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公益新闻策划 离不开“暖角度”


《南国早报》公益新闻策划 离不开“暖角度”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李沛    时间:2019-08-14





公益新闻一直是我们新闻媒体彰显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温暖向上的媒体价值体现。在中国新闻界,公益新闻策划则是媒体争取读者、提高品牌美誉度的一种屡试不爽的法宝。而如何用温暖感动读者,需要媒体找准对象,选好时机,在特定时候以温暖激发读者的集体共鸣,引发社会思考,达到解决问题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

  人文关爱应是初衷

  无论如何操作,公益新闻策划的初衷都应该是能尽量满足公益对象的迫切需求,达到帮助人的目的。偏离了这个初衷,公益新闻策划的社会效益便会大打折扣。

  《南国早报》坚持了13年的“爱心车票”大型公益活动,就是从关注部分农民工春运出行难问题入手,从最初的受争议到逐渐被社会读者认可、称赞,并成为《南国早报》公益品牌。

  此前,中央几大部委联合下文,要求解决困难群众春运买票难出行难问题。当时笔者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重大的民生新闻,地方有关部门也会动起来。春运期间,由于市场竞争的关系,部分汽车客运企业的客运量并不足,每天都有不少空置的座位。如果把这些空置座位捐出来给贫困农民工群体,对企业来说损失不大,又能做好事,何乐而不为?

  随后,笔者与运输管理部门、客运企业对接后,爱心车票策划方案获得认可。

  活动前,笔者走访了部分工地,了解到由于春运买票难,每年的回家车票对部分农民工来说是一个难题。公益新闻策划要能帮助有需要的贫困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从这个初衷出发,《南国早报》坚定不移地启动了爱心车票活动,让部分贫困群众有机会免费坐车回家过年。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报社做好贫困对象排查,做好订票取票的服务工作,对有的贫困农民工家庭还送票上门。

  从2007年至2019年,《南国早报》爱心车票大型公益活动每年春运准时启动,每年春运都能为几千名真正有需要的贫困农民工、贫困家庭人士解决春运回家难问题,得到了广大贫困农民工的好评。实践证明,公益新闻策划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必须要接地气,了解公益援助对象真实迫切的需要,要能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温暖方式推动问题解决

  都市媒体的记者往往更关注舆论监督,因为舆论监督容易解决问题,实现和满足记者的使命感、成就感,但不是每个舆论监督报道都能解决问题。

  在笔者都市新闻报道的实践中,首先见招拆招的单篇报道,容易淹没在稿件大海中,掩盖了新闻本身的潜在影响力,造成不少犀利的新闻虽然报道了,但由于没有人或者部门去推动解决,社会问题依旧;其次,一些社会难题使用高举高打的舆论监督报道,有的时候也只能隔靴搔痒。

  这时,就需要新闻策划的力量,特别是用公益新闻的温暖方式,来推动社会问题难题的解决。这种正能量的方式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此前,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增多,广西的高校课堂出现了学生沉迷玩手机、纪律散漫、无心听课的普遍现象,大学老师意见大,纷纷呼吁加大整治力度,还大学一个清静的氛围。

  当时,有少数学校开始倡导无手机课堂,要求学生进教室上课前都要把手机统一放到一起,严禁上课玩手机。《南国早报》对这些个案进行了零散报道,但反响并不大。随后,《南国早报》进一步意识到,这是一个顺应潮流的新事物,如果能形成规范,并在广西高校甚至在全国高校推广,将是一个极好的新闻策划案例。

  随后,《南国早报》推出《无手机课堂》公益新闻策划案,交由采访部门执行。在方案中,《南国早报》向全区高校发出倡议,联合建设无手机课堂,包括在自愿参与的高校主要教室,悬挂无手机课堂的标识;发放安放手机的布袋,大学生进课堂后将手机关机后统一放置在布袋中,下课再领取;发布无手机课堂校园公约,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活动启动后,《南国早报》记者走进一家家高校进行宣传,赢得了大多数学校的支持,不断有高校加入这一活动。通过公益新闻策划的方式,推动了全区高校实施无手机课堂方案。

  经过《南国早报》的不懈努力,无手机课堂活动逐渐成为广西高校的课堂规范并被推广,有效地解决了高校课堂上玩手机泛滥的问题。

  公益新闻的暖角度与一些揭黑打恶的追踪报道不同,它使用的是一种温情的方式,从正面去推动问题的解决。前者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后者则是快刀斩乱麻的止痛。在某种环境下,温暖的公益新闻报道其实更有力度、更有效果。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