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迅速崛起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10





  烟台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位于烟台东部核心地段,坐拥10公里黄金海岸线,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10家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之一、全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2008年12月,烟台市委、市政府单独设立高新区,将烟台市区东部滨海地段48.8平方公里范围划为新的高新区核心区,调整后的烟台高新区包括核心区、烟台高新区APEC(莱山)产业园、烟台高新区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园、APEC中国烟台(芝罘)科技工业园、烟台卧龙经济园区等“一区四园”。
 
  2010年9月,烟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2016年4月,烟台高新区成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载体之一。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抢抓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瞄准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化蓝色经济创新型特色园区目标,大力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兴区、人才强区三大战略,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争做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示范区的排头兵,推动烟台高新区实现高点起步、快速崛起、跨越发展。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精心谋划产业布局
 
  烟台高新区深入实施“产业立区”战略,始终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经济新动能,坚持“高新特”产业定位,持续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与医养结合、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烟台国际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绿叶国际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项目为支撑的生物医药与医养结合,以航空航天科技园、烟台北航科技园、中航工业烟台创新创业基地、东方蓝天钛金紧固件综合研发生产基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等项目为牵引的先进制造,以华为华东大区数据中心总部、软通动力创新综合体、西电产业园、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园、清华启迪(烟台)科技城等项目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科技CBD、国际企业创新港、蓝色智谷、蓝色金谷等项目为承载的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集群,接连获批国家火炬计划海洋生物与医药特色产业基地、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和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顺利通过国家海洋生物与医药知识产权集群试点验收。
 
  为了加快产业发展,烟台高新区创新招商方式,完善产业招商任务分解、调度推进和目标考核等机制,理顺完善专业招商部门职能,明确年度招商任务目标,分口建立产业招商目录,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上市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引进投资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质量效益好的航母式重大产业项目。目前,烟台高新区储备及在谈项目100个、总投资350亿元。坚持严把项目入口关,对拟入区项目,围绕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环保程度、时间限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确保项目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要求。筛选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绿叶国际医药科技产业园、东方蓝天钛金科技、博源科技等10家龙头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养,打造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深入推进“科技小巨人孵化工程”,筛选泰利模具、华鼎伟业、东仪光电等30家成长性好、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科技型企业重点扶持,催生一批“瞪羚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累计引进各类中小微企业5100多家,多层次资本上市企业达到22家。
 
  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烟台高新区坚持区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度,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烟台高新区工委、管委会领导和责任部门的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区级领导、机关部门与重点企业联络制度,形成了重点项目区级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和投资方合力攻坚、全力推进的良好局面。坚持烟台高新区管委会每周碰头会制度,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重点工作,每周一调度,实行“挂号”推进、“销号”管理。烟台高新区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带头,组织各区级领导深入一线,现场调度、现场办公、现场督导,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聚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优势
 
  烟台高新区深入实施“科技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坚持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核心地位,大力集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创建创新资源密集、创新创业活跃、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的创新高地。
 
  一是大力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重点打造烟台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一个中心”,创业1号、创业吧“两大众创空间”,烟台大学生创业园、中俄科技园、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创业大厦、国际企业创新港、北航科技园、西电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八大孵化器、加速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突破100万平方米,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烟台大学生创业园、中俄科技园、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烟台大学生创业园获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二是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全面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2016年以来先后联合山东省经信委、烟台市经信委、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单位建立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合作打造军民融合示范基地,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共建中航工业烟台创新创业基地,与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建艾胚康计划及人类生殖健康产业化基地项目,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共建烟台(北邮)网络空间安全产业研究院,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微纳卫星协同创新中心(山东),与清华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共建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烟台分院即将落户。2009年以来,烟台高新区已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1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引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烟台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国防大学微纳卫星协同创新中心(山东)、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等高端院所、企业研发中心35家,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425项,承担省级以上重大项目33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1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三是大力拓展国际科技合作。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莫斯科政府科技园、顿河国立技术大学及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等签订友好协议,成立中俄科技创新中心、俄中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格中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共建“中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打造国际一流焊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平台;倡导成立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的48家机构成为联盟会员,烟台成为联盟常驻机构所在地。依托中俄基地打造“烟台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俄基地试点开展大学衍生企业服务社会项目,获批欧盟“伊拉斯谟+”计划,是烟台首次成功申报。面向亚太地区,依托绿叶集团,加强与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高端医疗机构合作,成功收购或并购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士等发达国家高端医疗机构,实现国际生物医药与医养结合专业领域的跨越性资源整合优势,韩国鲍巴斯康复医院、爱丽美整形美容医院已投运,韩国爱丽美女性医院、好未来齿科医院等即将开业,中韩金融研究院、韩国艾多美、泰利怡来汽配等项目进展顺利。面向欧洲,新引进中瑞先进技术转移中心,成为链接瑞士和中国创新资源与跨国技术转移的重要枢纽。中集集团并购德国齐格勒、吉曼、博格工业等一批知名跨国企业集团,国际深水装备领域整体实力全面提升。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与德国西门子联合打造“DP3闭环数字实验室”,紫泰投资与德国西门子联合打造烟台北电智能科技园,将有力促进西门子数字化技术等国际核心技术本地化。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创办的烟台格罗宁根大学落户烟台高新区,将对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烟台开放水平等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是大力引进培育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施行“蓝海英才计划”,设立1亿元“人才特区”建设资金和1亿元创新扶持专项资金,引进设立中央“千人计划”烟台创业服务中心、山东省“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烟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等平台,建设“创业小宅”等新型创业公寓、专家公寓、国际社区,为高端人才工作、生活、学习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目前,烟台高新区引进培育院士5名,中央“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36名,山东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9名,烟台市“双百计划”96名,高端人才数量质量位居烟台市前列,被评为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聚焦服务效能提速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牢固支撑。
 
  一是用好先行先试权利,打造最优政策环境。抢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积极试点国家、山东省赋予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努力在行政管理模式、开发建设模式、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强化支撑和导向作用,打造覆盖面更广、含金量更高、吸引力更强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关于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扶持办法》、《鼓励专利发明的办法》等文件,通过设立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企业财政奖励、专利发明奖励等措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研发项目予以重点扶持。近年来,烟台高新区财政科技投入占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均达到15%以上,2016年园区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4.09件,是烟台市平均量的7.95倍,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及增长率均居烟台市首位。
 
  二是深化科技金融结合,打造优质金融环境。以山东省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集聚区建设为契机,投资13亿元打造蓝色金谷·烟台国际金融基金创新港,创新设立烟台市首家金融超市、首家科技银行、首家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培育基地,园区集聚银行、保险、创投、证券等各类金融及中介机构70多家,建立科技信贷补偿基金、小额担保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产品96个,形成了20亿元规模的融资服务能力,帮助各类企业融资达14亿元。
 
  三是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服务环境。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设立了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法庭和知识产权(检察)法律保护中心,引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中俄代办处、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中美技术商务平台、中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瑞先进技术转移中心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构建起集咨询、法律、事务代理、对外技术需求对接等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体系。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打造高效政务环境。强化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内设130多个服务窗口,园区行政审批、社会保障等230多项公共服务及收费项目全部纳入中心集中办理,积极探索“网上审批”、“并联审批”等机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严格落实“三集中两到位”要求,进一步清理精简审批事项,规范服务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办事群众满意率99%以上。
 
  五是强化产城融合,打造滨海生态科技新城。坚持以城引业、以业兴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生态科技新城。累计投入50多亿元,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1%;科技CBD组团创业大厦、科技广场、烟台蓝海国际软件园、蓝色智谷等一批项目成方连片建设建成,成为烟台东部城市亮点,入选全国首批中德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山东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每年新增财力80%以上投入民生事业,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90件,烟台二中高中部、烟台格罗宁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烟台国际学校等名校入区落户,社会保险补助、最低生活保障、就业保障等各类保障标准达到烟台市先进水平。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