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打造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质量名片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01





  在杭州萧山开发区万向集团总部的展厅里,有三个展区分别展示汽车零部件、清洁能源产品以及万向创新聚能城的微缩模型,这三个部分别代表着万向的核心业务以及未来愿景。这家由鲁冠球在1969年用4000元创立的农机修配厂,经过49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一家营业额超千亿元的跨国企业。


  万向有一句著名的口号是“奋斗十年添个零”,即日创利从1970年1万元,1980年10万元,1990年100万元,到2009年日创利达1000万元,现在这些目标全部实现了。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让这样一个农机修配厂用自己的拼搏、创新和奋斗不断改写命运,从一个零部件小厂变成全球诸多顶级汽车的配件供应商,从汽车零部件向清洁能源以及更广阔的新市场发展,万向集团是中国制造企业的一个优秀代表和缩影。


  质量不是一天打造出来的


  企业在市场上的敲门砖和立身之本是产品质量,尤其是汽车零部件,这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从来都是铁的定律。


  万向集团资深副总裁管大源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早期的万向是草根出身,能够在市场站住脚完全靠的是质量。”


  有句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万向质量品牌的打造同样如此。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很多零部件企业都急于满足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在抓产品质量上。但是万向鲁冠球却要求企业必须把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做好,要求万向的零部件产品必须符合省优,必须获得部优、国优。当时万向是汽车零部件领域唯一获得国优银奖的企业,而这个奖项的获得,是通过工厂改造,通过培训,通过方方面面严抓举措获得的。凡是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必须报废。1980年,万向将存在质量问题的3万套价值43万元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全体职工半年没有奖金。正是通过这样的教育,让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扎根员工、扎根整个企业。


  1984年,鲁冠球出国考察,看到汽车零部件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外形设计上,国内产品都与国外产品存在距离。“如果国内市场需求存在局限性,那我们就进军国际市场,到更大的市场、以更高的质量要求自己,让自己升级。”至今,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平一还能记得起当初出口的艰难情景。当初与国际间的交流不像现在,需要通过进出口公司代理、报销,需要到广交会等展会上寻找渠道,直到1988年取得了外贸进出口权、1994年在美国设立子公司,万向走向国际市场与产品出口才便利起来。


  即便是出口渠道不甚畅通,即便是质量一开始无法获得认可,万向还是坚持走出去。在汽车零部件开始出口国外的1984、1985、1986年,万向出口一直是亏损的,而且一开始出口的零部件并没有进入原车市场,而只进入了汽车维修配件市场,因为质量无法到达原车厂的要求。但万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不断对标,更新设备、培训员工、建立实验室、改进技术,向丰田学习质量管理、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渐渐地,万向产品的质量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出口订单开始不断上升。上世纪90年代,万向汽车零部件开始少量进入主流市场,2000年之后大规模进入通用主流市场。


  今天万向产品的质量,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名片,也是中国制造企业的名片。2015年,万向获得中国商标领域唯一的最高荣誉奖——“中国商标金奖商标创新奖”。


  管大源说,过去万向的质量更多是靠人为管理,现在是靠技术手段。目前万向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汽车零部件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获得专利18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00项。


  记者参观万向精工投资2.6亿元建设的智能制造车间时,看到这里有16台机器人、9台行架机器人,配置了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和在线制造监控系统。万向之所以推动“机器换人”,“通过车间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改造,能够进行更多的制造优化,能够创造更高效率、带来更高质量。”万向研究院院长陈军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在家门口打造“未来之城”


  万向从1998年开始探索构建全球资源整合、产业链互动创新、企业全面协同的“三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这样的探索,外部实现全球创新资源的整合与产业链合互动创新,内部建立“一核三全七机制”的全面协同创新管理体系。万向基于这样的模式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零部件及系统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汽车底盘系统集成技术,轮毂单元技术,汽车万向节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电动汽车底盘系统及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其中万向节技术拥有发明专利13项,国内主流市场占有率70%左右,全球市场占有率12%以上。因为这样的协同创新,万向开始在汽车零部件的国际产业分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万向集团的万向节全球规模第一、轮毂单元国内市场规模第一、等速驱动轴全球规模第三。


  在汽车零部件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规模第一之后,“鲁冠球董事长开始思考未来的汽车发展方向,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一定是趋势,而清洁能源的核心是电池。”博士毕业就进入万向集团的陈军向记者透露了万向集团之所以要在1999年进入新能源领域投入研发电池技术的原因。


  于是开启了万向累计投资近百亿元的清洁能源的自研发、并购、投资行动。2011年,万向投资美国EnerI公司,引入先进电子模组技术及三元电池技术;2013年,收购全球顶尖的电池技术公司美国123系统公司,拥有了世界领先的纳米级磷酸铁锂材料技术、12伏特启停电池技术、大规模并网的电网储能技术;2014年,收购美国莱顿能源的钛酸锂电池技术;2016年,投资美国固体能源、离子材料、沃凯等一批前沿技术创新公司。


  到目前为止,万向集团拥有了动力电池、启停电池、储能电池等生产研发能力,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全球拥有7个研发基地和制造基地,电池业务订单超过300亿元。


  2016年,万向在美国投资的豪华混动跑车Karma正式下线;2017年5月,2018款的Karma豪华混动超级跑车在莫雷诺谷工厂交付客户,在北美14个经销点面向全球进行销售。至此,万向的新能源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从新能源电池到新能源车,再到打造新能源创新城。


  现在接盘万向的是鲁冠球之子鲁伟鼎,他表示:“家父一生,创建了万向,留下了精神。我要做的,是创建万向创新聚能城,留下奋斗的足迹。”这个总投资约2000亿元、占地8.32平方公里的创新聚能城,将分为三个部分:一区以智能制造为根基,打造产业生产动力区;二区为智慧城市国际化的互动社区;三区为国际一流的研发基地。据透露,鲁冠球曾表示,一直希望万向走向全球,成为全球化的企业,未来希望在家门口就能够造一个国际一流的产业城,让更多的全球化企业来这里创新。它是一个有产业、有科技、有城市,又有新能源及数字经济等概念的“未来之城”。(记者 李佳师)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国货信心亟待提升 中国品牌声誉传播更需加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也经历了从量到质的快速转变,消费升级已然到来。然而,近年来我们看到,从对日本智能马桶的抢购,再到如今各式各样的海淘,无不显示出中国消费者对...
    2017-03-22
  • 夯实质量 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制造业的生命在于质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2017-03-23
  • 展现中国品牌的微笑曲线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这样一个数据值得深思:中国工业产品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但是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只占一个。对比之下,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2017-03-23
  • 中国品牌:开始实现崛起,仍需长期努力

    全球知名传播集团WPP日前发布2017年BrandZTM“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100强品牌价值总和达到5571亿美元,较去年增长6%,创历史新高。
    2017-04-28

热点视频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拉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拉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