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全行为成为一种习惯,让安全生产成为一种自觉。面对复杂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中国铜业以“强化基层班组安全管理,推动长周期安全生产”为主题,举办2021年“中铜文化月”,以“四个一”系列活动强化提高全员安全生产主动意识,引导职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绷紧安全之弦,筑牢安全防线,画出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生产发展同心圆。
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锚定圆心
“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坚决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打赢职工群众生命安全保卫战。” 8月25日在“中铜文化月”开幕式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波的要求掷地有声而饱含期望。按照文化月“四个一”活动安排,开幕式刚结束,中国铜业党委率先组织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研讨承包商整治专项行动,探索建立承包商“进用留退”全过程管控体系,探讨外包转内干、承包商激励等相关方法,规范承包商管控,坚决整肃承包商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举措,践行中央、中铝集团对安全生产的指示和要求,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高于一切的安全发展理念。
“在生命面前,再严苛的要求都显得格外温暖”。云南铜业在落实“系统抓落实、重拳保安全”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围绕职工安全技能提升、重要危险源管控、应急救援队伍锻造等内容深入研讨。“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安全”驰宏锌锗提出隐患排查再深化、安全培训再加强、本质化安全建设快推进、培育安全管理文化再加强等8项工作要求。公司所属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纷纷组织开展以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会议,并结合单位实际开展专题研讨,以安全生产头等大事的警觉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提升安全生产意识 画好半径
“安全生产党课”怎么讲?安全教育培训怎么搞?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安全总监沈立俊在“中铜文化月”开幕式上的“第一课”——《正确运用安全管理工具,提高岗位风险辨识能力》作出精彩示范。安全党课以叉车作业为例,围绕安全生产规程和要求,生动演示岗位风险辨识的过程和方法,展示了可看可学可交流的体验式教育培训方式,为基层单位做好安全培训和管理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头雁效益”激发培训学习热情。“中铜文化月”大力推行领导带头讲安全生产党课(团课)活动,在公司领导“第一课”的带动下,各单位党、政、工、团主要负责人和安全分管负责人主动到一线党(团)支部讲安全生产党课(团课),将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文化传导到生产一线,渗透到员工心间。各生产一线班组利用班前会、班组周安全活动等时间,针对“葡萄图”安全管理工具的目的意义、工作流程、考核细则,进行再培训、再宣贯,在葡萄图、CARC(安全风险辨识表)等安全管理工具使用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查缺补漏,强化承包商班组对安全管理工具的应用,让安全管理工具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让安全责任意识融入员工的意识中、血液里,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动形成安全生产命运共同体。
检验安全生产技能 填充底色
安全意识为先,安全技能为本。没有扎实过硬的安全技能,安全生产便是无本之木,在文化活动的舞台上历练和检验岗位安全技能也是本届“中铜文化月”的一个亮点。岗位安全风险辨识技能大比武掀起了活动的高潮,看漫画、观视频,找风险、查隐患,提措施、强本领,生动的学习内容,新颖的竞赛形式,改变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与考试模式,点燃一线班组和承包商班组员工的参与热情,营造了“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企业文化氛围。
玉溪矿业组织2000余人次,对260多幅“安全百错图”开展风险隐患辨识;赤峰云铜组织135个班组、承包商5个班组通过观看漫画及视频开展查违章找隐患活动,并举行了CARC(安全风险辨识)表应用挑战赛和葡萄图考核挑战赛;驰宏会泽矿业5个生产单位、1个生产部门、3个承包商单位开展了5个类别的岗位风险辨识大比武活动;驰宏会泽冶炼开展的大比武活动中,共有14支队伍、70名选手参赛;华中铜业通过开展岗位安全风险辨识活动,共查找出新增安全风险185项……作为非生产单位的中铜国贸也结合业务特点,组织开展合同风险辨识培训,通过例举合同文本案例解析合同风险的形式,引导职工辨识合同风险,提高合同风险辨识与管理能力。
9月26日决赛现场,随机抽取的驰宏荣达矿业怡盛元矿检修班、呼伦贝尔驰宏水处理厂水处理三班、东南铜业点检维修班组等5支参赛队伍,以“云比武”的形式,在30分钟内完成对同一漫画工作场景中风险点的辨识。选手们胸有成竹、仔细辨识,对20余处风险点精准作答,并给出完善的防止措施……精彩的表现深深映射出一线职工提高岗位风险辨识能力的自省自觉,提升安全技能应对风险事故的自我激励,充满了安全生产护航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中铜文化月”圆满落幕,但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责任警钟长鸣,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习惯的养成永远在路上,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转自:中国有色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