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张曙光获减刑后,又一名铁道部窝案要犯闻清良拟获减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李文姬    时间:2017-09-09





  闻清良

  9月6日,山西高院发布开庭公告称,定于9月12日上午10:00在汾阳监狱公开审理罪犯闻清良拟减刑案件。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闻清良系原昆明铁路局局长,铁道部窝案中重要角色,2015年1月因犯受贿罪获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此次拟减为无期徒刑。

  而就在前一段时间,原铁道部巨贪张曙光已由死缓减为无期,其情妇罗菲也被建议减刑不超过八个月。

  此人伙同情妇受贿2000余万

  闻清良是山西人,1998年调到太原铁路分局,历任总调度长、运输处长、分管运输的副局长、主持行政工作的副局长,2010年4月调任昆明铁路局局长,2011年8月16日,到任昆明铁路局仅1年,闻清良就被宣布免职,成为铁道部窝案中又一名落马的厅局级干部。

  据公开资料,闻清良被控的犯罪事实均发生在其在太原铁路局任职期间。当时他在太原铁路局长期分管运输,可以说是有权调度车皮的实权人物,而凭借手中的权力,闻清良大肆收受煤老板的贿赂。

  值得一提的是,和他一同参与腐败活动的还有其老婆孙建梅和情妇钟华。法院查明,2005年至2011年间,闻清良单独或伙同情妇,即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原副主任钟华,利用职务便利为多家公司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负责人给予的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000余万元。

  2014年8月20 日,北京二中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闻清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闻清良提出上诉,辩称一审判决认定其受贿都是基于证人之间的相互印证、法官的推理,并没有直接证据。

  二审开庭时,闻清良依然坚称自己无罪,称“一审判决是在编故事,我没有收过一分钱”。自己都是履行正常的职务行为,曾有人要送房子他没有收,只借钱给对方装修。同时与钟某的情人关系也不是事实。

  最终,北京市高院裁定驳回闻清良的上诉,维持原判。闻清良的情妇钟华一审被认定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后钟华也提起上诉,市高院审理后亦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

  而在另一边,闻清良的老婆孙建梅也没闲着,她利用闻清良职务便利,为山西昊东煤炭集运有限公司解决铁路专用线审批等问题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该公司负责人曲某给予的100万元及英镑1万元,折合人民币共计113万余元。最终,其因犯受贿罪获,一审获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

  其在狱中加工手提袋,一直申诉

  提请减刑建议书披露,闻清良在改造中,能参加劳动,认真学习,遵守监规,具体事实如下:

  认罪服法方面:本人对刑事判决存在疑议,一直申诉,但能服从管理。

  学习方面:能够参加“三课”学习,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完成作业,政治教育和技术教育考试成绩良好,按规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通过读书看报了解时势。

  纪律方面:能够按照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能保持个人卫生,能够服从监狱民警的管理,遵守监规纪律。

  劳动方面:能够参加监区组织的外加工手提袋生产劳动。在劳动改造中,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定进行生产劳动:在统计员的改造岗位上,认真负责,协助民警整理核对每日生产任务,完成民警交给的改造任务。

  提请减刑建议书认为,该犯在改造中,能参加生产劳动和“三课”学习,遵守监规,共获监狱表扬1次。

  铁道部巨贪张曙光今年也获减刑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年原铁道部窝案中的不少“主角”陆续得到减刑。

  一个月前,原铁道部巨贪张曙光情妇、原中国铁路文工团歌唱演员罗菲被建议减刑。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示的减刑建议书显示,罗菲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8月16日,刑罚执行机关以罗菲获得一次监狱改造积极分子奖励为由,建议对其减去有期徒刑不超过八个月。

  今年2月,张曙光所服刑的司法部燕城监狱也提出减刑建议,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审核后报送北京高院审理。7月,北京高院予以公示并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北京高院认为,张曙光在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符合法定减刑条件,裁定将张曙光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刑罚减为无期徒刑。

  张曙光曾被誉为“中国高铁第一人”,一些企业深圳市为了讨好他的情妇罗菲,给罗菲又买房又买名表,甚至以让罗菲到企业“上班”为由让她领“空饷”。

  看法新闻记者发现,早在2015年,原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就被减刑为无期徒刑。根据法院公告,其减刑原因为:自交付执行以来,罪犯刘志军没有故意犯罪,能够主动认罪服法,自觉接受教育改造,正确认识所犯罪行的社会危害性,深刻剖析犯罪根源,积极发挥自身社会价值,撰写的警示价值文章《我对所犯罪行的反思与剖析》被监狱评为二等奖。

  因服刑改造表现较好,罪犯刘志军2014年度获监狱劳动改造积极分子奖励。

 


  转自:法制晚报社微信公众号“观海解局”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