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旅游业领跑经济发展 构建新格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17





  “十三五”开局之年,内蒙古旅游业继续领跑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十三五”规划年均增速,接待量和收入保持两位数增幅,分别达到15.2%和20.3%;接待旅游者达到9805万人次,同比增长实现旅游收入2714.7亿元。
 
  强化政策保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2013年,该自治区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提出把该区建设成为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并强力推进。2015年,该自治区政府印发并实施《品牌旅游景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自治区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该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全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最大程度的政策保障。
 
  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提升优化,全区一级公路突破5000公里,建成30条高等级出区通道,94个旗县市区通了高速或一级公路,铁路运营总里程由9500公里增加到1.35万公里,居全国首位,开工建设呼和浩特至张家口等3条高速铁路和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呼包集动车组开行,结束了我区没有动车组的历史,民航机场由12个增加到24个,居全国前列。

  旅游厕所建设步入全国前列,2014年以来累计引导各类投资6.19亿元新改建1861座。此外自治区政府还开展了“送厕所、行方便、讲文明”活动,向各旗县市区送去共1000座水冲式移动厕所。
 
  截至2016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注册旅行社976家,其中组团社85家、边境社48家、赴台社7家、星级饭店335家、A级旅游景区337家、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家;全区休闲农牧业旅游与乡村示范点597家,乡村旅游接待户4317家;旅游企业集团公司20家,旅游商品企业414家,旅游运输企业35家。持证导游12600名。
 
  加速旅游创新

  推动互联网+创新发展思路,根据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了自治区旅游业“10+3”工程和“643X”品牌体系。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建立旅游委+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法庭的“1+3”综合管理机制,以筹备成立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为契机,推动鄂尔多斯市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包头市和阿拉善盟成立了旅游交通委员会,根河市、东胜区等8个旗县区设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推进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满洲里市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前期工作,推动察右中旗成立旅游综合执法局,开展旅游综合执法工作试点,推动达茂旗、阿尔山市等旗县成立旅游警察。

  加大产品供给创新,重点打造5A级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等高品质旅游产品。满洲里中俄边境旅游区、阿尔山—柴河旅游区成功创建成为5A级旅游景区,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包头市石拐区等15个地区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呼伦贝尔、鄂尔多斯两市成为国家首批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加大制度供给创新,启动《内蒙古旅游条例》修订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导游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骑马(乘驼)旅游活动经营项目备案管理办法》《A级旅游景区三年整治行动计划》《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和服务标准》等系列文件。
 
  开创全域旅游深化区域合作
 
  努力打造国际推广平台,推动成立中国香港、韩国旅游宣传推广中心。牵头创立的中俄蒙三国五地旅游联席会议,已经连续召开三次会议,并达成多项合作共识。在此基础上,2016年,国家旅游局在自治区召开首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将中俄蒙旅游合作上升到国家层面。牵头成立“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万里茶道”成为国家推广的十大国际旅游品牌之一。满洲里、二连浩特等8个边境旅游试验区创建方案已经上报国家旅游局,阿尔山等4个跨境旅游合作区创建方案已经上报该自治区政府。“草原之星”和“欧亚之星”旅游专列继续开行,赴俄蒙旅游包机顺利启动,三国自驾游线路培育取得成效。

  多层面融合“旅游+”打造业界新品牌
 
  在国家旅游局推动与多部门开展合作的契机下,以“旅游+部门”为抓手,促进“旅游+产业”、“旅游+区域”多层面融合发展。主动和文明、质监、食药、卫生、体育、住建等部门加强协调沟通,与卫计委印发《关于促进蒙医药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与交通厅印发《自治区旅游公路“十三五”规划》,与住建厅印发《关于推动城镇旅游全域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主动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与京津冀地区建立合作机制,成立“草原—首都—长城—滨海”生态文明旅游联盟,推进旅游一体化发展。与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香港旅游业议会分别签署了《关于加强旅游交流合作的备忘录(协议)》,在加强市场互动、业内交流、监管协作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实施了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赛马场等一批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自驾旅游、冰雪体育、康体养生、中蒙医药、研学科考、航空旅游等新业态成为该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品牌、新动力、新引擎。

  突破季节桎梏 开展多彩冰雪游
 
  自治区积极开展四季宣传推广,突出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在央视播出30秒旅游形象广告“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并按季节更新广告内容。为提升冬季旅游宣传效果,追加了4个月的冬季15秒专题广告。创新旅游营销方式,与中青旅集团继续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了旅游营销的精准化和专业化。开展了第二届内蒙古冬季旅游万里大巡游活动,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省市。
 
  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乡村民俗、草原、沙漠、地质奇观、河湖、湿地等资源为依托,以旅游品牌创建工作为突破,推动四季全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满洲里中俄边境旅游区、阿尔山—柴河旅游区成功创建成为5A级旅游景区;五当召旅游区、阿斯哈图石阵旅游区和额济纳胡杨林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资源评价。康巴什乌兰沐伦国家旅游度假区审批程序已经启动。敖汉温泉城等旅游区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包头土右旗西湾村创建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五原县、宁城县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伊利实业集团公司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鄂尔多斯东胜区和赤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内蒙古草原旅游那达慕、冰雪旅游那达慕、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以及中俄蒙(满洲里)旅游节成为全国知名旅游节庆品牌。全新推出“冰雪天路、古都后院冰雪世界、冬奥会延长线、大漠胡杨冰雪游”等4条冬季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全面构建自治区四季旅游新局面。(本报记者林墨涵□王儒)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内蒙古确定“十三五”时期开发区主要发展目标

    内蒙古确定“十三五”时期开发区主要发展目标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开发区发展规划》,围绕进一步加快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等方面,明晰了“十三五”时期我区开发区主要发展目标。
    2017-03-21
  • 前两个月内蒙古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增长37.1%

    据呼和浩特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自治区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达89 9亿元,增长37 1%。前两个月,自治区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中,蒙古国和俄罗斯为主要贸易国别
    2017-03-21
  • 前二月内蒙古进出口平稳运行

    1~2月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进出口商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进口方面,原油、煤炭、铁矿砂、钾肥、锯材、木浆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
    2017-03-27
  • 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获自治区5大类21项支持政策

    从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政策机遇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支持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的若干政策举措,
    2017-04-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