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央企"二哥",争议中前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16





  在济南,谈到大盘,不少人一定会想到中海、鲁能、华润等几家典型大盘开发商。中海国际社区、中海华山珑城、华润兴隆山项目等楼盘,几乎家喻户晓。
 

  近日,中海和华润则各自因为不同的新闻爆点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受华侨城入驻华山片区的利好影响,中海华山珑城近几次开盘加推即售罄的消息屡次传来,人气火爆。与中海华山项目形成对比的是华润城仰山的交房事件,因为新房漏水等较多问题存在,引发业主不满。
 

  回顾中海与华润在济南的开发之路,除了消费者对两位央企“大哥”的期待,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争议。今天,大众网地产系列观察将推出《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央企“二哥”,争议中前行》。
 

  中海地产:成本控制“老大”,超级大盘制造者
 

  一直以来,被业内公认为资金实力雄厚的中海地产以“过程精品、楼楼精品”的开发理念著称,并坚持“精品、生活、创造”的品牌定位。
 

  进入济南之后,中海地产先后开发了紫御东郡、奥龙观邸、国际社区、天悦府、华山珑城五个楼盘。其中,中海国际社区和华山珑城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盘。
 

  先看中海国际社区,从2010年项目奠基至今,七年多过去了,土地已所剩不多。一边开发,一边交房,随着入驻的居民越来越多,中海国际社区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曾有入住中海国际社区四年多的业主质疑,中海在济南开发的项目品质不符合中海的实力水平。该业主向大众网记者吐槽,虽然中海的房子卖的不错,但是不论是建筑质量还是物业管理,与万科、绿城等开发商存在较大的差距。
 

  记者搜索之前的媒体报道发现,中海地产开发的紫御东郡、奥龙观邸、国际社区均出现过漏水等问题。是巧合还是因为企业控制成本而导致的质量问题?难有定论。
 

  再看中海的另外一个超级大盘华山珑城。早在开盘之初,中海华山珑城曾经以北中国第一大盘号称,即使已经开发了三年时间,以目前该项目的存量土地来看,持续销售五六年预计也不是问题。在众多房企因为缺乏土地储备而“喊渴”的现状下,中海地产已经算是“幸福”的房企了。
 

  大盘营销、选择远离市中心的非热门区域拿地、相对较低的房价,中海在济南的产品模式使其一直稳居济南房地产企业销售量级的第二梯队以上,地位稳定。
 

  华润置地:一边开发CBD一边被维权,谁的套路更深?
 

  与绿地、万科、龙湖等开发商的高调相比,华润置地显得要低调的多。
 

  目前,华润在济南开发的地块有二环南路兴隆片区项目、经十路万象城项目和CBD的超高层项目。而华润最为济南市民熟知的是位于二环南路的兴隆片区项目。
 

  2012年开始,随着华润置地泛旅游综合体项目落地,兴隆村开始进入热闹的拆迁与建设大潮中。
 

  如今,快4年过去了,华润在二环南路的住宅基本开发完毕,陆续交房。然而,纵观华润在兴隆片区的交房历程,业主反映的问题不断。早在2014年,位于兴隆片区二环南路以北的华润中央公园B1地块二期项目曾经因为质量问题被济南市建委通报。至2014年7月,华润置地济南项目被曝超6起业主退房维权事件,业主遇到的“漏水、大面积空鼓、楼顶裂纹、瓷砖缺损、楼体平整度不合格”等问题层出不穷。2017年,华润在兴隆片区二环南路以南的紫云府又被曝“回家之路如战后废墟,恐怖鬼城”,被指临近交房,回家之路却是一片废墟。最近的一次曝光是在7月底华润城仰山的交房过程中,有业主认为目前因房屋存在质量问题,近2/3业主拒绝收房,并向开发商发出《拒收通知函》。
 

  华润在兴隆片区住宅建设的速度挺快,当初宣传的泛旅游综合体项目却迟迟没有动静。四年来,即使多次面对媒体追问,在“力争启动,力争开工”的回复声中,华润在中央商务区的综合体项目都快开业了,泛旅游综合体项目所在地却依旧是一片荒芜的土地,这也成为华润兴隆山项目业主的一块心病。
 

  初入济南时,作为央企的华润,因为在其他城市的项目口碑不错,曾被寄予厚望,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华润在兴隆片区项目的“答卷”,显然不能让业主满意。
 

  业内认为,华润在济南项目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华润置地变形的品牌意识,要想走得更远,不论是质量还是营销管理,华润在济南需要反思的还有很多。
 

  与此同时,华润在经十路的华润万象城项目也在紧张建设中,作为济南中央商务区的“引爆”项目,济南万象城占地约80多万平方米,仅商业面积就20多万平方米,购物、餐饮、娱乐等业态一应俱全,成为继青岛万象城之后的优化升级版本。此外,华润还将在CBD开发一座230米高的5A级写字楼以及公寓项目,引入更多创新业态,预计2021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整个项目总用地约 447亩,项目致力于打造环渤海经济圈及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具标志性和辐射力的城市地标。但愿CBD核心区的项目建设,能为华润在济南的口碑扳回一城。

  

 


  转自:大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