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徐浩 刘磊    时间:2017-04-11





  近日从淄博高新区经济发展局了解到,《淄博高新区2017-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已编制完成,待环评完成后出台。该规划计划,到2025年建成总面积达3640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产业园北起南岭北路,南至青银高速,西起淄东铁路以东,东至民营园三期东路。


  根据规划,到2025年,淄博高新区要初步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由配套向成套的转变,由分散向集群的转变,将园区打造成经济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程度高、整体竞争力强、产品结构明晰、企业分工明确、环境友好的淄博市样板园区。届时,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规模将达到25万辆以上,形成年生产动力电池20亿安时(Ah)的生产能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00亿元,税收10亿元。淄博高新区将整合优化配置要素资源,建设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整车制造与体验、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国家级工程技术实验与检测中心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研究与产业发展基地,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将以山东国金为龙头,带动配套企业,掌握整车制造、电池管理、整车控制、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培育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自己的品牌。以质量和技术为支撑,实现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与能源低碳化结合、轻量化与制造业结合、智能化与网联化结合。力争到2025年,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产业创新体系,整车制造及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骨干企业10家,其中50亿元级企业3-5家,100亿元以上企业1-2家。


  同时,淄博高新区将大力培育发展创新载体,计划建立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孵化器,建立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心1-2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3-5家。搭建覆盖技术创新、创业孵化、人才服务、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政务服务等六大方面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及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高等科研院所的联系,同时联合国内优势高校,建成综合性的人才培养培训中心,积极培养研发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并引进一批创新创业团队、产业领军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


  近年来,淄博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不断吸引外界关注。2016年年底,中央“千人计划”专家廖越峰携“飞轮动力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落户淄博高新区,该系统标准工况下可节能30-50%,整车加速性提升50%-100%,与传统动力总成相比,能量转换效率提高48%,配套“电动式”飞轮混动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成本下降一半,将彻底打破日系汽车厂商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垄断。今年3月,国金汽车集团与上市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新能源汽车战略协议,一致同意在淄博高新区发起设立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Pack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Pack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其他与上述主营业务相关的商业活动。(徐浩 刘磊)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青岛莱西将形成年产6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

    青岛莱西将形成年产6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

    作为北汽及国内众多主流整车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国轩高科追加投资,启动国轩高科青岛基地二期项目。二期项目设计产能4GWh,总投资20亿元,预计2018年3月正式投产,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值60亿元规模。
    2017-06-10
  • 青岛莱西用“龙头”企业带起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圈

    青岛莱西用“龙头”企业带起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圈

    今年以来,山东青岛莱西市姜山镇定准绿色发展的总基调,围绕“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培育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为目标,加快形成研发、制造、销售、流通等全产业圈”新坐标。
    2017-09-05
  • 山东青岛打造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山东青岛打造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表示,青岛正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赶超的重大历史机遇,热忱地欢迎各位企业家到青岛去,携手把青岛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2020-01-06
  • 山东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山东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记者从山东省商务厅了解到,去年以来,山东紧抓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机遇,以托盘标准化带动物流标准化水平提升,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2017-03-2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