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政策倒逼医疗器械行业加速洗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7-13





  医疗器械行业一般被视作医药行业的一个细分行业,所以,国家出台的有关医药行业的政策也会影响医疗器械行业。现在,中国医药行业整体处于转型和整合期,这一阶段其实就是加速优质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的一个过程。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2016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截至2016年11月底,我国实有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979家,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8957家,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366家。对比2015年的统计数据,仅1年时间,就有1868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拟)注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为什么短期内就有如此多的医疗器械企业消失?笔者认为,除了医疗器械企业自身因素外,与国家诸多相关行业的政策变化也有着很大关系。
 
  2016年,国家在医药行业推行营改增、“两票制”、降价、加速医改等方面力度加大,诸多政策对医疗器械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对医疗器械行业影响最大的几个政策。
 
  营改增
 
  营改增将短期内增加医疗器械流通企业的税负,即适用税率由营业税的5%,调整为增值税的11%。这样一来,流通企业会把税负的压力向生产企业和器械价格上转移,造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成本加大和医疗器械销售价格上升,影响生产企业盈利能力和提升器械销售难度。
 
  一些销售模式是“高开高返”的医疗器械企业,则面临巨大的财务处理和财务成本压力,利润和竞争力会逐步减弱。
 
  营改增对实力较强,财务应对能力强的大中型医疗器械企业,其实影响是有限的,可能还会更有利于其发展。
 
  两票制
 
  “两票制”对医疗器械企业影响最大。首先,现有的渠道格局会发生大的变化,诸多依靠全国代理或大省级代理完成经营的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因为“两票制”的推行,现有的依靠大代理商销售渠道策略和商业策略会被完全颠覆,而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没有较多优质临终端(最接近医院的商业)的纯销商业资源,他们短期内会无所适从。而且,很多医疗器械流通企业会因为“两票制”消失,进而给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商业合作伙伴选择困难。
 
  其次,“两票制”会推高医疗器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因为“两票制”的推行,生产企业不仅要应对临终端的票据外的利润要求,还要满足中间商、销售人员提成以及医院方面相关费用提成等诸多利益分配,在增加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运营合规性风险。
 
  耗材降价
 
  无论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还是县级医疗体系改革,招标采购、统一采购、联合采购或挂网采购,都直指医疗器械价格。不管是高价耗材,还是普通耗材,甚至检验试剂和后期维护,都面临降价趋势,如浙江医用耗材阳光采购政策降价幅度达30%。
 
  总体上看,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需要调整经营思路,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资本运作及联盟、合作或股份运作等方式,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和研发水平,逐步从产能落后的低研发、高仿造模式中脱离出来,形成稳定的发展态势,才是正途。(史立臣)
 


  转自:中国医药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推进智慧养老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再获政策支持

    国家卫计委3月20日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规划提出,积极发展老年健康产业,大力提升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保健用品、保健食品、老年健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
    2017-03-21
  •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5月1日起施行缺陷医疗器械限期召回

    食药监总局日前发布《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明确要加强控制上市后存在缺陷的医疗器械产品风险,消除器械安全隐患,落实企业召回主体责任,保护公众安全,《办法》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17-03-21
  • 2017年医疗器械市场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2017年两票制将从去年的试点走向全面实施,大企业将会将渠道下沉,中小型代理商将被淘汰一批,兼并一批,转型一批。在此趋势之下,行业内将会孕育三大趋势性变革:横向收购、纵向延伸与转型。
    2017-04-11
  • GE发布设备管理云平台 数字化成医疗器械新战场

    “这次参展CMEF体现了我们稳步推进中国战略。一方面,GE中国战略聚焦三个市场、四个支柱,在高端、非公立和基础医疗等多个市场共同布局。”日前,GE医疗大中华区首席市场营销官戴鹰在CMEF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另一方面,...
    2017-05-1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