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
2022年,极为特殊,注定不凡。党的二十大开启科教兴国新征程,山西省委省政府擘划创新制胜新蓝图。全省科技工作者聚力提升创新能力,唯实惟先、变革重塑,着力助推稳进提质,有效支撑共同富裕,交出科技创新优异答卷。
苦练内功,攻关核心技术,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山西省科技部门从上到下着力重塑传统科研攻关模式,这一年,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同时,全面启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山西战区”决策机制,撬动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创新集聚。
全省新能源发电出力屡创新高,忽强忽弱的风、阴晴不定的光要想变成稳定的输出绿电,配套的电网调频和储能技术越来越重要。近日,山西省在这一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兆瓦级“飞轮+锂电”混合储能调频技术试验取得了成功,这将推动山西省成为全国首个电力一次调频市场。飞轮属于物理储能设备,锂电池属于化学储能,两种储能设备组合在一起,物理反应叠加化学反应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国网山西电科院能源技术中心新能源技术室技术主管郭强这样介绍:“混合储能调频方案充分发挥飞轮储能响应速度快、充放电次数高的优势,与锂电池储能系统优势互补,各取所长,有效解决了新型电力系统中一次调频响应频繁导致的储能调频系统的安全隐患,提升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性,促进新能源安全并网消纳。”
山西省深刻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创新的体系性布局,全力增强创新驱动的源头供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呈现良好势头。山西中来光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研发生产效率为24.5%的高效N型TOPCon电池,技术水平和研发产品都领先国际;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深耕碳化硅衬底材料国产化,其主导建设的中国电科(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一期)达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碳化硅材料供应基地,进一步提升我国碳化硅领域自主保障能力;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检修技术成功实现从直流向交流转换的重大跨越,货车产品实现了铁路货车车型的全覆盖,是中国铁路货车技术主导厂之一,出口产品遍布全球五大洲的12个国家和地区……全省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苦练内功,攻关核心技术,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一年,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年度支持资金总额和项目数量均实现新的增长。特别是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四个面向”,同步推进产业转型、数字转型,以煤炭和煤电、煤电和新能源、煤电和煤化工、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五个一体化”为主攻方向,按照“跟着走”“抢着走”“领着走”分类推进科技创新,在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能源革命、新型储能等领域,系统谋划一批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用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立项管理机制,有效推动煤炭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塑造未来发展优势
2022年10月15日,山西省重大项目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项目(“高速飞车”项目)在大同市阳高县完成了系统性试验,“首航”成功。该条试验线为我国首条高速飞车全尺寸试验线,是国内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试验线,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实验项目。本次试验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对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全尺寸、全流程的集成试验。围绕国家所需、山西所能、未来所向,山西省创新策源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创新底座。
山西省将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通过创建培育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布局创新源头、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是山西省破解“第一短板”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招。对此,省科技厅平台处负责人肖育雷介绍说,山西省以超常规力度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初步形成以国家实验室基地和省实验室为龙头的核心战略科技力量,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流科研院所、重点新型研发机构、省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领军企业为重点的战略科技力量及量大面广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力军的科技力量体系。
这一年,山西省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为标志,首次实现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2个全国Key Lab获批建设(牵头组建1个、参与共建1个);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立项建设,4个省实验室通过专家论证;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二期合作协议签约;先进计算太原中心成为山西省对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贡献“山西力量”的重要载体;全省拥有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增长1.6倍,达到8家。在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山西省按照“自上而下”布局,省重点实验室数量达117家,增长了5倍多;新建成省技术创新中心33个,这些平台在支撑科研、培养人才、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西省产学研机构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联合承担200余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省内支持科研经费约3.5亿元,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共建省校合作科研机构,引进著名专家建设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形成一批省校合作的范例。同时,山西省科研机构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及重点国别的高校、企业联合实施科技合作交流专项共240项,投入支持资金6000余万元,标志着山西省对外科技合作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深化科技改革,锚定创新生态目标,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这一年,山西省科技系统继续锚定创新生态目标,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登录系统,注册信息,将创新活动证明材料上传,经科技部门工作人员审核,不久之后,一张科技创新券就会出现在企业的账户中。日前,太原纽普瑞科技有限公司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科技局工作人员的帮助引导下,拿到了5万元科技创新券。
“科技创新券主要用来支持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申请操作十分简单,只要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就能获得该项政策支持。”太原纽普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继龙告诉记者。
围绕激发人才活力,持续创新政策举措。省科技厅为降低中小微企业创新投入成本,盘活科技创新资源,有效扩大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券服务活动为载体,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免费发放科技创新券权益凭证。鼓励企业在科研过程中,与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研发科技创新活动,符合条件者即可申请科技创新券。
“中小微企业兑现申请在5万元以内的,按实际发生费用进行补助;兑现申请超过5万元的,超出部分按定额比例方式进行补助,定额比例由各市确定,每家企业每年度创新券补助总额不超过20万元。”山西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山西省共有697家企业在科技创新券政策中受益,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券近3917万元。其中,太原市、大同市等在内的11个市部分企业在获得支持后取得了专利证书,部分企业得到研发单位的帮助后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为激励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除了科技创新券服务活动外,我省持续推出科研人员“减负”1.0、2.0、3.0升级版,持续唱响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推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三权下放”,其中成果收益奖励比例由50%提高到70%。推出专属融资服务项目,切实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精准有效浇灌“产业田”。产业为群落,平台为沃土,人才为种苗,资金为活水,政策为阳光……各要素融通共生的创新生态在三晋大地上全面构建。
潮起海天阔,扬帆奋进时。在新征程上,全省科技系统正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姿态,擎创新之“旗”,弄时代之“潮”。
受益群众说
“科研过程可以设计和规划,但绝不应该固化和僵化。近年来,山西为科技创新‘松绑’减负,让科研人员拥有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这无疑激发了科研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工作激情和创新活力,必将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谈起山西创新生态的改善,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炭材料国家实验室研究员陈成猛深有感触。
山西天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锁贵说:“2017年,公司成立之初面临着对政策不熟悉、科研人员缺乏、合作渠道不畅等问题,拥有先进技术却不知道如何施展拳脚。近年来,随着山西省创新生态建设的开展,在良好的双创政策环境下,很多政策和事项政府部门都会主动上门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对这个目标我很有信心。”(沈佳)
转自:山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