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来了,新型产业工人储备好了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4-18





  最近几日,在创新企业云集的珠三角,热议人工智能的风潮再度刮起。以2017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为代表的多场信息产业界高端论坛,相继将“人工智能”定为讨论主题,论坛为此展开了多场深入讨论。


  人工智能,即很多人平常说的机器人,早已不是一个陌生概念。在国外,机器人不仅用于工农业生产,而且已进入家庭,帮助人们从事家务劳动,甚至成为人类的情感伴侣。相比先进国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产业规模发展很迅速,未来市场潜力巨大。艾媒咨询机构发布的《2017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报告》显示,到2016年年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100亿元,年增长达到43.3%。预计今年的增长幅度将提高到51.2%,到2019年,产业规模或将增长至344.30亿元。在全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分布中,15.5%的公司位于深圳,广州则以7.7%的比例占到第四。


  广深两市在国内人工智能产业中,占据了将近四分之一的份额,这与南方沿海地区遍布劳动密集型企业有直接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以及整个珠三角地区依托毗邻港澳地区的地理优势,引进了大量制造型企业,依托当时的“人口红利”,取得了腾飞式发展。但是,最近十年来,随着独生子女一代进入劳动力市场,“人口红利”的时代逐渐结束,这使得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用机器人替换工人,便成为珠三角当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选择。


  虽然机器人替代工人可以节省大量人力成本,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从此不再需要人力员工。机器人的管理、维修仍然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工,而这些人工不再是以往那种从事简单重复劳动的人力,而是要求熟悉机器人运行原理、掌握了先进管理技术的技术工人。随着机器人应用在市场上的普及,对高端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如果出现短缺,就会影响到人工智能产业的普及。这就要求珠三角地区大量存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树立长远的发展目光,把准备工作做在前面。


  在培训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以后的技术工人的进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企业培训熟练管理和使用机器人的新一代产业工人。目前,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已经在这方面探索出了不少经验,如,华为已经组建了100多人的技术团队,开发机器人语音技术。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像华为一样有这方面的实力,如果没有政府的引导,政府没有为大量中小企业储备技术人才队伍,那么,在未来的急剧变化面前,中小企业就会措手不及,因为无法适应用工的这种变化而陷入困境。


  转自:机器人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沈阳和瑞典机器人产业开展合作

    3月20日,由沈阳市政府和瑞典韦斯特罗斯市政府主办,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承办的“瑞典机器人谷—东方机器人谷暨沈阳市—韦斯特罗斯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合作论坛”举行。
    2017-03-21
  • 工业机器人发展驶入快车道 技术创新为破局关键

    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工业4 0的推进,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得到发展,产量全年保持增长。
    2017-03-22
  • 2016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长44.6%

    产业研究机构易观国际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72 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 6%。此外,易观国际预测,未来三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将持续增长,2019年规模有望接近152亿元。
    2017-03-24
  • 机器人产业确立两大政策导向 2020年销售额望超500亿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工信部等部委将陆续出台一系列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措施。根据工信部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将着手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推进机器人产业迈...
    2017-04-0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