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抗癌新药配方卖出30亿 机构:关注医疗领域龙头企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9-05





  肿瘤免疫治疗正在步入快速发展轨道。4日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将肿瘤免疫靶向小分子抑制剂IDO的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以4.57亿美元另加销售提成的方式出售给了信达生物制药公司。一个正在开发中的新药苗子能卖30亿元,可见其中蕴藏着的巨大商机。

  分析指出,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抗肿瘤的主流方法,为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命甚至治愈肿瘤提供无限可能。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500亿美元,复合增速为6%。

  ●南方日报记者 郭家轩

  恒瑞医药股价上涨4.9%

  9月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达成授权开发达成合作协议:信达生物以首付款、研发里程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共计4.57亿美元,另加销售提成的方式,获得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发的肿瘤免疫靶向小分子抑制剂IDO的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

  据报道显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制药领域金额最大的院企合作项目,堪称中国院企合作创新开发新药的重要里程碑。一个正在开发中的新药苗子能卖30亿元,可见其中蕴藏着的巨大商机。

  资料显示,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广为人知的三大类肿瘤治疗手段,在人类抗癌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免疫细胞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第四类肿瘤治疗方法。

  花旗银行分析师认为,肿瘤免疫治疗在10年内有潜力成为一个350亿美元的市场。也有分析指出,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抗肿瘤的主流方法,为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命甚至治愈肿瘤提供无限可能,202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500亿美元,复合增速为6%。

  目前,国内布局免疫细胞疗法的公司较多,包括恒瑞医药、安科生物、复星医药等。A股市场中抗癌概念股有和佳股份、华神集团等,癌症监测相关上市公司则包括华测检测、西陇科学、泰格医药、荣之联、大恒科技等。

  恒瑞医药被称作是国内肿瘤药物治疗领域的“领头羊”。4日,恒瑞医药股价上涨4.9%,股价报收58.41亿元,已是连续第二日上涨。消息面上,公司及子公司成都盛迪医药有限公司、成都新越医药有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品种包括抗PD-1单抗等。

  中金公司年报指出,基于领先的研发进展,恒瑞医药将占领市场先机。恒瑞医药因具备肿瘤领域更全面的药物管线和强大的分销网络,有望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沃森生物4日也上涨1.47%。沃森生物以传统疫苗起家,随着产业发展,业务逐渐拓展至新型疫苗和单抗药物领域。沃森生物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已经进入Ⅲ期临床研究最后阶段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该疫苗是全球销量第一的疫苗,目前只有美国辉瑞公司一家企业生产上市。

  据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介绍,“现在沃森生物在新型疫苗和单抗药物领域的布局已步入正轨。按照沃森生物的规划,2011年—2016年,是沃森生物进行大生物战略布局的5年,2017年开始,随着在研产品的陆续上市,公司的业绩将得到不断释放,并形成持续向好的态势。”

  当日和佳股份亦上涨1.39%,大恒科技上涨1.49%。

  可布局免疫疗法领先企业

  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的好消息不断,今年8月30日,FDA批准诺华CAR-T疗法Kymriah上市,用于治疗青少年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R-T疗法获批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又一里程碑事件。肿瘤免疫治疗包含主动治疗方法(免疫细胞疗法、癌症疫苗等)和被动治疗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业内专家指出,相较于其他药品研发领域,国内CAR-T领域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小,完全有可能快速临床应用。“若CAR-T疗法FDA获批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内免疫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我们建议关注国内布局较为领先的企业,如恒瑞医药、安科生物、复星医药。”东方证券分析师表示。

  根据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核心产品增速稳健,单抗药物临床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公司已有6个单抗产品(11个适应症)获批进入临床。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83.53亿元,增长20.41%;归母净利润17.89亿元,增长12.58%。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复星医药目前是国内唯一、国际少有的兼具CAR-T、PD-1、生物类似物技术和产品储备的标的,可以显著降低联合疗法开发成本,未来有望成为肿瘤免疫联合疗法领域国内领军者,想象空间巨大。


  转自: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