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打通国产船配设备上船“最后一公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7-25





  近日,国内正在设计的某大型工程船上的齿轮箱、主推进系统等主要设备均由船东指定国外品牌;尚在设计中的3000吨级科考船上的齿轮箱等主推进系统以及一些主要设备,船东亦明确表示将选用进口品牌。消息一经传开,业内一片唏嘘。一方面,国内建造的科考船、大型工程船等高技术船舶上的一些主要设备长期以来依靠进口;另一方面,国内配套企业针对国内高技术船舶需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研发出来的产品却频频出现“上船难”问题。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企业: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
 
  一些配套企业人士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敢奢望“国货国用”,但国内船东特别是国家事业单位,在选购新船配套产品时,是不是应该在同等条件下给国内配套企业一个与国外同行同台竞争的机会?然而,绝大多数国内船东一开口也是要求配套产品是进口品牌,直接将国产配套产品拒之门外。
 
  国家事业单位订造新船的经费主要源自国家财政资金,其新船订造应属国家采购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十条规定,政府采购时应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当需要采购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以无法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的除外。业内人士表示,在尚未全面了解国内配套企业是否具备新船配套能力的情况下,国家事业单位在新船配套设备采购时直接将国内配套企业拒之门外,其做法值得商榷。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船舶配套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国内船舶配套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船用齿轮箱产品为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及设计理念,再经过不断创新,国内船用齿轮箱行业已形成了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生产企业。重齿以其特有优势牢牢占据了国内舰船齿轮箱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杭齿则以品种多、规格全而成为国内民船齿轮箱领域的龙头老大,其交付的挖泥船齿轮箱最大输出功率高达10500千瓦。
 
  杭齿船机公司成套系统销售部总经理何沛说,10年前,杭齿的齿轮箱产品与国外同等规格产品相比,重量大于30%左右,噪声也大,但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与国外同类产品几乎已没有差距。如果按照国外产品的价格,用更好的材料和齿轮芯,杭齿生产的船用齿轮箱一样可以达到国外先进产品水平。目前,杭齿已有很多按照进口产品要求制造的成套主推进系统交付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用户对使用效果表示满意。
 
  “国内配套企业10000千瓦的船用齿轮箱都做的了,为何国内某些船东在5000千瓦的船用齿轮箱选购中,连一个竞标机会都不给国内配套企业呢?”何沛一脸茫然。
 
  船东:你得让我用得安心
 
  国内挖泥船最大使用单位之一长江航道局的一位船舶项目经办人说,选不选用国产配套设备,更多取决于新船投资额度、配套产品类型等。
 
  该人士介绍说,长江航道局订造的大型挖泥船上的主机、齿轮箱、推进系统等主要配套设备以进口居多。“订造的挖泥船越大,投资就越高,对船舶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也就越高。”他说,对于国家事业单位来说,争取到国家资金很不容易,因此,使用国家资金订造的船舶的稳定性、可靠性若不能达到预期,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他认为,近年来中国工业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因先天不足,在基础材料研制特别是钢材材质,以及机械精加工能力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产配套设备特别是一些高精度、高技术含量船舶配套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样一件配套产品,进口的可能用上20年,国产的也许10年都用不到。
 
  对于国产配套产品,该人士称,其实,只要国产配套设备能够满足安全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国家事业单位一般也会优先考虑使用国产设备。
 
  出路:提升产品含金量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系统工程部总经理赵同宾认为,国家事业单位对国产配套设备的谨慎态度可以理解。要加快国产配套产品的上船步伐,国内配套企业必须与船东进行充分沟通,并不断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我国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去年出台的《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就提出,加强关键技术与产品的试验验证能力建设,提高产品寿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支持行业组织发布经技术机构认证符合装船要求的船舶配套产品目录,引导船东、船厂、船舶设计单位选用。
 
  行动计划还提出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船用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体系,关键船用设备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掌握船舶动力、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导与智能系统及设备的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型谱完善,拥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船东不敢大胆使用国产配套设备,关键在于对国产配套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心存疑虑。如果从国家层面设立一家类似船舶配套产品技术论证中心的机构,专门负责从技术及实用角度论证国产配套产品上船的可行性,同时对经严格论证上船的国产配套产品建立相应的质量责任追溯及补偿机制,无疑将打消国内船东对使用国产配套产品的顾虑,从而进一步提升国产配套设备的装船率。(周升友)
 


  转自:中国水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道艰且阻 高档国产数控系统翻身战已然打响

    道艰且阻 高档国产数控系统翻身战已然打响

    熟悉国产数控系统发展史的人知道,从“六五”的技术引进、“七五”期间技术消化、“八五”到“十五”期间的自主创新,中国高端数控系统产品的技术开始突破,却又面临着经济环境恶化、用户信任度低和国外产品严防死守的重重阻力。
    2017-05-10
  • 我国车用特种橡胶行业透视:提高国产化率须加强研发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车用特种橡胶需求趋旺。当前,我国特种橡胶国产化率不高,大量依赖进口,国内相关企业和研究院所正在积极攻关,并在一些领域有所突破。
    2017-06-07
  • 国产碳纤维:用户为何难接受?

    尽管当前我国通用级碳纤维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部分需要,但过高的价格让下游企业望而却步,使碳纤维的应用也受到了阻碍。
    2017-06-15
  • 提升国产机器人质量的关键在哪儿?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工智能”首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国家对新兴产业的重视,人工智能将成为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核心。
    2017-06-2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