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 中国石油加工行业面临矛盾亟须缓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4-24





  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国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给地炼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日前举办的2017中国(大连)第十届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暨第九届中外油商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石油加工行业面临几大矛盾,亟须加力缓解。


  供需矛盾扩大


  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去产能必须要解决好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矛盾。


  生意社总编、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心田指出,其他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都在做减法,唯独油品行业在做加法,不仅地炼企业数量在增多,体量也在增大。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增长并不同步,从长远角度看,地炼行业应及时做减法。


  对此,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李振光表示认同。李振光表示,目前地炼企业也在推进供给侧改革,部分地方炼厂淘汰了很多弱势产能,而未来随着“价格战”加剧,将会迎来全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加工能力大小辩证看


  地炼企业的一次加工能力在近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一次加工能力能达到二三百万吨的地炼企业并不多见,如今千万吨的加工能力也不再鲜见。产能大小的对比使地炼企业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究竟是大好还是小好?


  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旭东表示,作为民营企业,恒力是从下游向上游发展,恒力的大实际是由小组成的。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开伟也认为,没有绝对的大,也没有绝对的小,需要辩证地看。一直说把企业做大,其实关键是要做强,而不仅是做大。做大是标杆性的旗帜,必须起到引领作用,而小有小的优势,灵活,好掉头。


  企业竞合取长补短


  中石油、中石化“两桶油”是央企,地炼企业多为民企,下一步“两桶油”与地炼企业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随着地炼市场份额的增加和相关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油品行业央企和民企会走向何方?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副所长陈蕊认为,油品央企和民企一度是竞争关系,未来则可能会走向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近几年,在商务部、发改委等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原油的进口权、使用权,成品油的出口权均已陆续放开,未来上游的勘探开发,包括炼油销售肯定也会逐渐多元化、市场化。“木桶理论中的短板慢慢补齐了,未来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政策环境是一样的,市场条件是一样的。在这个基础上,拼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国际石油公司的发展规律来看,无论是国际大型石油公司还是小型石油公司,无论是国营还是民营,大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取长补短。”陈蕊说道。


  内外两个市场联动


  从国际与国内经济环境看,二者往往不同步,国外有时还稍显滞后。对于原油、成品油来说,中国是最大的市场需求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主任姚铃表示,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包括欧洲、美国在内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市场开放。


  欧洲经济和美国经济这两大敏感的经济体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姚铃表示,目前来看,美国经济是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快走出经济衰退漩涡的。首先,其经济增长率一直在递增;其次,美国的就业数据转好,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水平。美国经济未来几年还是向好的。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欧洲的经济也在向好,但是对它的经济增长率不能寄望太高。未来几年,如果国际环境没有大的变动,世界经济的整体形势还是向好的。(王旭光)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