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热情空前高涨,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99家公司计划投资505.66亿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近3倍。
统计显示,自2011年开始,上市公司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开始升温,当年共有90家公司动用306.58亿元用于委托理财;2012年,涉及理财的公司增至176家,投资额翻番,达692.77亿元;今年前两个多月,上市公司计划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已超过去年的七成。
另据统计,今年以来理财产品投资金额占可比公司净资产的比例超过两成,同样高于前几年的平均水平。
2012年12月2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体现在监管指引允许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比如固定收益类的国债、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其他投资产品等。适当放宽资金用途,为上市公司留出空间,有利于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受此影响,年初以来上市公司掀起理财产品热。
2010年至2012年,新股发行平均超募比分别为115.26%、77.85%、32.62%,虽然上市公司超募比逐年下降,但超募现象仍较为严重。近三年发行的782只新股中,超募比超过200%的共计167只,占比逾两成。可见,一批公司资金充裕,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使用效率已成必然。
3月以来,26家公司披露了购买理财产品的相关公告。如新大陆拟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一年内资金使用额度不超过3亿元,额度内资金可滚动使用;北陆药业发布了使用额度不超过1.5亿元的闲置资金购买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
除此之外,部分公司还增加了理财产品额度。如天虹商场2月28日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司收益,公司拟在保证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在原6亿元短期理财产品投资额度的基础上,增加4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购买低风险的短期理财产品额度。根据公司年报披露,天虹商场去年711.14万元投资收益全部来源于短期理财产品。
此外,士兰微在截至3月董事会召开前的12个月内,通过购买理财产品获得收益约897万元。在未来12个月,公司拟继续使用最高不超过3亿元的自有暂时闲置资金进行低风险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投资。
来源:证券时报网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