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市场环境 > 正文
辐射带动效应凸显 孵化器成为区域发展新动力

  中国创新创业活动的缩影、中国经济努力的方向……刚刚落幕的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让世界感受到了杭州的魅力。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下具有代表性的孵化平台,杭州梦想小镇也赢得了中外宾客的高度赞扬。


  近年来,在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推动下,各地升级发展孵化器、大力兴办众创空间的热情不断高涨,形成了政府与社会力量争相创办孵化器、投身创新创业的新局面。与此同时,孵化器也从中心城市或国家高新区向县市区辐射,在很多地方,诸如杭州梦想小镇这样的创业孵化载体群正在迅速崛起。


  随着创业孵化服务的升级,这些创新创业载体与区域经济发展更加深度融合,创新创业与当地资源、产业方向和市场需求形成有效对接,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在创新创业空前活跃的北京,短短220多米长的中关村创业大街,聚集了3W咖啡、Binggo咖啡、飞马旅、36氪、言几又、创业家、联想之星、天使汇等45家创业服务机构,截至2015年年底,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791家,日均孵化1.4家创业团队。


  两年来,中关村创业大街以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催生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创业雨林”。旷视科技、微纳芯、嘟嘟巴士、伏牛堂、麓柏科技等一批优质创业企业,通过中关村创业大街服务平台的辅助,打造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快速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为标志,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业孵化活动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风向标。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依靠创新创业获得区域发展新动力,稳定经济增长,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同。


  为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浙江省积极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梦想小镇、云栖小镇、基金小镇等特色小镇布局,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培育行业“单打冠军”,构筑产业创新创业高地。据初步统计,该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集聚各类创业团队1900多个,仅杭州梦想小镇聚集的创业项目就高达440个。


  作为广州市“经济增长极”,“十二五”期间,广州开发区围绕构建电子信息、平板显示、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六大千亿级集群,从“移植大树”转向“育苗造林”,着力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孵化器集群战略,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构建投资多元化的孵化器体系。如今,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不同主体投资建设的广州高新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集群。


  专家表示,以创新统领创业、以创业实现创新,这一路径已成为区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大幅增加创新经济比重的不二选择。数万家科技创业企业在孵化器的孵育下,已成长出众多领军企业,并不断产生更多的新兴产业领军者,在可统计的当前效益之外,更加巨大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源源不断地创造富有活力的新企业,为社会创造新财富,注入新活力,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各地发展孵化器的热情不断高涨,孵化器也从高新区、中心城市向周边延伸辐射。


  《走进创时代——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报告(2011-2015)》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以高新区为核心向纵深辐射带动作用显著。高新区内的孵化器总体数量仍不断增加,从2011年的351家增长到2015年的639家;而高新区外孵化器更是从2011年的683家增长到2014年的1891家,占全国孵化器总体数量的比例从66%增加到75%,向各地纵深发展趋势明显。


  与此同时,孵化器的覆盖率不断提升。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青岛、大连、武汉、合肥等省份和城市已在实施孵化器覆盖各县区的发展计划;安徽、河南、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和新疆、宁夏、内蒙古、广西等自治区孵化器发展势头迅猛,孵化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内蒙古、西藏创立的异地孵化模式,目前已培育和引进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到当地实现产业化发展。


  此外,在政府引导和孵化器积极参与下,一些区域孵化联盟业已形成。2015年3月,上海近40家创业服务组织共同发起成立上海众创空间联盟,成为上海新型孵化器资源共享、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紧随其后的是北京、成都等地也纷纷成立众创空间联盟。目前,国内各类区域性众创孵化联盟已超过百家。


  孵化器联盟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孵化器整合在一起,构建起完善的服务链条。孵化器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变得更加重要。


  专家表示,欣欣向荣的创业孵化器不仅为科技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使一个地区的创新创业精神得到极大发扬,激发当地民众的创造力,使得区域发展更加富有活力。特别是占我国孵化器总数近一半的专业技术孵化器的大量兴起,形成了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头支撑,发挥产业聚集功能,不断壮大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创新创业高度活跃、新兴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北京、上海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


  目前,上海正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把“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作为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四新”创新基地,首批50家已经开始试点,涉及工业机器人、3D打印、高端医疗器械、互联网金融等30多个产业领域。


  2015年,上海市各类创业孵化载体达450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42家,新增苗圃单位19家,新增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新增新型孵化器62家,众创空间备案147家,基本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组织型态、覆盖全市的孵化载体网络。


  在提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另一城市——北京,作为创新创业聚集地的中关村被赋予了更多责任。


  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在介绍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关情况时表示,中关村“双创”工作正在走向专业化、技术集成化,服务配套能力不断提升,发展模式逐渐成熟。正在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和范围拓展,目前“双创”基地已经从海淀核心区正在向北京市其他区和京津冀拓展延伸。在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引领下,中关村还有取得更大发展的空间,将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据了解,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首都“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中关村正构筑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高精尖的产业经济结构,引领北京加速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本报记者崔彩凤)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