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发展:高质量与国际化并重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3-22





  近年来,国际化日益成为中国企业的新风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内企业大批“出海”,在重视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日渐开始注重产品的品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重视并加强中国品牌建设的建议》,建议国家加强对本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保护,助推本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参与竞争。这一建议得到诸多企业界人士的赞同。
pinpai
(图片来源:互联网)
  品牌建设迎来机遇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自然包括老百姓对消费品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国正在迎来高质量发展时期,这就意味着我国产品出口海外并非先前的来件加工和简单的代工生产。”上海翔茂资讯品牌研究部总监林佑成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企业应逐渐打造自身的品牌。同时,国家也应重视品牌建设,因为这既是满足国内“品牌消费”的现实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产手机、家用电器、中国汽车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正在走出国门,凭借优质产品和服务在世界舞台站稳脚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已经涌现出格力、华为、中兴、联想、海尔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但自主品牌的发展水平以及所拥有的优秀品牌的数量与经济规模不相匹配,与消费需求存在差距。
 
  对此,有业内专家认为,从现实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但中国的品牌发展相对滞后,这说明我国品牌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品牌建设正在迎来机遇。
 
  更加重视文化之魂
 
  目前,国际市场已从“商品消费”进入到“品牌消费”阶段。根据相关研究,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就将进入品牌消费时代。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8000美元,品牌消费渐成居民消费主流。专家认为,一个优秀品牌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多方联动共同推进。当前,在国际市场上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是关键。
 
  记者了解到,在品牌化建设上,各国的做法并不相同。美国通过企业强强联合实现自己的品牌之路,德国更多依靠自主创新发展品牌,韩国则通过现代应用技术的持续创新走出一条品牌成功之路。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企业成长迅速,但在品牌打造上呈现出热衷模仿、缺少勇气创新的特征,而消费者在同等质量水平下更青睐洋货,也正是对中国品牌不自信的表现。
 
  “中国的品牌建设当然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要依靠现代技术,但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则更是一笔财富。”林佑成表示,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为品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提炼文化精髓,增加品牌的文化价值,同时这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展现。将文化与品牌进行融合,进而全面推动中国品牌文化与商业文明的国际化发展,应是今后中国品牌建设的方向。(记者 张伟伦)
 
  转自:中国贸易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国货信心亟待提升 中国品牌声誉传播更需加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也经历了从量到质的快速转变,消费升级已然到来。然而,近年来我们看到,从对日本智能马桶的抢购,再到如今各式各样的海淘,无不显示出中国消费者对...
    2017-03-22
  • 夯实质量 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制造业的生命在于质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2017-03-23
  • 展现中国品牌的微笑曲线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这样一个数据值得深思:中国工业产品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但是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只占一个。对比之下,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2017-03-23
  • 中国品牌:开始实现崛起,仍需长期努力

    全球知名传播集团WPP日前发布2017年BrandZTM“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100强品牌价值总和达到5571亿美元,较去年增长6%,创历史新高。
    2017-04-28

热点视频

对话失控奔驰司机:车子没改装过 想跳车时也很恐惧 对话失控奔驰司机:车子没改装过 想跳车时也很恐惧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