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评论 > 正文
自主品牌的信心所在

  “自主品牌这两年出现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就是份额和价位双提升。”这不仅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一个人的判断。在此次泰达论坛上,对于自主品牌良好的发展形势,不少人表达出比以往更强的信心。


  “从整体来讲,自主品牌发展势头非常好,中国品牌在数量上、在品质上、在发展势头上都有很好的形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也表达了他对自主品牌的观点。


  当然,在自主品牌整体发展的同时,也有人表达了对自主品牌的担忧——认为自主品牌中SUV的占比是不是大了点?对此,安庆衡的回答更为干脆:“这个我看也不用担忧。”


  提到自主品牌的弱项,除了技术、品质、可靠性等因素之外,中国品牌汽车的溢价能力不强,或者说中国品牌的痛点就是盈利能力不强,这可能是自主品牌长期以来难以发展壮大的主要内在因素,或者说是无形因素。尤其是在B级轿车和B级车以上的高端市场,目前很难见到中国品牌汽车的身影。


  对此,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肖勇认为,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自主品牌的平均车价如果能够从六七万元上升至八九万元(这里是举例,并不代表真实的市场价格)本身就是价值或溢价能力的提升。其实对于自主品牌而言,产品线从8万元水平迈向10万元水平,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


  来自广汽、长安、吉利、华晨等企业的老总都表示,近两年不仅市场上自主品牌产品的平均售价在提升,就是同一车型的不同配置产品中也是高端产品卖得更好一些,这与前几年的情况正好相反。


  对于高价与高质量的关系,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冯擎峰认为:“不是高质量你就可以高价格,而是高价格一定要高质量。”显然,在车价提升可以增加盈利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推崇的是以高质量来支撑价格。


  确实,市场已容不得自主品牌再继续退缩,只有直面合资与外国品牌的竞争,才是最终能够赢得市场的态度。可以说,“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占据了地利,没有理由打不赢,首先要敢于做大。”从肖勇的表述,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的信心。(赵三明)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