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地方频道 >   福建 > 正文
福建平潭海洋创新“海洋经济”新业态

  福建省沿海中部,东濒台湾海峡,福建省第一大岛平潭坐落于此。1994年6月15日,由平潭渔民组成的16艘远洋渔业船队启程开赴印尼海域捕鱼,从此,中国第一次私人远洋捕捞航行大幕拉来。


  “行业起步晚、准入门槛高、作业环境苦。”在平潭海洋企业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于洋看来,远洋捕捞是一个略带神秘色彩的行业,而要了解中国的远洋捕捞行业,那么平潭海洋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远洋捕捞的先行者:龙头优势明显


  远洋渔业是指在非本国管辖海域从事的捕捞生产活动。据了解,中国目前有2200多艘远洋捕捞船,150多家从事远洋捕捞的企业,行业排行第一的是国企“中水渔业”,其前身是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而平潭海洋则是国内第二大远洋捕捞企业,同时也是国内民营第一大远洋捕捞企业。


  在中国远洋捕捞行业中,国营资本介入并不太多,小而分散是远洋捕捞行业的重要特点。“除了中水渔业之外,基本都是以民营资本为主,大部分是沿海城市的民企,规模也都是在十几到二十艘渔船的规模。”于洋介绍说。


  据悉,平潭海洋发展远洋渔业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船队分别在印度尼西亚阿拉弗拉海域及印度专属经济区作业,其主要捕捞产品包括带鱼,黄花鱼,和虾,全部产品运回中国卖给消费者。同时,作为行业领头羊,平潭海洋多年来享受了很多优惠政策,譬如税务全免、鱼船建造津贴,来自国有银行的低利率抵押贷款等。


  2013年9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远洋渔船更新建造管理工作的通知》,暂停接受在国际水域作业的金枪鱼捕捞船、鱿鱼捕捞船、秋刀鱼捕捞船和在印度尼西亚阿拉弗拉海作业的拖网渔船的造船申请。2015年,暂停发放新的渔船建造许可,仅允许业内现有船只进行维修。而2016年全年,全国渔业最大的省份福建,包括翻新的船体在内,也仅增加了130只渔船。


  “在这个行业里,各个国家都需要拿到国际渔业协会的配额,才能颁发牌照,因此资质壁垒非常高。”于洋介绍说,和近海捕捞不同,远洋捕捞的是高壁垒和高产出的领域,目前国内远洋捕捞船的总数只有2000多艘,平潭海洋就拥有135艘捕鱼船只。


  服务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农业供给侧改革


  “在一带一路沿线,我们很早就开始布局,并在发展进程中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于洋表示。


  据了解,平潭海洋在印尼的两个基地仅当地员工就有2万多名。“最初建立基地的时候,当地没有电甚至没有干净的饮用水。通过基地建设以及交通、机场、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给当地印尼人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于洋介绍说,在规范经营的基础上,平潭海洋还与当地政府积极寻求合作、形成良好互动,致力于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间使者”。


  同时,平潭海洋在东帝汶和巴基斯坦也开始了积极的布局,并逐步发展成熟的配套体系,有力的拉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探索了积极的经验。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同时,特别提到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作为广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关系重大。谈到内地水产品市场状况,于洋认为,目前国内的水产品主要有3个来源:养殖、近海捕捞以及远洋捕捞。相比较而言,远洋捕捞的水产品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工业污染、抗生素和激素等健康威胁,是渔业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


  长期以来,平潭海洋一直以B2B的业务为主,于洋透露,未来公司要转向B2C,建立自己的海鲜品牌,做海产品的全产业链,平潭海洋的海鲜品牌将从一线城市开始布局市场,逐步向全国拓展覆盖。“平潭海洋建立的全产业链,为了就是降低终端消费价格,让消费者购买到安全、平价、优质的海鲜产品。”于洋说。(孙阳)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