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促进专利等科研成果能够顺利转移和转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27





  一件发明专利许可使用费5亿元,这是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毕玉遂研发团队发明新型发泡剂的价值;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个体化医学基因检测技术”7件发明专利,转让费1.8亿元;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二代工程样车专利技术合同签约超1亿元……今年以来,记者在山东、湖南、四川等地采访发现,许多高校的高价值专利成果成功实现了转移、转化,结果令人欣喜。
 

  然而,从我国高校实际拥有的专利来看,真正实现成果转移和转化的,也只能用具体的案例来表述,而无法用数据、特别是转移、转化的比例来表达。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可能就会让人感到很痛心、很难过。因为,这个比例实在太低,低得让人无法忍受。
 

  虽然说专利不可能全部转移和转化成成果,如果全部转移和转化,可能就不能称之为专利了。但是,象我国这样绝大多数专利都还在高校的实验室里躺着,甚至很多已经躺完了成效,不再具有专利的新颖性、实用性,可能也不多。要知道,只要不发生抄袭等行为,一项专利的发明,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怎么就忍心躺在学校,不将其唤醒、不让其发挥作用呢?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后,已到了急需转型升级的阶段,过去那种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过度消耗、环境过度破坏的发展方式,不仅已经不适应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也已经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而必须通过创新,实现经济的全面转型和产业的全面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被列为第一大理念,也足见创新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而专利无疑是创新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产业升级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研究的主战场之一,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科研成果诞生,其中,专利是最主要的成果之一。按照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17年3月公布的中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榜,截至2016年年底,在榜单前50名的高校就已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总量116156件。其中:清华大学8002件、浙江大学7764件、哈尔滨工业大学5007件、东南大学4665件、上海交通大学4494件。如果再加上其他学校,我国的有效发明专利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如果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转移、转化,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恰恰是专利成果生命的转移、转化工作,如今是高校专利发明工作的最大软肋,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及其科研工作者那里,专利发明与转移转化成为了两条平行线,没有能够找到有效的连接点,专利出不了高校大门的问题十分严重。更多的老师与科研工作者,只知道一头扎在科研里、扎在专利发明中,而不知道如何实现成果转移和转化。对相当一部分老师和科研工作者来说,专利等科研成果,仅仅具有拿科研经费、拿奖金、评职称等功能,而没有成果转化功能。如此一来,高校科研就成了没有腿的桌子,根本派不上用场。相反,还在科研过程中,导致一些数据的泄密。
 

  高校专利的大量沉睡,已经成为科学界的严重浪费,且浪费的后果,远高于一般的浪费。因为,它除了造成资金资源的巨大损失之外,还会严重影响高校老师和科研工作者钻研业务、发明创造的信心,甚至出现个别人利用虚假成果骗取科研经费的问题。如果专利等科研成果能够顺利转移和转化,高校老师和科研工作者发明创造的动力会更强,专利等发明也会更多,滥竽充数者也混不下去。
 

  曾有报道称,北大、清华两大国内最知名学府每年的专利量比不上华为一家企业。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华为的专利技术大多会被用到企业发展上,体现在企业效益上。而专利发明者,也能通过专利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相应的回报。大学则不一样,专利再多,躺在实验室的概率越大,转移转化的比例越低。慢慢地,对专利的重视度就越来越低,愿意发明专利的老师和科研工作者就越少。
 

  这也进一步告诉我们,实现高校专利转移和转化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很显然,政府搭建平台,是高校专利能否转移转化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依靠高校自己转移转化专利,不仅难度很大,而且价值难以体现,很难找到合适的转移转化专利成果的机会。只有政府搭建这样的平台,将高校各种专利、特别是有价值的专利统一输送到平台,由企业和投资者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就有可能比较好地实现高校专利的转移和转化。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政策,鼓励社会机构成立市场化的高校专利转化组织,帮助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沉睡的专利唤醒。当然,对这样的组织,必须严格把关,严密监管,如确保专利的安全性、确保不发生泄密行为等。
 

  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高校与企业之间实现专利成果的转移和转化,有关方面还要在专利成果的价值评估方面提高水平、扩大业务、增加平台,能够对高校的专利成果提供相对客观、公平、合理的价格评估,以方便企业和高校洽谈转移和转让价格,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失成果转移转化机会。
 

  当然,有眼光的资本,也应当看到高校专利沉睡的现状,能够与企业、高校等紧密合作,将已经形成的专利成果进行转移和转化。要知道,共享经济领域已经被资本炒作得没有了底线,为什么不能对高校的专利成果引起关注呢?比起某些概念,高校的专利要实在得多、有价值得多。只是需要有耐心,有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
 

  高校专利利用得好、转移转化得好,就可以成为一只凶猛的狮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眼下的高校专利,总体上讲,还是一只睡不醒的狮子。如何唤醒这只狮子,必须成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高校、企业的一道考题。


  转自:中国经营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