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两个新项目投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3-22





  3月17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和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已投产。两个新项目均采用智能油气田设计理念,对原油生产、设备维保和安全管理等部分环节进行智能化升级,提高油气田开发效率。


  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平均水深约20米。项目投产后具有高产、低碳等诸多优势,年产油规模达到130万吨的现代化海上油田,这对提高我国高品质能源供应能力、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曹妃甸6-4油田是中国海油在渤海西部发现的首个规模砂砾岩油田,年均产油100万吨以上。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是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2025年油气上产4000万吨的重要支撑项目。该项目生产设施主要包括新建1座大型中心处理平台,项目计划投产开发井25口,预计2026年实现日产约11000桶油当量的高峰产量,油品性质为轻质原油。此次综合调整项目进一步践行“双碳”战略,项目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通过注气压缩机回注地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万吨。


  “各工艺流程正常!可以开井!”阀门打开,油气自地层深处喷涌而出,从文昌19-1DPPA平台输向“海洋石油116”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随着有限湛江分公司文昌19-1DPPA平台投用,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正式建成投产,预计2027年可实现日产约12000桶油当量的高峰产量,油品性质为中质原油,是中国海油有限湛江分公司在“低成本”“绿色低碳”“数智化”三个关键转型上的又一重要实践。


  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位于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平均水深约125米,项目新建一座钻采平台,计划投产开发井13口。文昌19-1DPPA平台集生产、钻井、生活等功能于一体,总高度达187米。该平台关键设备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搭载了智能生产运维系统、平台电气设备数字孪生系统、腐蚀监测等模块,可实现原油生产、设备维保、安全管理等多个场景的智能化。据了解,该平台应用电气设备数字孪生系统,集平台所有电气设备监测数据为一体,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和实现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做到对电气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此外,平台还应用了海上油气田兆瓦级高温烟气余热发电装置,设备投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24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万吨。


  转自:国资委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