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袋装的耶气满满椰子水走红后引发品牌跟风,香飘飘推出的袋装冰杯伴侣果蔬汁与冰杯捆绑销售让消费者驻足良久,三只松鼠上新的180克无菌袋装果汁系列迎来热卖……今年夏天,这些在超市和便利店悄悄上架的缤纷“小袋子”,让消费者对夏日饮品有了更多选择,不少“80后”“90后”消费者表示,袋装饮料正从他们童年时期的“廉价小甜水”变成如今创意十足又好喝的夏日必需品。
“从包装形式来看,当前市场的袋装饮料已经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矩阵。”业内人士介绍,吸吸袋近两年与果汁品类结合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成为饮料市场的创新亮点。在电商平台检索吸吸袋果汁,金豆芽、英贝健、英式、源制所、onlytree、星力奇、乡村说等诸多品牌均布局了这一细分品类。“和传统的PET瓶包装相比,吸吸袋的规格较小,普遍在100毫升到200毫升之间,其中100毫升的小包装是主流产品。在产品卖点上,吸吸袋果汁也存在诸多共性,如多强调配料表简单和具备功能属性。”
在无菌袋领域,耶气满满推出了多种口味的袋装果汁,以5联包的组合销售形式提升客单价。超级植觉、on lytree等品牌也纷纷开始布局。其中,超级植觉还将品类延伸至中式养生水,推出桂花四神酸梅汤、竹蔗马蹄茅根水等产品。
而自立袋包装则在咖啡、茶饮赛道异军突起。去年,PH咖啡刷屏社交网络,其火爆不仅得益于辅助减脂的定位,还得益于自立袋包装带来的便捷性。如今,onlytree、花田萃、每鲜说等品牌运用“一个袋子+一支吸管”的立袋包装让冲泡固体饮料免去洗杯子的烦恼,满足了消费者在更多场景中对咖啡和奶茶等冲泡饮品的需求
然而,袋装饮料的市场表现始终呈现“波浪式”发展特征。从早期的袋装爆摇奶茶到娃哈哈亚运会限定袋装水,再到如今的吸吸袋果汁,这个品类似乎总在“爆红”与“沉寂”间循环。专家认为,原因可能要归结到用户的体验感上。例如,开启与饮用方式不便,传统袋装饮料多采用撕口设计,或撕口+吸管设计,在移动场景下单手操作困难,易出现吸管掉落、液体溢出等问题。另外,虽然袋装形态在未开封时体积小,但饮用时需持续手持,无法像瓶装产品般随意放置。根据尼尔森2024年市场调研,63%的消费者认为,饮料包装的“可重复密封性”是重要考量,而袋装产品一旦开封便难以保存。此外,与瓶装饮料相比,袋装饮料包装多使用铝塑复合膜或聚乙烯膜,虽然轻便且成本低,但密封性较差,容易因挤压、穿刺导致破损,且在运输过程中若堆叠不当,易出现胀袋现象,产生损耗。正如有消费者所言:“不太习惯用牙咬开袋子喝饮料,喝不完放桌子上就倒了,最后还是需要倒进杯子里。”“袋装总有一种不结实的感觉,没法像塑料瓶一样往包里一扔就带走,还得考虑包里其他东西会不会把它压破压漏。”这些体验缺陷导致袋装饮料在即饮场景中难以替代传统瓶装产品。
袋装饮料该如何借助现代科技进行改进和创新?专家认为,首要一点是在安全性和便携性上有所提升。例如,采用食品级聚丙烯(PP)包装材质,既能实现阻水阻氧锁鲜,还能抗穿刺抗挤压,能有效解决传统袋装饮料易破损的隐患,同时提升产品的保鲜性能和便携性。场景创新方面,小规格的设计可满足儿童消费群体“少量多次”的饮用习惯。此外,针对西梅汁、蓝莓汁等具有一定功能性的产品,小规格设计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尝试成本,更让他们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体验到多种不同的口味选择。小规格袋装饮料的便携特性也使其在户外活动时成为优选,在露营、徒步等情境下,小规格袋装饮料更轻便且节省空间。此外,袋装形式与极简标签的组合,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清洁标签”的体验需求。有品牌负责人表示:“我们不再把袋装定位为廉价产品,而是强调其‘恰到好处’的精致感。”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袋装饮料难以取代瓶装成为主流,却可作为差异化竞争的“增量赛道”,为饮料行业注入活力。通过小规格、高颜值与场景适配,满足碎片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通过技术升级与材料创新,突破环保与用户体验的瓶颈;通过与瓶装形成互补,构建多层次的产品矩阵。对于饮品厂商来说,不管是袋装还是瓶装饮料,其核心都在于满足核心消费需求,有创意、脑洞大开的包装设计将有助于与其他品牌形成错位竞争。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