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海外崛起还需更强实力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6-28





  根据媒体市场研究公司Zenith的数据,2018年世界杯总计收获24亿美元赞助费,其中,中国企业贡献了8.35亿美元,美国4亿美元,俄罗斯6400万美元。也就是说,中国企业提供的赞助金额超过了总金额的1/3。此外,根据多家外媒的报道,在本次FIFA(国际足联)售出的19个赞助席位中,中国企业就占了7席。


  尽管赛场内没有中国队的身影,但本届世界杯开赛以来,赛场外的这支“中国队”却刷足了存在感。对中国企业的表现,香港《南华早报》近日发表题为《2018年世界杯已有一个赢家:中国商业》的文章称,中国企业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空前亮相,标志着中国品牌、资金和产品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上强势崛起。


  事实上,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已经被注意到,而所谓的“崛起”也只是近几年的事。以前,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只有很少几个品牌入选,而到2017年,这个榜单中有55个中国品牌上榜,与美、日等国的差距逐渐缩小。根据全球知名传播集团WPP发布数据,2010年,中国品牌整体品牌力得分为89分,而跨国品牌得分115分,差距明显。之后数年,中国品牌的质量和竞争力都在稳步提升,到2016年,中国品牌的品牌力得分赶上跨国品牌,两者均获得100分。而2017年,中国品牌又有进步,获得101分,以两分的优势实现对跨国品牌(99分)的超越。


  不过,中国品牌的崛起,只是部分领先品牌在部分领域的表现,整体而言还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也可以从数据上反映出来。一家咨询机构对2018世界杯提名赞助商的品牌认知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可口可乐、阿迪达斯、麦当劳等的品牌认知度均超过50%,起亚、现代也在32%以上,中国品牌的认知度都比较低,vivo只有14%,万达和蒙牛分别为7%和4%。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不高,自然就难以形成竞争力。


  不仅如此,在不少海外消费者观念中,“中国制造”仍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在网购时还是会有意无意地避开“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有时候市场一旦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或建筑事故,一些国外网友会首先想到这“是不是‘中国制造’的产品”“是不是用了中国劣质建筑材料”。这种刻板印象当然是不正确的,但其之所成,除了基于某些固有的偏见,也与“中国制造”产品及中国品牌本身的确有不如人意之处有关。比如,作为本届世界杯赞助商之一的某国内品牌,在赛场广告牌上竟打出涉嫌违反广告法规定的广告语,引来网友吐槽质疑和舆论批评。


  显然,中国品牌离真正的崛起强大还有不小的距离,还需要不断提升实力。那么应该怎么做呢?有专家指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首先需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质造”。重视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同时倡导、发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并积极扶持优秀民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其次,从“中国质造”走向“中国智造”。全面推行“互联网+”教育,大力推动移动商务、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电动汽车、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发展,不断提高品牌的含金量和可持续能力。


  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低,也说明海外工作做得不够,这就需要品牌软实力发挥作用。以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外国人看来就只是来赚钱的“外人”,无法获得好感,无法融入当地市场,自然也就无法更好发展。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深度“走进去”,这个“深度”的表征之一,就是树立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品牌认知度、影响力。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为品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提炼文化精髓,增加品牌的文化价值,同时,这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展现。将文化与品牌进行融合,进而全面推动中国品牌文化与商业文明的国际化发展,应是今后中国品牌建设的方向。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关注国际市场,并已经采取了实质性的行动,这自然是好事。参与到世界杯这样的世界顶级赛事中,就是中国品牌在全球消费者面前混个脸熟的绝佳途径。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品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既有国内市场提供的潜力巨大的消费动力,也有国际市场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积极期待。上述有利条件固然是成功的催化剂,但并不能成为成功的绝对保证,拥有核心技术并能够以高品质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胡立彪)


  转自: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国货信心亟待提升 中国品牌声誉传播更需加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也经历了从量到质的快速转变,消费升级已然到来。然而,近年来我们看到,从对日本智能马桶的抢购,再到如今各式各样的海淘,无不显示出中国消费者对...
    2017-03-22
  • 顶层设计多方发力 中国品牌强势崛起

    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品牌培育能力为重点,授人以渔。2012年起,工信部连续在工业行业实施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工业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7-06-05
  • 吉利汽车:耐住寂寞的中国品牌之路

    在汽车产业逾百年的演变史中,不断变化的技术理念、智能化的技术导向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更人性化,更安全。归根结底,汽车是人创造出来,为人服务的工具。显然,吉利深谙此道。
    2017-06-13
  • 实现“三个转变”打造中国品牌

    实现“三个转变”打造中国品牌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资源。拥有国际品牌的数量和质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2017-07-27

热点视频

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