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家庭教育不说,以下从行业、学校、教师三个角度分别进行分析。
首先要肯定国家近年在九年义务教育等方面做出的改革步伐。但目前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务必加快幼教改革进程,改善幼教从业机构的经营氛围,改善幼教从业者待遇。幼教行业目前的现状是:收费高、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政府监管不到位。随着儿童数量的急剧增加,目前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主要通过社会力量办学解决,毋庸赘言;民营机构从经营角度来讲,就希望效益最大化,在自行承担房租、工资、经营综合成本之外,一是靠扩大规模提高收入,二是靠压低员工工资降低支出。孩子收的越来越多,从业者进入的门槛越来越低,逐渐形成恶性循环,“萝卜快了不洗泥”。这一点急需政府从顶层进行设计。
其次是学校、园所应加大“师德”建设系统。教育从业者作为一个个人,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笔者孩子所在的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校长每天4:30分起床,每天读中国经典书籍达4个小时以上,老师每天要在早上和晚上分别进行集体晨读,诵读内容也是中国的文化经典。这样的校园文化和氛围,对老师和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爱的因子在校园内部老师与学生之间传递。这里的老师很多都是90后,年轻、活力、阳光、主动,那份“大爱”之心非伪装而自然向外溢出,她们给孩子们写表扬信、梳头发、做游戏,孩子们周末看见老师都发自内心地开心。这所机构遴选教师的标准比家长们的标准要更加严格,不仅仅是带孩子们玩好,更要有发自内心的“大爱”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最后是幼教从业者的“自我修养”。这里着重探讨下。
我们划分人群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教育行业来说,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喜欢孩子,另一种人不喜欢孩子:如果这个不是教育行业的从业者,那么体现这一点差别的可能就是他个人孩子的多寡,喜欢的抓紧备孕二胎,而不喜欢的则一个孩子也不想要;到了教育行业,喜欢教育事业的人走进课堂就兴奋,除去课堂上的时间,连课下也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而不喜欢这个行业的人,他们在面对那一双双渴望知识或天真无邪的眼睛时,只会觉得不胜其烦、无所适从,难以确保哪一天就会情绪爆发,将自己邪恶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一无所知的幼童面前,其后果不堪设想。
当更多的人在走上三尺讲台之前,或许还无法确定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发自内心喜欢孩子”的人,那么,良知应当是教育从业者所应该坚持的追求。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不管初心如何,比如:或许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视教育为终生的追求;或许是追求一份更高的社会地位;亦或许是为了获得所谓“体制”内的户籍待遇及高收入;再或者贪慕这份工作的稳定;还或者是将从事教育工作作为权宜之计,这些缘由,在面对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时,都是平等的。教师的“道德”系统建设,在于内心的阳光多于雾霾;在于内心的“清静“”淡泊“远远多于“贪婪、好色、懒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错,我们不能将“教师”这个头衔视为一个简单的职业,从业者更不能将其视为简单的谋生手段,因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需要的是带有某种超越性的精神吸引力!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们要凭良心和对工作本身的热爱,珍惜和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
转自:号外财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