
 
  核查处置及时有效防风险
 
  孙梅君指出,2017年食品抽检发现的问题包括:微生物污染超标,占不合格样品的32.7%;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占不合格样品的23.9%;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占不合格样品的19.9%;农药兽药禁用及残留不符合标准,占不合格样品的9.6%;重金属污染超标,占不合格样品的8.0%;有机物污染超标,占不合格样品的2.0%;生物毒素超标,占不合格样品的1.1%;检出非食用物质,占不合格样品的0.3%;其他问题占不合格样品的2.5%。这些问题反映出部分企业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的问题。
 
  去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于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及企业及时进行了核查处置,移送司法机关案件线索278件次,责令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食品1108吨。抽检信息和核查处置信息每周都向社会进行了公布。
 
  2018年将持续加大抽检监测力度
 
  孙梅君指出,安全食品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2018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的重大部署,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持续加大抽检监测力度。
 
  本月已发布的2018年食品安全抽检计划显示,今年全国抽检任务总量为135.05万批次。其中,国家组织抽检25.55万批次,省级组织抽检26.5万批次,市、县两级组织食用农产品抽检83万批次。
 
  孙梅君介绍,为提高抽检工作问题发现率、处置率,提升抽检效率和靶向监管水平,2018年抽检计划坚持以下六大原则:
 
  一是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切,突出农兽药残留等重点项目,紧盯风险程度高、消费量大的重点品种,瞄准大型批发市场、校园周边等重点场所,加大抽检力度。
 
  二是广泛覆盖。努力实现监督抽检覆盖城市、农村、城乡接合部等不同区域,覆盖在产获证食品生产企业,覆盖所有食品品种,覆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网络销售等不同业态。
 
  三是专常互补、检管结合。在计划性抽检的基础上,根据日常检查、既往抽检、节令热销、舆情热点、突发性食品安全问题等,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抽检工作。结合飞行检查、体系检查等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以及新的法规制度、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抽检任务。
 
  四是科学规范。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评价性抽检试点规模,按人口规模确定抽检任务,尊重地方实际,适当调整匹配任务。鼓励采用新技术创新抽检方式、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制度开展抽检。
 
  五是四级联动。国家、省、市、县四级紧密协作,统一制定抽检计划、统一调度抽检任务、统一规范程序标准、统一数据分析利用。充分利用大数据,发现风险规律、捕捉问题点源,提高监管效率。
 
  六是信息公开。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第一时间通报属地监管部门开展核查处置,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下架封存、召回不合格产品,最大限度控制产品风险。坚持抽检信息每周公布,曝光不合格产品,保护消费者、惩戒违法者,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及时提供风险解读、风险预警、消费提示信息,引导公众理性消费,防止谣言误导。
 
  春节临近,孙梅君还介绍了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安排。国家食药监总局将聚焦重点产品、重点场所、重点问题,对传统节日期间消费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年夜饭的供餐单位,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同时开展专项抽检,已安排计划抽检1950批次,抽检结果将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上进行发布。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张靖、食品安全监管二司司长马纯良、食品安全监管三司司长李奇剑、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稽查专员张晋京参加了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主持。(记者 刘云涛)
 
  转自:中国医药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引导

    当前,个别农村小学成为“五毛零食”的重要去处。这些“五毛零食”大多没有正规的生产厂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用过多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017-03-27
  • 美食微商食品安全咋保证

    麻辣牛肉干、手工泡菜、自制蛋糕……近几年,微信朋友圈里多了不少叫卖美食的声音。几张令人垂涎的美食图片,配上对口味和制作过程的介绍,便是卖家对其产品的全部“包装”。
    2017-04-20
  • 抵制食品安全谣言 需“五方凝合力”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了一批“近年来食品药品类谣言汇总”, “小龙虾用于处理尸体”、“笔直的黄瓜是喷了药”、“肯德基、麦当劳使用转基因的鸡”等,包括最近微信群上流传的“牛奶又出事了”的消息竟全是谣言。
    2017-04-28
  • 中国食品安全难题:动植物疫苗遭遇审批、散养双重尴尬

    相对于技术快速发展和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动植物疫苗在国内的现实层面遭遇到了尴尬。从田间地头的生长,工厂车间的生产加工、长途跋涉的物流运输,再到人们的餐桌,安全贯穿了农业生产、养殖及食品工业...
    2017-05-2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