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要闻 证券 基金 保险 银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创板 汽车 新三板 科技 房地产

8月资金面意外偏紧 同业存单发行量缩价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24





  进入8月份后,市场资金面开始偏紧。尤其是中下旬进入金融机构例行缴税期以来,流动性的紧张态势更为明显。
 
 
  而此前六七月份,市场的心态较为乐观,一致预期下半年资金面的情况将相比于上半年有所好转。因此,8月份的情况有些“超预期”。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多数机构对于下半年的资金形势仍持“紧平衡”的观点,即监管仍保持一定的压力,但也不会允许出现风险。
 
 
  在经历了上周资金面由紧转松的过程后,8月21日,资金面再度紧张起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多数上涨,Shibor利率连续两日上涨,21日更是各期限品种全线上涨。在此影响之下,国债期货悉数收跌,现券收益率全面上行。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阶段资金紧张,根本上来说还是超储率太低了,可以理解为用于拆借的资金不足,“而且央行持续净回笼使得市场对未来的资金面预期不乐观,导致银行减少资金融出。”
 
 
  多因素扰动资金面
 
 
  一位银行交易员表示,资金面紧张的原因,从影响资金面的因素来看,例行缴税期、地方债发行加大、财政存款增加以及本月底6000亿的特别国债到期等,都是目前扰动资金面的重要因素。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财政存款因素的扰动。央行公布的7月份金融数据显示,7月份财政存款上升了1.16万亿,央行口径的财政存款也上升了1.03万亿,均是历史单月最高升幅。财政存款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存放在国库(即央行)的资金,财政存款增加,意味着从银行体系上收资金到央行,收紧流动性,反之则形成流动性投放。
 
 
  中金公司的研报指出,1万亿的财政存款增量不可小视,不仅远高于历史同期水平(历史同期平均值约为4000亿),其当量甚至接近于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100BP的影响。
 
 
  7月份,央行通过逆回购、MLF等投放资金4725亿,但是并未对冲财政存款的影响,月末资金面开始出现紧张态势,并且延续至8月份,尤其是上周资金紧张情况较为突出。
 
 
  多位资金交易员或分析师对记者称,根源上来说,资金紧张的原因还是在于超储率太低。超储率也就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代表的银行闲置资金的充裕程度,其变化决定了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超储率越低,资金面越脆弱。
 
 
  2016年全年存款机构超储率的平均水平维持在2%左右,2017年以来,这一数字已大为下降。央行公布今年一季度超储率为1.3%,二季度为1.4%,均处于历史低位。基于上述的财政存款大幅增加等因素,多家机构预计7月份的超储率在1.1%左右。
 
 
  即使在资金面较为紧张的局面下,央行也在净回笼资金。上周资金面持续紧张之后,在周五有所缓和,随后下一个交易日(即本周一),央行就从市场净回笼500亿。“可以看出监管仍然保持高压状态。”一位银行债券交易部主管称。
 
 
  刘东亮对记者表示,央行不希望看到资金面太松,导致重新加杠杆,在经济比较稳定的阶段,央行希望保持一定的压力。
 
 
  同业存单发行锐减
 
 
  资金市场的紧张态势也传导至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尤其是同业存单,在前不久刚刚推出的监管新规以及货币新规之后,又面临资金成本上升。双重夹击下,各期限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全面上行,发行量直线下滑。
 
 
  据数据显示,上周(8月13日至8月19日)银行总计发行同业存单607期,计划发行4424.5亿元,实际发行3422.7亿元,同业存单发行出现了明显下降,减去当周到期的3844亿元,上周同业存单净融资额-421.3亿元,这是7月份以来,同业存单周度净融资额首次为负。
 
 
  尽管针对同业存单市场的监管新规落地,不过同业存单观察人士此前对记者表示,不管是央行将1年期以下存单纳入MPA考核的新规,还是对货币基金购买存单的限制,目前来看对于同业存单市场的影响都不大。一是,金融机构对监管新规已经有所预期;二是,受货币基金新规影响的存单,相对于整个同业存单市场而言规模非常小。
 
 
  资金成本的上升则直接冲击了同业存单的发行需求。据数据,3个月期限和6个月期限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一直在上涨,3个月AAA存单利率从7月中旬的4.1%上升到目前4.4%的水平,升幅接近30BP。而1个月期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8月初还在下降,但上周初开始,随着资金面的波动也开始上涨,上周一(8月14日)其利率为3.77%,而本周一(8月21日)发行利率已经上升了12BP至3.89%。
 
 
  中信建投的近期一份研报表示,当前银行体系自查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后续还面临银行体系整改和处置。从同业存单来看,在低超储率情况下,银行流动性压力进一步刺激同业存单需求,但监管再次推进导致同业存单实际发行下降,或导致同业存单量缩价涨。在监管加强以及同业存单发行缩量情况下,同业存单净融资或持续为负。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