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市场价格“左右为难”


时间:2011-12-27





2008年,国家开始收储大豆,其政策制定的背景是在金融危机环境下,保护农民利益。按照先例,国家往年都在10月份左右出台收储政策,连续3年都是如此。然而,今年国家政策出台有些偏晚。对此,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表示,前期大豆价格持续下挫,而11月份本是大豆销售旺季,倘若通过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而达到市场自发调节大豆价格的效果是较为理想的状态,但今年却出现了旺季不旺的情况。“这主要是由复杂的国内外大豆供求状况引发的,因而也影响了我国收储政策的出台时间”,宋杰凝说。

尽管今年市场传闻4000元/吨的收储价基本与黑龙江地区4000~4100元/吨收购价接轨,但是关于大豆国储收购价格的高低,市场上的争论从不曾停止。国储定价实际处于一个两难的局面,定高或定低都有可能影响到豆农或压榨厂的利益。如果国储价高于油脂压榨企业的成本,压榨厂就无法收购,如果国储价过低,又会影响豆农收入。

众所周知,由于国产大豆出油率低于进口大豆,使得油脂压榨企业出于利润考虑更多地选用进口大豆;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种植成本的上升和国储收购价格的支撑,农民也不愿意降价销售大豆。购销双方的矛盾,导致近年东北大豆市场呈现“油厂普遍停机,农民只卖国储”的僵持局面。但是,业内人士还是给予国储大豆收购以肯定的评价:临储政策有益于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短期看,政策调控对东北的油脂压榨企业产生一定压力,但对大豆种植户是个利好因素。国家通过制定大豆最低收购价格,有利于稳定农民种豆的积极性,避免下一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出现大幅下滑,进而威胁国家的粮油安全。只有在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国家调控粮油市场供需的手段才能更加灵活自如,免于被动。国家调控在一定程度上能规范大豆采购,企业在国际市场采购时会更多考虑到临储政策对大豆市场的影响效应,从而使得大豆价格处于正常的波动区间。

如何顾及农户和油脂加工企业双方的利益,业内人士表示,可以建立有效的购销平台,通过订单农业和补贴政策灵活联动等长效机制,既保证国产大豆的播种面积,同时也能稳定企业的原料供应,打破购销停滞的僵局。

来源:国际商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