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餐盒解禁 地下产业14年后“逆袭”


作者:王雅洁    时间:2013-03-22





  日前,发改委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了局部调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上述《目录》获悉,在淘汰产品目录一栏中,发改委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意味着,14年后,从今年5月1日起,发泡餐具的生产、销售、使用,都将披上合法化的外衣。

  昨日3月21日,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解禁,不会给发泡餐盒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禁令解除之前,国内的发泡餐盒生产就一直在地下进行。

  禁,或者不禁,发泡餐盒都在那里,“白色污染”也在那里。

  地下产业“阳光化”

  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根据他的调查,在禁令解除前,国内发泡餐盒的生产就没有停止过,且年市场需求超过100亿只。而非发泡餐盒的年市场需求量只有50亿只左右,这其中均不包括餐碗、杯以及方便面包装等。

  董金狮表示,上述数据仅仅是市场需求,相关发泡餐盒生产企业的产能比100亿只/年要高得多,因为不止一家企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实际产量是高于市场需求的。

  如今解禁,并不会带来想象中的产能爆发,相反,还会促使部分原发泡餐盒生产企业退出市场。

  原因在于,一是原有的产能过剩,导致发泡餐盒的提升空间有限。二是发改委发布21号令后,就意味着后期将出台更多的规范性细节配套措施,这对原有的诸多发泡餐盒生产小作坊,乃至企业来说,会提升认证成本、生产成本。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也认为,发泡塑料餐具正式推出后,能否占据较大的市场还有待观察。他指出,发泡塑料餐具具有保温、耐压、重量轻、成本低等特点,此次解禁对于生产企业有一定的利好。

  然而,一方面由于目前市场并没有对发泡塑料餐具是否有毒作出定论;另一方面,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卓创塑料分公司市场分析师张秀娟指出,随着国内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以及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大企业更倾向于安全环保可降解的餐具生产,此次解禁,发泡餐具的生产对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企业吸引力不会那么大。

  “白色污染”担忧不止

  如果能够切实做好回收管理和再利用,发泡塑料餐具并不会带来太多的白色污染。然而从目前我国再利用技术以及废料回收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有效防止发泡塑料餐具带来的白色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曾参与北京市废物回收工作的董金狮亦指出,目前的环保回收体系建设尚不成熟,不管是资金来源、硬件设备建设,还是再生处理厂的污水问题、空气污染问题,都不能满足即将解禁的发泡塑料餐盒的回收要求。

  张秀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发泡餐盒的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个别企业在原料采购上选择再生料,也就是废弃的一次性塑料用品,而且为了增白,还会添加钛白粉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张秀娟指出,既然已经解禁,相关的配套措施需要跟上,才能防止白色污染的大规模出现。提高企业违规成本是最根本的措施。从行业标准的角度来说,相关部门对于发泡剂、光敏剂等辅助剂的含量标准要做出进一步规范,而且在温度控制、发泡餐盒厚度等方面亦应作出硬性规定。

  张秀娟进一步指出,在回收规范以及再生利用方面,生产企业担负起回收责任,可以采取返还押金或者奖金、优惠等形式来确保回收。例如,批发一批一次性餐盒,按照回收的量的多少确定奖罚等,但操作过程也存有一定的缺陷。

  但董金狮认为,就算日后国家部委出台了更加严格的配套细节措施,也不排除相关企业打擦边球来生产、销售发泡餐盒的情况出现,因为监管难以考虑周全。

  董金狮以浙江等地的发泡餐盒生产为例,指出当地生产出不符合规定的发泡餐盒后,为了躲避当地检查,以及缴纳卫生费等环保费用,将餐盒运送到上海等地销售。

  由于没有卫生费等环保费用的成本支出,浙江运来的发泡餐盒价格开得很低,甚至能跌到5分钱左右,这样一来,由于价格恶性竞争,打开了这部分发泡餐盒的市场,其中也很有可能包含生产流程、原料成分不合规,甚至是含有废塑料等的餐盒。(王雅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