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吹响抢占全球产业发展高地冲锋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11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城市强盛的根基。”
 
  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提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吹响成都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发展高地的冲锋号。
 
  作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成都高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成都高新区发布了《成都高新区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若干政策》、《关于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重磅政策瞄准新经济、助推主导产业精准化发展。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成都高新区正迎来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天府新区国家级新区“五区叠加”的机遇,将继续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资金、管理、技术、品牌等优势,紧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成都高新区确立的“小目标”,就是要确保每季度都有10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化项目签约,全年力争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协议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力争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等顶尖领军人才6名,中央、四川省“千人计划”70名和高技能人才1万名。
 
  高端集聚主导产业
 
  “加粗”“拉长”电子信息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实施,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时期。今年7月初发布的《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将通过“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产业共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成为全市首个万亿产业集群,打造全球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
 
  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7月10日,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关于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高新区将由财政出资50亿元建立产业发展母基金,吸纳国内外知名专业资本设立聚焦重点领域的专业基金,合计总规模不低于500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四大特色优势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发展,力争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7000亿元以上。
 
  《电子信息产业若干政策》提出,将重点引进12英寸及以上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先进封装测试生产线、集成电路重大装备项目、高分辨率触控显示屏、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车载以及智能可穿戴终端制造项目等。
 
  同时,成都高新区将大力扶持在园区从事电子信息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和单位,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四大特色优势领域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通信、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发展。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子信息产业若干政策》将进一步加快重点产业化项目和研发项目聚集,“加长”“拉粗”电子信息产业链,培育产业生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目前,在全球产业版图中,成都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已占据重要一极,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2016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达3250.4亿元,占成都市的65.2%,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终端、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重点领域,聚集了英特尔、格罗方德、戴尔、联想、德州仪器、富士康、华为、京东方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等12个国家级基地授牌,是成都市建设世界软件名城的核心聚集区。
 
  今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大事件”频频引发行业聚焦。今年2月,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的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生产线落户成都高新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使成都实现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合璧,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5月,随着第一片柔性AMOLED高分辨率触控显示屏在成都高新区点亮,中国首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BOE(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
 
  此外,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的前一天,中国证监会核发6家公司IPO批文,筹资总金额不超过28亿元。成都高新区的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其中,将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这将是成都高新区今年以来首家圆梦上市的企业。
 
  布局朝阳产业
 
  加速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在继续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同时,成都高新区正加快将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新千亿级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影响,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7月13日,成都高新区发布《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共4项17条,明确对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智慧健康等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类企业给予支持,并设立100亿元的生物产业专项基金,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助推生物类企业发展壮大,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生物产业集群。
 
  “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主要载体,力争在2022年,将其打造为千亿级产业集群。”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医药若干政策》涵盖项目引进、品种培育、规模提升、生态完善等领域,有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落实,释放政策红利,为生物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引进,《生物医药若干政策》明确,将对三类企业或项目实行“一企一策”有关扶持政策:一是新进、设立独资或合资的全球药品、生物医学工程500强和国内医药工业100强企业;二是生产型企业投资10亿元以上、研发型企业投资5亿元以上、总部企业实收注册资本金2亿元以上的项目;三是重大生物产业品种引入成都高新区进行产业化的企业。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发力,成都高新区已逐步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智慧健康等生物产业特色领域,生物服务、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等辅助产业正在加快聚集。截至2016年年底,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地奥、奥泰医疗、美敦力等企业1336家。
 
  今年以来,成都药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绿叶生命科学产业园项目、四川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已选择落户成都高新区。数据显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已入库项目233个,其中已签约项目58个、拟签约项目7个,预计2020年,全口径产业收入将超过500亿元,2035年将达到5000亿元。
 
  此外,先进制造业也是成都高新区极力推进的主导产业。其中,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之一,航空产业链条长,对经济拉动具有强大的带动力。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航空电子+航空零部件+航空维修及服务”的产业特色,成为成都发展航空产业的重要产业化载体之一。
 
  让无人机像根铅笔一样立在半空?成都高新区的一家创业团队在不到1年时间里便做到了。去年7月,一家名为傲势科技的成都企业携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在全球第二大航展——2016英国范堡罗航空航天展亮相,引来多国投资机构和航空公司的主动洽谈。今年再次惊艳第52届巴黎—布尔歇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傲势科技首席运营官刘洋表示,傲势科技2015年9月在成都高新区成立,短短2年时间,已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级无人机领域的新星,并逐渐在国际航空产业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傲势科技已完成了海外出口的首单签约,一年之内,我们将交付近50台X-Swift型号的行业级无人机给签约方。”第一批产品将在今年7月完成交付。
 
  另一家航天系的龙头企业——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第一次正式亮相今年的第52届巴黎—布尔歇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我们所展出的C919航电系统、机载娱乐系统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围观。”电科航电副总经理游兴忠表示,目前,电科航电已获新舟700相关系统单元的定单300-500架、C919相关系统单元的定单700架。
 
  “依托现有技术优势,成都高新区将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巩固提升航空设备及系统、航空维修、航空零部件等优势领域,重点发展航空商务服务、航空运营、航空物流等潜力领域,加快发展无人机、航空培训、航空金融等新兴领域,打造成都市民用航空产业园。”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0年航空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5家,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20家。
 
  培育新经济
 
  营造“独角兽”发展生态圈
 
  成都高新区在主抓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同时,紧抓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窗口期,前瞻性布局新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经济新旧动能正在加速换挡,新经济正成为提挡加速的那一脚“油门”。
 
  7月3日,也就是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的第二天,成都高新区正式出台中西部首个促进新经济发展政策——《成都高新区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若干政策》,要支持培育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智造经济、创意经济,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营造“独角兽”企业发展生态圈。
 
  据悉,《新经济发展政策》共含10条,明确了新经济企业创办,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价值、新型组织,新经济企业开展国际成果转移转化,新经济企业拓展市场等将获得支持。同时,明确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创办新经济企业。对新设立的新经济企业,给予100万元以内一次性创业启动资金、300平方米以内最高50元/平方米每月的3年房租补贴或免费提供3年100平方米以内的众创空间工位。给予新经济企业连续3年每年5万元以内的宽带流量使用补贴和每年20万元以内的云资源使用补贴。对使用经认定公共技术平台的新经济企业,按照使用费用的20%给予最高30万元补贴等。
 
  “新经济产业是成都高新区最具创新产业,对成都高新区抢抓未来发展机遇具有重大意义。”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高新区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等产业具备一定基础,已聚集大数据相关企业超过150家,平台经济领域医疗、体育、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存在着一批潜在“独角兽”企业。
 
  作为新经济的发展引擎和引领变革的代表性群体,“独角兽”企业正在成为成都高新区高度关注和培育的方向。
 
  《电子信息产业若干政策》明确,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大企业上台阶,全力培育“独角兽”企业。比如,针对符合要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从事电子信息相关领域高新技术研发和生产的“专、精、特、新”企业,根据销售规模和发展速度给予资金支持;针对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且估值超过3亿美元、5亿美元、8亿美元和10亿美元的企业,按企业上年度获得投资总额的10%分别给予最高3000万元、5000万元、8000万元和1亿元奖励,连续3年按地方发展贡献的100%给予奖励等。
 
  到底谁能成为成都高新区的第一家“独角兽”企业?成都发出了“独角兽之问”。作为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极米科技有限公司CEO钟波表示:“到2018年,希望极米成为成都第一家‘独角兽’企业。”
 
  据钟波介绍,在全国家用无屏电视领域,极米的市场份额已达到61%以上。2017年上半年,公司的产品销售相较于去年同期实现翻番。今年的“6·18”购物节中,极米无屏电视销售额再次蝉联全平台第一。其中,在京东的销售额是第2名和第3名总量的两倍;在天猫平台,极米官方旗舰店的销售同样超过第2名两倍有余。
 
  “明年,我们要力争成为成都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在钟波看来,公司目前估值为3亿美元,“明年实现10亿美元的估值完全有可能。”
 
  “资金+人才+市场+服务”
 
  构建生态发展产业链
 
  从最初的3人创业团队成长壮大到30余人,年产值从200余万元到2016年突破1300万元,成都高新区企业博芯联科发展迅速。该公司董事长黄绪国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便来到成都高新区创业,成为一名“蓉漂”。创业之初,来自成都高投创投的400万元投资,让他坚定了留在成都的决心。
 
  截至2016年年底,成都高新区已分别通过财政局直接出资和国有独资公司高投集团参股,设立了13支产业引导基金,累计投入资金30.62亿元,其中财政资金达30亿元。通过成都高新区财政局全额出资1亿元成立的创业天使投资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达48个,投资金额达9592万元,助推11家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占成都高新区“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的11%。
 
  如今,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引导基金加入新成员。为加快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结合成都市最新确定的空间和产业布局,成都高新区将由财政出资50亿元建立产业发展母基金,吸纳国内外知名专业资本设立聚焦重点领域的专业基金,合计总规模不低于500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发展。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将设立100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专项基金,包括天使基金、风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和服务生物医药企业成长壮大。
 
  除运用产业引导基金支持经济发展外,成都高新区还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分别制定专业化、特色化、精准化的产业政策,全覆盖设立专项产业基金,集成“资金+人才+市场+服务”等优势资源,突出叠加效应,构建政策集成、产业集聚、功能集中的产业生态圈。
 
  在招商引项目方面,成都高新区树立项目化思维,围绕主导产业组建“招培一体”的专业机构和团队,创新人才引进激励机制,进一步打造一支懂经济、懂产业、懂法律、懂政策、懂国际商务规则和精于项目谈判的“五懂一精”专业招商队伍,以深刻产业认知吸引投资者,以专业服务精神打动投资者。
 
  其中,在格罗方德项目的引进过程中,成都高新区先后投入与政策、法律、税收、工商、物流、建设、生态、电力保障等相关方面约30人的团队深入格罗方德,促进项目加速推进。这支团队曾创下这样的“高新速度”:3天内对超过100个专业问题给出中英文回复。
 
  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5月,成都高新区实际到位内资232.47亿元、外资9.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1%、19.8%;累计引进项目48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600亿元,包括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
 
  此外,高端人才更是成都高新区孜孜以求的重要资源。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将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探索外籍人才注册成立内资公司,建好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园,建设国际专家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开通高层次人才落户、购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绿色通道,以高素质人口结构带动形成新的产业结构。
 
  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若干政策》就在人才方面大力着墨。对诺奖、海内外院士及其团队入驻,通过创办产业院、加速器等方式来实施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可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专项补贴支持;对国家、省、市重点人才计划或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到成都高新区实施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可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创业支持。对成都高新区符合生物产业重点领域企业的核心管理及研发人才,在个人贡献奖励、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支持。
 
  《新经济发展政策》也明确,支持高端人才和机构创建新型组织。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相同层次的国外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知名高校院所、国际知名研发机构等在成都高新区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实验室等新型组织,以启动资金、房租补贴、贴息贷款、股权投资、人才激励等形式给予新型组织最高1亿元支持。
 
  此外,为推动新经济真正发展壮大,成都高新区将强化新供给,释放新经济发展活力。成都高新区将聚焦供给侧的关键环节,制定出台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人才优先发展等政策文件,通过精准化、组合型的政策供给,释放新经济发展活力,促进新经济快速发展,打造形成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企业强,产业才能强,城市才能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高新区聚集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830家、上市企业3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9家,各类企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成都高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最宝贵的核心资源。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大力引进行业龙头、研发机构、公共技术平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关联配套项目,从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入手,推动建设产业联盟,强化产业链配套协作,争抢国际行业标准话语权,构建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环境以及政策集成、产业集聚、功能集中的产业生态圈。
 
  力争到2020年,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都高新区成为构筑国家先发优势的示范样板,为全国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格局。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瞪羚企业数明显增加,出现一批“独角兽”企业。(本报记者李争粉)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五区叠加”推动成都高新区迈入发展黄金期

    作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贸试验区核心区,成都高新区正跟随着中国创新进程在更大空间开启新高度、掀起科技创新新浪潮。
    2017-05-31
  • 成都高新区:科技金融不走寻常路

    成都高新区:科技金融不走寻常路

    日前,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知名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盈创动力推出的科技金融超市已进入试运营阶段。
    2017-06-12
  • 成都高新区百亿生物产业基金构建千亿级集群

    成都高新区百亿生物产业基金构建千亿级集群

    7月13日,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对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智慧健康等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类企业给予支持,并设立100亿元生物产业专项基金,助推生物类企业发展壮大。
    2017-07-20
  • 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引擎轰鸣”

    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引擎轰鸣”

    近日从成都高新区获悉,成都高新区今年1-5月实际到位内资232.47亿元、外资9.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1%、19.8%;累计引进项目48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600亿元。
    2017-07-2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