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评论 > 正文
去产能之后市场要跟上

  “去产能”之路已经走到了后半段,行政之手会逐渐把接力棒交给市场,而市场能否顺利承接、吸纳、消化去产能所释放出的大量经济资源?市场如何才能做到具有强大的容量、深度、活力和效率?这是以行政手段推进去产能的同时,不能不思考的另一面。


  20日,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信息显示,前三季度,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80%以上。煤钢是去产能的重头戏,这意味着去产能已经开始走入后半段。


  随着去产能进程的进行,煤钢价格也在发生变化。煤炭行业扭转了前7个月利润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正增长。10月中旬,国内市场的钢材和煤炭价格比年初分别上涨了30%和50%以上。钢铁协会会员企业盈亏相抵,去年前8个月是净亏损,今年1~8月份是净盈利,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2015年,我国钢铁产能近12亿吨,同年粗钢产量8.04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67%,产能过剩迫使钢材价位不断下移,钢铁行业利润因此大幅萎缩,出现严重亏损。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去产能工作整体即将结束,停产只是最容易识别的部分。去产能之后,所释放出的经济资源向何处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例如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自从国务院8月中旬派出督查组进行专项督查后,各地去产能进度明显加快。但受到资金不足等诸多难题掣肘,一些企业的大门虽然关上了,有些地方职工安置方案尚未能出台。新华社报道称,今年安置钢铁、煤炭行业在化解过剩产能中的分流职工,涉及80万人。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此前估算,煤炭、钢铁两个行业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将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包括煤炭系统130万人和钢铁系统50万人。


  人只是一方面,还有信贷、土地、设备,乃至坏账等经济要素,会一并释放。据测算,产能过剩行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体量占到10%~20%,去产能对应的经济资源释放,体量显然不小,其吸纳、消化的效率,会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质量。


  经济资源往何处去?原理上说,自然是流向市场。这就对市场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其中的关键,在于市场深化Marketdeepening.


  正如“海绵城市”才能吸纳雨水,有深度的市场才能吸纳大量经济资源并创造财富。市场发育丰富的地区,能够高效消化整合经济资源,其中就包括就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市场发育程度南北有别、东西有异。今年,东北地区与广东省吸纳就业能力,东北人口净流出,而广东民间投资活跃、就业无忧,呈现出巨大差异,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如何丰富、优化经济生态?如何促使经济深化?经济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具体到中国的现实来说,根本上还是靠改革。市场经济的形态和效率,由其运行的基础制度环境所决定。


  去产能工作有明暗两条线,一条线是行政化去产能,这已走到后半场,另一条线是培育市场发育,后者长路漫漫,需要长期耕耘,哪怕不能很快见效,但却是千秋之功。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