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围绕特色经济着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调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9-01





  制造标杆要成为智造“优等生”

  ——宁波围绕特色经济着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调查(一)

  浙江省宁波市近年来抓住全球机器人兴起的新趋势,依托自身良好的实体经济产业基础与优势,加快由“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变,趟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智能经济发展之路。

  在沃土上开辟新天地

  “当前,以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为代表的智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作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培育机器人产业,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唐一军认为,宁波制造业具有“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专业化分工精细、特色块状明显”的特征,已形成了以石化、汽车、纺织服装、电工电器为主体的优势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三大家电基地,宁波生产了全国1/3的小家电,在20多个细分领域拥有数千个小家电品种,电热烘烤器具、洗衣机、吸尘器、饮水机等10多个细分行业小家电产量长期保持全国第一。

  同时,宁波也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已形成了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是全国九大工业行业之都。其中,注塑机、模具、气动件、密封件、精密轴承等领域,在国内外均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全球最大的注塑机制造基地,产量产值占全国6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微小轴承生产出口基地。

  受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中长期结构调整诸多叠加因素影响,宁波也面临着新兴动力不足、增长速度放缓等短板,转型发展的压力较大。制造大市如何转型升级走向“智造强市”,这是宁波面临的新挑战。

  “正是基于宁波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宁波要抓住机遇,把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和智能经济作为今后经济的主引擎,积极建设机器人与智能经济发展示范区,不断优化政策服务和要素保障体系,努力培育创新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唐一军表示,宁波机器人与智能经济要强化智能引领,聚焦智能制造、智能港航、智能城市三大重点,广泛运用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智能产业,加快形成以“智能升级、智慧转化、智力集聚”为特征的智能经济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工业2.0、工业3.0、工业4.0相偕联动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新路子。

  风起云涌的新技术革命,让传统企业自身也感受到紧迫的压力。已有30多年历史的舜宇集团是宁波民企的佼佼者,松下、三星、奥林巴斯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光学产品出自这家企业。但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金融危机时,由于国外市场低迷、订单需求锐减,外加企业OEM的生产模式、利润直线下滑,舜宇集团创始人王文鉴说,在此关键时刻,我们决定加盟机器人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化光学产品,终于赶上了世界光学产品转型的潮流。今年4月,舜宇为华为生产的双摄像模组获得全球首款莱卡认证,紧接着舜宇有联手国际知名企业开发新型智能全景相机。现舜宇的车载镜头、手机摄像模组销售居全球第一、光学镜头与手机镜头销量居全球第二。舜宇集团董事长叶辽宁说,舜宇目标是要成为全球智能光学的风向标。

  如今在机器人智能化生产基础上,舜宇进一步向智能柔性化方向发展。“所谓柔性生产就是在一台(套)设备上完成多任务操作。”舜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翁九星说,这是一套智能数字工厂管理系统。其中流水线能实现几种产品共线生产:先由机器人用机器视觉被产品抓取到流水线上,再按照各自的规划路径实现自动生产,整条流水线包括上料、组装、检测、下料等四道生产工艺,根据不同的零部件,机械手可自动切换夹具,协同完成精密产品的组装。据介绍,该产品的安装精度可达5微米(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这样高的产品精度既是人工操作无法做到的,也是普通机械手难以企及的。

  立足长远 培植新增长极

  “借鉴国内外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先进经验,结合宁波实际,我们推出了机器人全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宁波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说,方案提出,宁波将完善产业体系,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努力形成涵盖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集成机器人产品、集成应用创新、机器人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机器人产业园区,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骨干企业;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系列工程,加大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力度。到2020年,全市机器人产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基地。

  “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是宁波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陈炳荣说,宁波将大力扶持本土机器人产业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鼓励宁波现有装备制造业企业依托自身优势,进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发展机器人产品及集成服务。快速培育一批竞争优势突出、辐射带动强的龙头骨干企业,争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企业中心,培育一批机器人制造和配套产业的自主化品牌,带动“宁波制造”机器人走向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产业企业和品牌团队落户宁波,加快产业发展。

  今年初宁波市推出了智能制造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聚焦五大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攻坚行动,着力培育五大新型制造模式,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强市。到2019年,智能装备产业规模将接近1000亿元,形成年产7万台成套装备、机器人整机的产能规模,智能核心技术装备在重点行业、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区域得到较广泛应用。为加大企业智能化应用,三年内,宁波市每年将组织实施200项“机器换人”或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建设10个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组织实施5个以上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项目。

  在宁波,一个以智能机器人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智能经济正在崛起。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说,通过机器人改造项目投产,既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又提高了产品合格率,空调的全检合格率达到99.96%。来自宁波市经信委的信息显示,目前宁波共有414个机器人换人技改专项完成竣工验收。

  宁波的机器人品牌战略,引来“名星”辈出。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针织装备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将纺织行业自动化技术向工业自动化领域拓展延伸,引入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业务。慈星执行董事、副总裁李立军说,近年来,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推行“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实现企业自身及下游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慈星已成功研发出了全球首创机器人智能对目缝合系统,可以将毛衫门襟、领子的缝合效率提高300%,实现了毛衫缝合工序的自动化,解决了行业性难题。

  宁波中亿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中高端轴承及汽车零部件智能化装配检测生产线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总经理刘建军介绍说,从制造技术水平来看,我国生产的不少轴承生产厂家仍在用传统设备,自动化水平较低,而国内高端的轴承智能化装备技术长期被德国、韩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所垄断,进口一条汽车三代轮毂轴承智能装配线成本在1000万元-3000万元之间。

  在此形势下,中亿公司抓住机遇,深入开展技术攻关,自主研发了“智能装配成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能够在装配、检测等环节实现全智能化,减少用工80%以上,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而价格只有国外同等产品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凭借该项目,“中亿装备”成了轴承行业内小有名气的自动化智能化方案解决商,并与哈轴、瓦轴、SKF、通用、福特等国内外知名厂家成为合作伙伴。刘建军说,去年中亿公司研制的“汽车顶灯智能装配线”,使客户顺利通过通用公司SQE的考评,获取了通用全球公司每年5000万元的订单;而中亿公司研发成功的“汽车同步研发装配线”,打破了德国队这一项技术的垄断,该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填补了国内同步器装配检测技术的空白。

  打造智能化“宁波兵团”

  “机器人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度高、创新力强的特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成为产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将助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宁波市副市长陈仲朝说,我们之所以看重机器人产业,不仅因其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宁波未来希望打造世界级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而智能机器人作为机械装备行业的“皇冠”,对整个传统产业具有强大的提振引领作用。

  宁波伟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的企业之一。建厂之初,伟立发挥宁波塑料产业优势,自主研发应用于注塑机上的机械手。两年前,伟立测试出金属加工机器人,成功将业务范围拓展到金属加工生产线,拓宽了机器人应用领域。伟立还与德国等国外机器专家联系合作,为国内多家知名公司设计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自动化应用系统,名声鹊起,产品供不应求,连续两年实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伟立在国内首创性地开发了“模内贴标”式生产工艺,并成功应用于食品包装。伟立公司总经理裘洪立说,如给冰激凌盒贴包装纸,一般是在盒外贴标签,用我们的机械手能在模具内完成贴标,一次成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裘洪立告诉记者,目前,除了塑料行业,伟立机械手还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配件、日用品包装、食品包装、医疗器械、3C电子行业、电脑手机配件等领域。在汽车行业,伟立机械手凭借“模内埋入”等技术优势,可以提供从保险杠到中控台完整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宝马排水槽嵌件埋入及产品取出系统、舍弗勒发动机缸盖埋入检测系统等国际大牌产品的生产线上都有伟立机械手的身影。

  瞄准工业机器人行业,宁波集中优质资源,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以制造业为重点的智能化改造,智能装备与产品不断涌现,生产过程加速迈向智能化,为众多企业找到了提质增效的一个突破口。均胜、慈星股份、韵升股份、大正电子等一批公司推出了服务于相关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一个集计算机、控制论、人工智能、信息与传感技术等于一体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正在宁波装备制造业兴起,成为面向未来的新兴高科技产业。

  在宁波中大力德开发出精密行星减速机产品之前,我国在这个领域几乎还是空白,核心技术和定价权被日本、德国等国外企业所掌握。当时,日本的同类产品在我国销售的单价为4000元。中大力德的产品出现后,售价仅为五六百元,逼得日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直线下降,最后无奈降到相同的价格。

  浙江大学陈婕教授介绍说,机器人智能制造可分为三个领域:一是自动制造,目的是提升效率,减少人员,平常所说的“机器换人”就是自动制造;二是数字制造,就是把每个生产节点的数据采集起来,形成一个大数据库;三是智能制造,通过数据建模,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为产品生产找到一个最合适、成本最低的制造模式。陈炳荣表示,目前宁波机器人企业对此三个领域都有涉足,显现出各逞所长、优势互补的可喜局面。

  陈仲朝说,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是当前国内装备行业的一大热点,宁波在这一领域已进入了第一梯队。据了解,目前宁波从事机器人设计、研发、零部件制造与集成、应用服务的企业超过100家,其中,机器人本体制造和集成企业60余家,包括伟立、柏同、大正等,零部件制造企业10余家,菲仕电机、中大力德、海天驱动、新松机器人、华中数控等一批国内优势企业相继入驻宁波。

  宁波市机器人行业协会会长施国平介绍,宁波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具备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能力。形成了机器人零部件集成、安装、维修、硬软件集成、工程总包等一条龙服务,推动机器人应用者向机器人供应商转变,行业年总产值超过50亿元。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殷醒民教授认为,在未来20年,机器人行业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在汽车机器人领域需求尤其强劲。此外,机床加工、建筑、计算机、通信等正成为机器人新的需求增长点。宁波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可谓追赶潮流,潜力无限。(郑黎

  陆立军 张萌)

  抢占制高点培育自主核心竞争力

  ——宁波围绕特色经济着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调查(二)

  以机器人为创新发展契机,宁波加速推动机器人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努力培育本土机器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宁波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快速崛起,正成为这个传统制造业重镇的新名片。

  顶层设计示范引领

  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认为,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难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坚持顶层设计、整体推进与试点示范同向发力。政府、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多方联动,协同推进。

  “除了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在重点企业实现重点突破尤为迫切。”裘东耀说,前些年,宁波机器人产业起步时,由于不少企业长期依靠低廉劳动力成本形成的成本洼地,习惯于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拼价格,许多企业使用机器人设备替代人工的动力不足,一些引入机器人设备的企业,也仅停留在初级应用阶段,以智能制造整合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企业数量不多。对此,我们提出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和机器人产业,首先必须在基础条件好、改造需求迫切的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中先行先试,形成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后在同行业中加以推广应用。

  根据这一原则,宁波市以专项项目扶持方式,对部分改造需求迫切的重点行业和企业,围绕流程型智能制造、离散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和远程智能运维服务等五种模式,实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改造,着力打造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标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智造技术的机器人研发制造模式;同时,对部分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和特殊生产环境,鼓励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关键技术装备,并依托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资金、技术等实际条件,实施不同层级的“机器换人”技术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和生产制造自动化水平。

  为做好示范引领,宁波在市级层面每年选择若干个特色块状经济行业,以行业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为切入点,联合本地智能制造装备(集成)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多方优势,开展智能化成套装备首台(套)的研制和系统集成,并通过试点突破、典型示范,最终实现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在全市特色块状经济行业的广泛应用。

  宁波三星电气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智能电表制造商,公司董事长郑坚江说,我们率先引入机器人智能技术,使三星电气在智能电表、配电自动化设备等电力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全面实现国内领跑。我们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大投入智能系统集成,累计投资已超过8000万元。在稳固智能配用电业务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三星电气进入医疗健康产业,逐步形成医疗服务与智能电表双主业格局。

  据介绍,三星电气通过集成先进的生产工艺、制造装备、条码技术,物流技术和实时信息互联技术等,以高端智能生产装备为基础,闭环物流系统为架构,打造从零部件到模块再到成品的智能配送和准时化制造系统,实现生产,信息,物流,仓储等制造全过程的集成式、智慧型管理。

  宁波伊泽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压铸行业线性机器人,由于线性机器人相对于其他工业机器人,其生产和研发门槛较低,同类企业较多,为寻求突破,伊泽研发团队花费两年时间,终于研发成功控制系统,改良运行界面,使操作更加简洁,精准度更高、速度更快,上市后迅速得到市场认可。

  “推进机器人产业需要服务平台(机构)的支撑。”宁波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说,宁波将建立和扶持一批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和开发、产品检验检测、工业互联网技术开发和应用、工业大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云制造、工业核心软件开发等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和机构,发展一批公共服务机构。同时面向特色块状经济行业机器人产业的共性需求,宁波正在开展关键技术、行业标准与规范的研究,以及技术标准全过程的试验验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承担各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具体工作,加速投入实际应用。

  作为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也是全球最大的智能针织装备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宁波慈星以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的研发和生产为突破口,实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国内智能针织装备的龙头企业。目前,已拥有发明专利93项,国内市场占有率远超另外两大全球品牌。慈星还在瑞士、意大利分别设有研发中心和针织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并与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瑞士联邦理工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向全球借脑,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机器人作为新兴高科技产业,拼的是核心竞争力。宁波均胜集团于三年前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伊玛公司,出资1.5亿元设立宁波均胜普瑞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有限公司。此后,均胜又收购了美国工业机器人EVANA。通过系列并购和整合,均胜工业机器人产业完成了全球布局。依托德国普瑞、伊玛等领军企业数十年专注于自动化生产和研发累积的经验,宁波均胜普瑞为国内一线整车企业提供高端定制全自动生产线,在业内日渐打响品牌,其产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今年以来包括吉利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控系统,订单额已超过1.5亿元。

  精心培育扶优扶强

  “智能技术和装备创新是宁波制造走向宁波智造的重要基础。”宁波市经信委总工程师童鸿根说,其关键就是要突破一批机器人关键技术,培育发展一批智能技术装备。

  童鸿根认为,推进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的关键在于创新模式、做大做强智能制造。

  第一个层级是以“机器换人”提升企业生产制造自动化水平。宁波市提出要在重点发展行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特殊生产环境企业,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和生产制造自动化水平。

  第二个层级是推进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面向具备自动化、数字化生产条件的重点离散型制造、流程型制造行业,宁波围绕智能感知(识别、控制)技术、操作系统基础软件、传感系统、关键网络设备等的研发和应用,努力构建完备的工业物联网体系,实现关键技术装备、成套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的集成创新。

  第三个层级是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模式。重点是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远程智能服务。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研发制造和销售塑料注射成型机的高新技术企业,宁波海天塑机有限公司能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产品快速换线、注塑机工厂信息化联网等应用方案,是我国乃至全球塑料注射成型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世界最大的塑料机械生产基地。海天塑机总经理张建国表示,正是机器人智能技术的实施,使海天塑机在产品研发、制造、质量、管理、售前售后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如今,海天塑机通过采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路线仿真等手段,可缩短研发周期60%;柔性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在智能运行软件支持下,机器人生产线能够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大大下降制造成本,并且应用数据互联使产品交付周期平均缩短50%。

  童鸿根说,在关键技术装备培育上,宁波市将大力推进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在智能装备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核心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和发展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智能加工单元等关键技术装备;发展基于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先进制造工艺集成的专用智能化成套装备,实现工程化应用。同时,宁波市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工作母机先进设计制造工艺技术以及先进感知与测控等共性关键智能制造技术。同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孵化、产品中试和产业化应用,提高系统集成应用技术水平,形成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体系支撑能力。

  宁波摩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项目经理张朝西说,国内企业机器人换人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要大量的系统集成供应商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目前,国内系统集成商基本都是从机器人品牌商购买本体,再根据不同行业或客户的需求,制定符合生产需求的解决方案。外国的本体制造商因为和国内的各类沟通障碍,基本不涉足这个行业,因此公司专注于这个领域,很受用户欢迎。

  提升核心软件支撑能力是宁波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抓手,宁波结合本土实际大力开展相关设计、工艺、仿真、管理、控制类软件的研发和集成应用。宁波帮手机器人有限公司针对国外机器人大公司软件产品功能较单一、不适应中国企业需求的问题,组织研发团队、下力气对数控软件进行国产化自主研发。最近,公司软件产品不仅被比亚迪等国内汽车业巨头采用,还走出国门,销售到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

  童鸿根介绍,近年来宁波不断加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精准招商力度,促成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百度大数据、华中数控机器人等项目的成功落地,推进浙大智能制造研究院浙江机器人产业集团和海尔、阿里、凤凰网智能制造创新平台等项目签约。同时,积极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敏实集团工业机器人智能装配产业园、柔性智能工业机器人及制造系统、中车电车新能源客车柔性制造智慧工厂、杭州湾新区数控等项目有序推进,海天中大型二板注塑机、菲仕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器生产、宁海模具产业园一期等项目顺利竣工,为全市宁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双核驱动双维拓展

  着眼于国内制造业生产智能化和人民群众生活智慧化的潜在巨大需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宁波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说,我们提出“双核”驱动和“双维”拓展战略,重点实施技术创新、产品推广、人才引培、企业引育、产业集聚和平台建设等六大重点工程,推动机器人全产业链建设,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据介绍,宁波市提出的“双核”驱动,是以下游机器人市场应用为牵引,以核心功能部件、本体及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为动力,促进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双维”拓展,则从纵向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着眼关键共性技术、关键零部件、应用软件等重点环节,建设机器人核心技术链;横向加强与传统产业、其他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联合,着眼集成应用和市场开拓,建设机器人核心价值链。

  陈炳荣说,为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我们积极引导和鼓励规模型、实力型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参股等方式加速提升壮大自身实力,引导和鼓励电子元器件、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优势行业企业发挥技术、市场优势,加快向机器人领域转型。在机器人全产业链领域,认定一批具有设计开发能力、核心制造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对其实施的技改项目优先列入产业链龙头企业专项计划。认定一批机器人产业重点优势企业,对其实施的技改项目优先列入智能制造及强基工程专项。大力开展高成长企业培育行动和初创企业培育,为高成长企业和智能制造初创企业提供相关政策扶持。

  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团队自主研发的“永磁无刷电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行星减速器”等分别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和重点新产品计划,形成了微型直流齿轮减速电机、微型交流齿轮减速电机、小型减速电机等六大系列近千个品种。中大力德总经理罗跃冲介绍说,这些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数控装备、工作母机、医疗器械、办公设备等工业和民用自动化几十个领域,具有高性价比优势,成为国内替代进口的产品和国外品牌的强势竞争者。

  为推动智能装备(机器人)企业的快速发展,宁波加大扶持力度。2015年至2020年,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中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用于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发展,其它部门专项资金也要优先向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倾斜。

  陈炳荣说,宁波市对于认定的智能装备产业重点优势企业,;对认定的国内、省内首台(套)产品给予各100万元、50万元的资金奖励,给予成套产品首年度保险费不超过80%的补贴,给予部件和机器人前50台首年度保险费不超过50%的补贴。目前宁波市机器人产业拥有国家及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3家,宁波众多企业还联手清华、北大、中科大、中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机器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攻关,宁波本地主要高校及科研院所,如中科院宁波工研院,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和宁波工程学院等也相继开展了机器人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形成各自特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尽管国外机器人大公司,实力雄厚,技术先进,但他们高高在上,对中国国情不够了解,不接地气,尤其是面对宁波这样以块状经济为主、千家万户的中小企业往往束手无策。”宁波展华公司总经理毛培民说,与此相反,本土机器人企业却拥有更多的比较优势,因为本土企业扎根当地产业沃土,了解熟悉用户需要,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针对性服务。

  宁波慈溪市拥有数千家小家电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需要进行机器人和智能化改造,其中涉及到一个机器人生产线的核心环节——自动绕线传感器,当时采用了很多包括国外大公司在内的先进技术,始终过不了关,毛培民说,我们闻讯主动上门请缨,承接这一攻关项目,我们公司的科研人员深入到车间一线,与用户技术人员、生产员工一起切磋商议,将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八轴关节伺服系统,成功嫁接到自动绕线传感器,从根本上解决了手工绕线质量不稳定的[改为“问题”。]问题并且机器人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功效提高了20多倍,这项技术还填补了国内空白。(郑黎

  陆立军 黄瑞鹏)

  编织产业链创新协同体系

  ——宁波围绕特色经济着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调查(三)

  在推进发展机器人产业中,宁波市充分发挥机器人广泛的应用性、技术的密集性和强有力的带动性,努力延伸编织机器人产业链,完善机器人产业配套及服务,为宁波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战略支撑。

  以产业链构建创新链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机器人智能产业日益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是深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改革,发展新经济,实现‘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宁波市副市长陈仲朝说,宁波是制造业大市,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有利于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有利于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新旧生产体系的转换。为此,我们将强化顶层设计,明确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具体工作举措,建立制度化体系、项目化管理模式和网络化支撑手段,确保取得效益。

  据浙江大学杨勇英教授介绍,机器人产业链分为上游共性技术研发、中游制造、下游集成应用三个层面,由研发机构、零部件企业、本体企业、代理商、系统集成商、终端客户等组成。上游共性技术包括部件技术、整机技术和集成应用技术。中游包括零部件制造和本体制造,关键零部件有控制器,减速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其中减速器占机器人成本的35%左右,控制器、伺服系统各占10%左右。

  为更有效地编织机器人产业链,陈仲朝说,宁波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服务机器人技术研发基地与孵化平台,依托宁波小家电产业研发创新基础,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硬件技术和服务机器人。促进机器人领先企业加快在宁波组建高水平机器人研究院和实验室,鼓励有实力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依托宁波自身产业优势,坚持自主研发,不追求高大全,专注专而精,做强做精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实现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并开始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宁波还通过科研院校,企业家协会等机构团体,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机器人论坛和专题会议等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机器人领域中的重点企业及行业专家来宁波交流学习。在宁波会展中心和宁波科学探索中心设立了机器人展馆、科普馆和体验馆,鼓励各个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从小培养对机器人学科的浓厚兴趣,提高全社会对机器人产业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控制器和传感器等部件是机器人产业关键环节,陈仲朝说,我们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导和推进制造企业、应用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整合全市机器人技术和产业资源,建立科学完善的机器人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体系,合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提升核心功能部件的国产化率。

  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舜宇智能科技两年前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他们将当下最主流的新技术,如大数据平台、云计算等运用到传统的智能制造系统上,在机器人关键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其中自主研发的激光振动测量项目被列入“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凭借在管理系统、机器设备物联网系统等方面的专长,舜宇智能科技还研发了“智能数字工厂管理”系统,在软件上实现了生产、检测、仓储、配送等产业链一体化管理。提出了精密机械、高精度电子产品领域的“智能制造整体方案解决”,其科研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推动建设协作体系

  在优先扶持智能装备领域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同时,宁波还着力构建协作体系。面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开展定向精准招商,引进并落户一批控制器、减速器等功能核心部件制造企业、机器人本体制造集成企业以及一批专、精、特、新的初创型服务机器人研发及制造企业,配套跟进一批“补链”,“强链”和“延链”项目。针对宁波企业普遍需要工业自动化改造以及加快机器换人的步伐,宁波在2015年引进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沈阳新松的全资子公司,成立宁波新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宁波企业提供系统集成服务。

  宁波将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建立由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局等市级部门和各地政府共同组成的紧密协助、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做好产业发展相关统筹协调和行业统计、运行监测、信息发布、分析评估、风险预警等工作。加强统筹规划,整合产学研用标准化技术力量,逐步制定既适用于本地实际,又与国内、国际接轨的行业规划和技术标准。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保护措施,市级财政按照一定比例支持本地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维护。市级政府支持第三方中介机构面向本地机器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价值评估、转让许可等相关服务。

  宁波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说,按照全产业链布局规则,宁波对细分行业和目标企业进行深入分析,绘制主攻方向清晰、产业链清晰、目标清晰的产业发展路线图。对有助于提升机器人产业整体水平和完善产业链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机构、知名服务商等展开“一对一”、“点对点”对接,“一事一议”跟踪服务,并在用地、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标上予以重点保障。

  宁波是我国第一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陈炳荣说,大力推进机器人智能经济是试点示范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宁波大力推广应用智能技术、智能装备,着力再造传统动能,让传统产业重新焕发活力。宁波慈星原是一家针织毛衫设备制造企业,通过率先启动机器人智能设备技改,实现了智能化云平台的飞跃。客户只要登录这个“织可穿”云制造平台,挑选由多位优秀毛衫设计师设计的款式,在网站上下达订单,智能化样板工厂就立即用智能制版系统生成上机文件,由慈星电脑横机织片、慈星自动缝合系统自动缝合、智能化熨烫成型,从平台选样下订单到送到客户手中,7天时间就能完成,且价格低于市场同款同质零售价。

  宁波还鼓励企业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开发,引导企业把大力开发智能化新产品开发作为巩固原有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占据行业制高点的重要途径。雅戈尔、韵升、江丰电子等企业多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并涌现出永磁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柔性齿条升降装置、M型机械手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产品。

  智能电机是机器人智能产业的“心脏”,日兴电机公司在国际同行业享有盛名,其智能化电机产品可与世界名牌电机相媲美。宁波韵升集团为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抓住机遇,斥巨资收购了这家公司79.13%的股权。韵升集团董事长竺韵德认为,韵升旗下的正在开发的智能化电机产品,与日兴电机有很强的互补性。韵升可借助日兴电机先进的管理经验、核心技术和广泛的国际品牌美誉度,借船出海,打开国际市场。此后,宁波韵升电机相继开发了50多个系列、500多种型号的智能电机及相关产品,产品远销美洲,欧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年出口量在国内同行中名列前茅。

  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化企业,位于宁波市的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大力集成机器人技术,延伸智能产业链,被列入了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名单。镇海炼化负责人说,我们将智能工厂建设与新技术的发展齐头并进,通过不断的融合吸纳先进管理理念,促进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集成创新,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反哺新型智能IT行业,实现石化智能制造业产业化的良性健康发展。目前,镇海炼化“智能工厂”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装备与技术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主要能耗、排放与产品质量指标、单位加工费用达到国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生产现场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国内领先。

  应用牵引迈向全产业链

  “通过产业配套及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器人产业的牵引效能。”宁波市经信委副主任叶春华说,我们积极鼓励机器人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提升系统集成应用和关键零部件配套关联水平。培育和引进系统集成商,引导和鼓励宁波机械设备、工业自动化等相关行业领域企业向系统集成商转变,提供面向主导产业的系统集成与总体解决方案,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培育机器人细分领域竞争优势,发展“专精特新”产品,探索创新机器人商业推广和营运模式,积极发展机器人贸易代理、租赁、维修维护、培训等业务。

  宁波瞄准价值链高端环节,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促进本土机器人“制造”与“应用”的高效链接。叶春华表示,宁波市抓紧“机器换人”战略契机,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重点围绕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纺织服装、文体用品、电子通信器件、家电、汽车零部件等,劳动强度大、简单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领域,开展工业机器人对传统生产线或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同时,鼓励有基础的企业以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为最终发展目标,加快推动机器人核心技术在生产制造自动化、流程管理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和智能制造云端化过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宁波市连续组织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智能制造技改专项。其中,高端装备产业化和“机器换人”技改专项,加大对于应用于特色块状经济行业,促进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共性技术、智能部件应用,提高产品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开发制造水平的高端装备生产制造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劳动密集型特色块状经济行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技改项目的扶持力度。近三年来,全市共有117个“机器换人”项目和10个智能装备制造技改项目列入专项计划,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9.8亿元,截至目前已有103个“机器换人”技改专项项目和7个智能装备产业化专项项目完成竣工验收,下达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2亿元。

  目前,宁波机器人产业正在向全球产业链大步挺进。慈星、均胜等部分传统产业龙头企业立足自身需求,利用企业较强的创新能力,成功研制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机器人及配套单元,出现了由机器人应用者向机器人供应商转变的趋势。余姚依托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平台优势,专门规划建设了“千人计划”机器人产业集聚园区,着力打造以“机器人、专业机器人系统、机器人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云工厂”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链。慈溪的慈兴轴承、中大力德、江宸自动化、宏志机器人等领头企业加紧建设,产、学、研、用、资数据库,既有整机又有核心零部件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初具规模。

  在前不久举办的慕尼黑工业机器人展和上海传输装备展上,均胜电子推出了前瞻性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如“TIA”技术、最新CGM高效柔性解决方案等。均胜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志明说,“TIA”技术,通过智能化的界面,实现对工业自动化流水线机机器人进行直观操作。以前高深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数据,在这里通过表盘、开关和按钮等常规环节实现最大化。均胜普瑞展示的这一技术,也是未来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发展的趋势之一。

  在机器人产业链中,宁波各个机器人企业围绕各自的专长、优势,也各有分工。叶春华说,如柏桐、均胜重点发展六关节工业机器人本体;伟力、问鼎重点发展三、四轴高精度机械臂本体;慈星、GQY视讯、广强,重点发展用于救护、安防、教育、消防、市政等服务机器人本体;菲仕、海天驱动研制高精度伺服电机和驱动器;伟力、柏同、新松机器人研究院研制高性能特色化控制系统和控制器;中大力德研制RV高精度减速器……可以说,宁波已基本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协同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和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未来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去年,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共有规上工业企业56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77.15亿元。出口交货值135.42亿元。排名前五的模具、轴承、电梯及升降机、阀门(旋塞)和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产值规模已占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总产值的70.8%。宁波还涌现了一批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其中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21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5家,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一家。海天塑机、宁波德鹰精密两家企业还成功入选工信部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宁波均胜普瑞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选了省“隐形冠军”示范及培育名单。(郑黎

  陆立军 蔡俊)

  搭建平台提升聚变效应

  ——宁波围绕特色经济着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调查(四)

  伴随着众多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的入驻宁波,逐渐形成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宁波顺势而为,建立产业园区,搭建平台,整合机器人产业的各种要素、资源。

  超前布局重点扶持产业集群

  宁波市提出,发展机器人产业要立足长远,超前谋划,积极引导区域集聚、合理布局,促进宁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区域集聚化发展,推动产业要素向区域集聚,完善产业协作配套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同时,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发展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区域差异化集聚发展。

  宁波市副市长陈仲朝说,引导实现机器人产业集聚,就需要实施科技重大载体创新工程,建立和完善机器人产业孵化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园和企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三级体系建设。立足现有特色科技产业载体,通过集聚、整合、改造、提升,逐步形成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全产业链配套体系,加快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引育和检验检测配套产业发展,重点建设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推广示范,打造机器人核心部件和精密智造产业集群;通过块状经济、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等联动发展,一体布局,使之成为宁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座标。

  现宁波已拥有了新松、柏同、展华等一大批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陈仲朝说,宁波要依托现有基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协作,重点支持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中科院材料所、浙大余姚机器人研究院等重大专业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探索创新、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瓶颈制约,激发体制获利和内生动力。鼓励和支持本地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海外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等在宁波布点合作设立专业性、公益性、开放性的新型研发机构,聚焦宁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未来发展,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和创新升级。

  陈仲朝说,围绕智能制造重大需求,我们将加快创建宁波市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攻克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减速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的研发创新能力和产品加工能力,突破高性能控制器关键技术瓶颈,发展行业专用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水平,努力打造集机器人零部件制造领域、系统集成领域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成果交易、检验检测、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创新中心,使宁波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

  由宁波市政府与智能制造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团队共同筹资成立的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目前已有易拓智谱机器人有限公司、宁波畅智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宁波易淘金网络技术公司等14家千人计划专家创办的企业入驻,宁研院院长甘中学博士说,我们积极推动机器人名牌系列产品、3D打印技术、工业4.0集成技术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发、推广与产业化。通过创意智能家电产业、科技小镇旅游产业、室内室外大物流产业、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柔性智能装备产业等产业的发展,实现哪里有设计,就在哪里生产。宁研院未来的目标是要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量子计算工业、脑机接口、生态机器人、新型物流技术、新型材料、全球新品打样等6大示范应用基地。

  整合资源强化专业引领

  目前,宁波机器人产业集聚初具雏形。余姚“千人计划”产业园、杭州湾智能装备产业园、象保合作区机器人产业园、北仑智能装备研发园等一批定位明确、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机器人专业园区在宁波拔地而起,促进了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

  宁波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说,机器人专业园区作为宁波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区域,要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集聚能力;吸引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产业企业和配套企业入驻,引导本地企业和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园区集中,在机器人本体、集成应用、特种及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成为引领者。

  陈炳荣说,我们鼓励机器人专业园采用PPP模式配套建设科技成果孵化、研发检测、认证认可、教育培训及金融租赁等公共服务平台及公共交通、商业中介服务等基础服务设施,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对条件成熟的产业园区,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给予响应称号及授牌,提升园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规划建设服务机器人产业基地,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孵化器(创客空间)和服务机器人及核心部件研制,并将服务机器人、智能硬件的研发与传统家电产品进行融合,打造服务机器人基地。

  “北仑智能装备研发园作为国家级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重要平台载体,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智能装备产业。”宁波市北仑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奎介绍说,现北仑智能装备研发园启动区已经完成10万平方米厂房、入驻国千、省千专家团队项目13个,还有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的14个项目以及台湾JBC公司的智慧城市和半导体材料等7个项目也将落户园区。

  北仑智能装备研发园的梦想4.0创新工场,是宁波打造的面向智能装备、机器人、智能硬件、工业4.0领域的专业化众创服务平台。胡奎说,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服务,我们努力培育拥有梦想,善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优秀创客团队。

  作为梦想4.0创新工场中的一员,飞天众智中国制造科技服务平台是一个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放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飞天众智中国制造平台高管徐雄茳介绍说,面对宁波发展系统集成服务市场的优势,我们的目标是着力解决集成服务中的难点痛点,平台上线两年多来,已为50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帮助,解决了2500多条有关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方面的技术难题。

  宁波充分发挥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机器人商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推进机器人生产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合作,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机器人技术研发基地与孵化基地;搭建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以及检测试验、认证认可、产品展示和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功能完善、覆盖完整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加快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陈炳荣说,针对宁波产业特色和特殊工艺要求,我们强化对国外先进机器人实施二次控制系统开发和应用。面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开展定向精准招商,引进并落户一批控制器、减速器等功能核心部件制造企业、机器人本体制造集成企业以及一批专、精、特、新的初创型服务机器人研发及制造企业,配套跟进一批“补链”、“强链”和“延链”项目,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集聚效应。

  根据宁波市制造业装备技术升级需求,选择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逐步建立以整机和系统集成企业为龙头,关键零部件及产业服务企业和平台机构协同发展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宁波两年前引进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沈阳新松公司,成立宁波新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为宁波企业提供系统集成服务。去年,宁波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圣龙公司找到新松,想要生产一套油泵、离合器的自动化生产线,新松根据用户的装配工艺、检测要求、管理要求,设计了一条生产线,目前这条生产线已运行,并成为宁波智能制造自动化示范项目,先进的机器人和相应的服务方案,用户非常满意。

  以需求为先导拓展智能化应用

  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宁波大力推动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普及推广应用。宁波市经信委技改处长蔡克俭说,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我们重点培育一批提供方案设计、设备采购、安装维护、工程总包、产品检验检测的系统集成商,促进本土机器人“制造”与“应用”的高效衔接。紧抓“机器换人”战略契机,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重点围绕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纺织服装、文体用品、电子通信器件、家电、汽车零部件等劳动强度大、简单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领域,开展工业机器人对传统生产线或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

  蔡克俭说,宁波还积极鼓励有基础的企业以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为发展目标,加快推动机器人核心技术在生产制造自动化、流程管理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和智能制造云端化过程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业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真正实现由工业2.0向工业4.0迈进。围绕社会老龄化和民生发展对服务机器人的迫切需求,积极开展自主品牌服务机器人的推广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项目,加快服务机器人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喷雾器是宁波一大特色块状经济,但生产工艺比较传统,宁波飞图自动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深入研究,为喷雾器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机器人生产流水线,每分钟可生产60多个喷头,节省劳动力40人至60人。

  据了解,相对于机器人本体研发,宁波在系统集成开发领域更具有优势,其中新松、大正、均胜、慈星、金泰哈斯迪等本土企业正快速成长。宁波新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理刘伟芳认为,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基本上掌握了工业机器人设计的应用技术,因此宁波机器人企业应“两条腿走路”,在攻克机器人本体核心技术的同时,大力发展系统集成开发领域。“单个的设备称其为自动化设备,不同的设备串联起来,组装成一条闭环的自动化生产线就是系统集成。”刘伟芳解释说。

  业内人士认为,宁波特色块状经济、传统行业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需求大、个性强,因此企业需要的不是一台机器人,而是能整套完成自动化改造的提供方案设计、工艺流程再造及装备定制、设备及智能部件集成、安装维护、软硬软件系统集成、工程总包等服务的优秀集成服务商。

  “宁波目前小众自动化需求市场看似单体规模有限,但如果满足宁波每一个制造企业的自动化需求,蛋糕叠加起来,就能形成庞大的市场。”宁波市北仑区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葛琳说,本土的企业当中,有不少小众自动化的要求,因为沟通成本高,国外企业通常不会去花成本关注和撬动这些细分化,体量又不大的市场,因此系统集成领域目前本土企业反而进入的更多一些,做非标定制,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定制自动化设备。

  宁波大正工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数控机床送料机械手的厂家之一,所有控制系统及软件均为独立研发。在总经理戴翔看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牵扯方方面面,沟通成本、市场环境、产品个性,都要摸得清,摸得透,这就给本土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带来了优势。“打个比方,机器人本体价值占自动化生产线总价值的50%,那留给系统集成仍然有50%,而这50%的空间是可以牢牢把握在宁波本土企业的手中。”(郑黎

  翁璟 庄彦)

  以机器人开启提质增效之门

  ——宁波围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调查(五)

  面对汹涌而来的机器人需求浪潮,宁波不失时机地提出要积极推广应用机器人,大力培育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以机器换人扩大应用市场,助推支持本土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发展。

  瞄准国际前沿领域弯道超车

  “从整体而言,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有领先优势,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更是将机器人技术和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口号,德国和欧盟提出了‘工业4.0’概念,在国际机器人产业,历来有瑞典ABB、德国库卡、日本安川、日本发那科‘四大家族’之说。以这些机器人巨头为首的国外品牌长期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和作业难度大的焊接机器人,高达90%的市场份额由国外公司所拥有。”宁波市经信委总工程师童鸿根说,为此,我们基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本地产业基础、产业优势,提出不片面追求高大上,专注小而精,通过自主研发、创新集成、技术引进、产业合作等途径,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上取得“点式”突破,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在机器人智能经济带动下,去年宁波新动能培育获得重大进展,全市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2016年宁波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4.9%,高出同期产值增速10.7个百分点;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5.9%,高出上年同期12.5个百分点。

  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电机驱动、微特电机、精密减速器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机电自动化企业,也是国内最早涉足机器人领域的高新企业之一,最初开始从事机器人零部件生产,以后逐步进入减速器领域。“机器人核心技术如果长期受制于国外厂商,就会拖累甚至扼杀中国的机器人与智能产业。”中大力德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小明说。在工业机器人所有核心零部件中,减速器最为关键。目前,国内六轴工业机器人成本中,减速器和伺服电机两项成本超过总成本的50%且主要以进口为主。为打破这一局面,中大力德从五年前开始自主研发,投入7000多万研发经费,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现在公司研发的RV减速器已经实现批量化生产,技术水平接近日本等发达国家。

  宋小明说,RV减速器的技术难点在于该部件需要保证传递很大的扭矩,承受很大的过载冲击,并保证预期的工作寿命,这使得零件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加工十分困难,由于国内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和材料的局限,导致精度与国外厂家相距太大。我们就通过工艺技术上创新,来突破加工精度难题。如在加工摆线轮片环节,始终存在圆心与齿轮不一致的问题,后来改进工艺,先加工边缘齿轮,然后加工内部圆孔,这样终于解决了病根,精度比原来提高一倍,误差不超过0.005毫米,这一水平与国外名牌产品相比亦毫不逊色。

  高端机器人零部件企业是宁波机器人企业的一大亮点。菲仕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文杰说,目前菲仕已经成伺服电机行业国内冠军企业,使我国在大功率、大扭力伺服电机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高端直驱伺服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菲仕分瓣式电机技术应用于世界上最大天文望远镜的精密驱动装置,也为国内开发模块化巨型风力发电机提供核心技术。菲仕研发的磁悬浮转子技术为世界最大的电梯生产商OTIS开发新一代超高速电梯、为世界最先进的加工中心DMG安装了“中国心。”

  以高标准对接国际先进技术和资源,是宁波机器人产业谋求跨越式发展的一大途径。近年来,宁波均胜电子频频大手笔收购,将多家全球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公司纳入麾下。去年5月,均胜电子以2000万美元并购了美国EVANA工业机器人公司。均胜电子擅长向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汽车制造业研发工业机器人产品,该机器人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度的标准化以及十分便捷的自动化解决方案。随着并购引入国际机器人先进技术,均胜工业机器人已具有成熟的质量技术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能为汽车零部件、焊接、装机、医疗等多个领域提供工业机器人能集成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并获得博格华纳、苏斯帕、天合等众多全球知名企业在中国的订单。

  作为产品质量认证监管部门,为了促进包括机器人产业在内的“智造产业”发展,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诚信监管”为立足点,发布并实施“一次审批,多次放行;直通放行、诚信监管”

  等多项进口CCC产品便利化措施。使进口科研测试用零部件平均滞港时间从一周缩短至不到一天,一年可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数百万元。宁波市还通过整合科技资源,着力培育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塑造“宁波品质”、推进品牌建设等多项举措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搭建起覆盖机器人产品检测、标准、认证、技术、咨询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有力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机器换人效益倍增

  宁波机器人产业的不断成长、壮大,以及沿海地区的人力成本上升,环境制约,及传统生产方式创新不足等现实的需要,宁波市把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提到了全市的议事日程。

  “很多的生产流水线生产工艺、整个过程中的智能化改造,机器人应用是关键一环。”宁波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说,目前,机器人在宁波的受关注程度正提升至空前位置,“实现突破的关键是敢于尝试,敢于探索。”

  “这款身材魁梧、有着两只十四轴灵巧手臂的大家伙,跟人一样,能双手协调做出各种动作。”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介绍,智研院落户宁波以来,已经自主研发了10余款目前在我国最先进的机器人,拥有多项国际领先的机器人核心技术。

  陈炳荣说,以往宁波不少传统产业靠的是“人海战术”,吃的是“人口红利”,但在人口红利渐失、制造业成本飙升的压力下,“机器换人”受到了企业由衷的欢迎。在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伴着机器的轰鸣声,多套大型机械设备正高速运转,偶尔有工人穿插其中调试机器。近年来,该公司每年投入900多万元用于智能化设备替代人工,目前已开通自动生产线50多条,年生产能力翻了两番。

  在宁波肥沃的产业土壤中,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依靠“机器换人”正在逐步走出成长困境,迈向智造升级。据了解,近年来,宁波大力开展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等专项行动,在电子装配、家电制造、文具制造、机械加工和纺织

  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特色块状经济行业中,已有414个“机器换人”技改专项竣工验收。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生产方式。在“机器换人”行动中,机器人带来了让企业难以抵挡的科技魅力和红利。海天塑机一度为暴增的订单发愁,即使工人天天加班都无力应对。海天塑机开始打造智能设备、智能车间,后又在车间之外,把智能向“两端”延伸。如今的海天,已经步入全链智能化进程,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智能制造,还将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装备和解决方案。“以后不是一台一台卖产品,而是整组卖,整条柔性生产线一起卖。”海天集团信息技术总监张明文说。

  在欧琳集团2万多平方米的智能化厨具工厂里,几乎所有流程都由机器人和电脑操控完成,工人们只需把物料准确地搬运和摆放就可以了,产品的制造、清理环节包括最后的包装都全自动进行。欧琳集团董事长徐剑光说,以抛光工序为例,按一天生产1000个水槽计算,传统生产方式至少需要80名工人,现在一套自动抛光设备就可替代30人。“机器换人”后,企业生产成本下降了30%。

  奥克斯的空调生产线,已在空中实现国内最先进的悬挂链配送线,在地面规划全自动AGV小车,立体、循环、自动化物流配送;奥克斯的电力产品生产线,在业内率先推广了自动焊接、选择性波峰焊等,并实现了自动仓储配送。

  在“舜宇智能科技”的实验车间,记者看到两个机械手根据不同的零部件,自如地切换10余套夹具,协同完成一个精密产品的组装。“整条流水线上机器人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的精密测算来指示的,设备生产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无缝衔接。”舜宇智能科技技术总监方燕芳说,通过“机器换人”不仅能够减少人员、提升效率,还将基于物联网技术,用数据建模,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为企业找到一个最合适、成本最低的制造模式。

  宁波市提出,宁波不但要成为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基地,也要成为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装备的实验区,为让机器人尽快转化现实的生产力。宁波制定了加快推进企业“机器换人”的行动计划,成立机器换人服务中心,组建机器人专家库,采用专项财政补助等措施,帮助企业解决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难题,并推出了“鼓励典型示范应用、支持市场推广、鼓励产业服务和配套、鼓励工业互联网硬件开发应用”等一系列激励政策。

  宁波更大集团是一家轴承与汽车配件生产厂家,为美国通用、德国博世等全球著名大公司提供配套服务,在国际同行中享有不俗的口碑。更大集团副总经理李智军说,但在技术流程和生产工艺中,我们与世界顶尖企业还有较大差距,前些年我们出国考察,看到国外同行整齐有序的智能生产线,真是好生羡慕,拥有一条自己的智能生产线,成了更大人的梦想。我们成立更大科技有限公司,专攻智能化生产。因为每家企业有自己独特的工艺流程,单靠引进现成的智能生产线会水土不服。如轴承在生产加工中会发生砂轮爆裂,这是很危险的隐患,我们在智能生产线上安装自动纠错装置,可靠率达100%,投产5年来,没有一起砂轮爆裂事件。

  “机器换人”把工人从忙碌枯燥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以前更大公司一条机械生产线两班倒需66人,现在换上智能机器人生产线,仅需6个人即应付有余,且不用直接操作生产,而主要是巡回走动,抽查产品质量,调整相关数据,不仅劳动强度大为降低,产品质量也明显提升。以前由于人工操作的误差,微型轴承的合格率始终在95%左右徘徊,现可达99.5%以上。李智军说,机器换人真正实现了减人指数。以前我们公司有1100余员工,最高年产值从未超过2亿元,现在我们公司仅有500名员工(有一分厂划给了另外公司),年产值却已突破10亿元,在本地制造业,人均年产值27万元是赢利平衡点,更大人均产值达200万元,去年仅上交国家税收即达1亿元。

  从机器人应用到物联网示范

  如何借助“机器换人”的市场效应,扩大机器人覆盖领域,推动宁波机器人产业加快从机器人用户向机器人制造商的转变,这是宁波市决策者考虑的又一重要课题。宁波市副市长陈仲朝说,不少企业在机器人应用以及引进技术本土化改造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支适合中国国情和本地实际的机器人研发制造技术专业队伍,我们因势利导,提出要结合宁波制造业优势,积极利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全市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优势企业,组织实施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工程、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认定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重点示范项目,形成典型案例,以点带面,在其行业领域实现有效推广,并积极争取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指着新品展示厅内全球首套毛衫自动对目缝合系统,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平范表示,“这套我们自主研发制造的智能化系统,能使缝合效率提高300%,可节省一半人工。”在纺织行业大规模“机器换人”的巨大商机前,慈星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项目获得了一个新的增长极。

  为加强宁波机器人产业的生产研发能力,宁波市经信委副主任叶春华说,我们大力推进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共性技术研究,通过自主研发,协同创新、引进吸收等多种方式,重点开展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研发。实施一批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重点项目,重点发展搬运、装配、喷涂、焊接、清洁生产等作业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及集成产品产业,积极拓展研发制造水下机器人、危险特殊环境探查操作机器人以及安全防护机器人等专用机器人,加快研发家政、医疗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

  叶春华说,下一步宁波将瞄准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

  ”的创业创新制造业发展。积极推广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培育和引进一批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大力建设行业云平台,打造“制造业

  互联网”支撑平台,在高端装备、汽车、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开发及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撑软件、应用软件,发展智能型的产品和服务,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

  抬手、站立、侧身,智能化的身体采集系统在4-8秒内即完成测量,在屏幕上生成1:1的三维人体模型,再在模型上进行换衣试穿,如果对款式、花纹不满意,还可以自己动手修改。这么智能的量体定制来自于慈星股份最新研发的3D针织服装定制技术。“服装个性化定制本质上是用工业化流程高效生产个性化产品,相比传统的产销模式,不仅可以让销售终端通过互联网方式直接与生产商对接,消除经销商环节的层层加价,减少生产商及终端销售商的库存积压损失,提高整个行业额产品流通及销售效率。”慈星股份董事长孙平范说,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物联网下的服装个性化定制与服务型制造业转型,从而建立一个全新的、面向国际服装市场的D2M2B生态系统。

  孙平范说,通过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系统,可以将设计、生产、营销以及供应商等各大系统进行连接,实现众包设计、智能化生产供应管理、可追溯订单交付、个性化柔性定制的全流程服务,整合集聚服装原材料、辅料、智能纺织装备、设计师、电商平台、品牌服装等众多资源,建立样板智能工厂,展开带头示范,建立新的协作规则,最终形成更广泛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产业协作经济发展新形态。(郑黎

  温志丹 蔡俊)

  政策“及时雨”引才唱大戏

  ——宁波围绕特色经济着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调查(六)

  为进一步推进机器人产业,宁波围绕企业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优秀项目孵化、产业链培育等各个关键环节,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且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努力发挥人才在机器人产业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强化政策落地 好钢用在刀刃上

  “着力推动政策落地,助推机器人产业向高端迈进,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宁波市经信委陈炳荣说,宁波将机器人列入市科技创新重点支持领域,优先支持机器人企业研究院、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机构建设。支持机器人项目申报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中小型机器人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项目,市财政资金给予支持。支持机器人科研成果产业化,对符合宁波规定条件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按实际支付的技术合同交易金额或相关股权进行折算的金额,给予成果供给方和受让方一定比例的经费补助。

  陈炳荣说,我们积极鼓励机器人产业申报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认定工作,对被认定为国内、省内首台(套)产品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市本级财政奖励。支持保险机构为宁波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台(套)机器人设立专业险种,市本级财政给予企业首年度保险费用支出资金补助,中小微企业或初创型企业因研制需要购入国外样机,经行业专家认定为技术先进的,优先列入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

  宁波还编制了智能制造产品导向目录,鼓励推广应用的机器人本体及核心功能部件产品,设立“机器人应用”技术改造专项,对应用工业机器人实施技术改造的项目采取事前辅导、事中贴息、事后补贴的多阶段支持。由政府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机器人应用改造方案进行技术先进性、经济可行性等论证,对使用银行固定资产贷款的项目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贴息,并给机器人技改项目最高可达150万元的补贴,采购或租赁本市自主品牌的补贴最高可达200万元,每年确定一批为本市企业服务业绩突出的机器人企业,给予每家可达50万元的市本级财政资金奖励。

  普利达公司是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陈燕智与当地一家民营企业合作创办的高科技公司,主要生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CCD视觉系统、智能机器人柔性自动化系统,自2013年注册成立以来,已为飞毛腿、英华达、华硕、双林股份、得力文具、美的等知名企业提供了100多套个性化“机器换人”方案。自动封包是手机电池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普利达为国内手机电池行业的龙头飞毛腿集团开发研制的自动化设备,目前已进入到第5代,由最初的单台发展到目前10台串联,每条生产线人员从20人减少到3人,工序时间从8秒缩短到4秒。陈燕智介绍说,“生产机器人对产品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即便相差0.1毫米也会使整条生产线不稳定。所以,过去3年,我们边做产品边搞研发,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不断地更新产品”过硬的技术与质量使普利达赢得了市场,仅飞毛腿集团就使用了普利达17条智能生产线,总价值达2000万元。

  除了电池自动封包线,普利达还主打消费电子产品、管件生产线的智能机器人柔性自动化系统。2年前,普利达经过近一年的研发设计,为宁波一家管件企业量身定制了“管件自动化成型”生产线,这也是国内第一条自主研发的管件自动化成型生产线,国外同类产品的售价为400万元,而普利达只需不到50%的价格。陈燕智在德国留学和生活了17年,在德国柏林理工大学研究期间和世界500强大众汽车工作时,他在机器人的打磨、焊接的线外编程等领域屡有建树,拥有9项自主创新专利。在德国研发的一套自动打磨系统,被德国机器人自动化行业大量使用。说到来宁波创业的情形,陈燕智说,他回国后考察了10几个城市,最终决定落户宁波,因为宁波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是最好的创业乐园。

  陈炳荣说,通过政策引导,宁波充分集聚产业发展的创新要素,以“有限资源、突出重点”的思维,突出在金融、土地、人才等关键要素上的保障,形成符合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型产业配套政策体系。推进科技创新、项目培育、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倾斜,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完善引进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发展环境,加快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机器人产业重大项目。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建设机器人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项目。

  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高端人才、高新项目,往往有技术、有市场,最缺乏的就是启动资金和融资渠道,宁波市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姚蓓军说,宁波积极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产业基金及民间资本投向机器人产业领域,在宁波市工业和信息产业基金的基础上,联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子基金”,重点支持处于“蹒跚”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促进技术与市场融合、资本与产业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信贷,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姚蓓军说,我们还鼓励支持融资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机器人企业和应用企业贷款抵押品范围,支持商业银行开展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质押或以知识产权质押作为主要担保方式的组合贷款、信用贷款以及其他非质押类贷款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强政府信用担保、融资风险补偿等模式探索研究,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业务,拓宽机器人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扶持我市符合条件的机器人的优质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阶段、条件和需求,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境外交易所上市和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宁波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章成智说,我们提出,要给海内外人才提供保姆式一条龙服务,只要人才、专家来到宁波,什么住房、就医、孩子上学等琐事我们都事先考虑周全,给予妥善解决。有一位在美国生活了20年的华裔专家,因飞机误点,带着妻子孩子半夜来到宁波,我们立即给他安排好设施齐全、窗明几净的人才公寓,还送上热气腾腾的面汤。他感动地说,从今往后我就是宁波人了。

  海外学者,宁波广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强说,我到宁波办企业,不到三天时间,当地政府就替我办妥了所有公司审批手续,这样高效、贴心的服务,让我能一心扑在企业上,专心致志做技术。如今,广强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已经覆盖城市与农村排水管道的疏通、检测、修复的管道非开挖全工艺环节,占国内30%市政排水管道检测机器人市场份额。去年,大型国企沪东造船集团采购了2套广强低温管道检测机器人,应用于特种船舶管道检测,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设备的局面。前不久,广强公司又接到一著名国际管道公司150余台机器人的出口订单,是国内管道机器人首次出口欧美国家,实现了国内管道机器人的“逆袭”。

  “我们还运用机器人技术,积极参与政府‘五水共治’等公益性项目。”吕强说,我带领团队花了一年多时间,研发推出了国际领先的“管道修复机器人”,与人工开挖相比,可提高作业功效4倍以上。现管道清淤、检修的需求量很大,但有些管道较细小、埋藏很深,人工开挖费时费力,而管道机器人正好可以发挥作用。北仑有个村子紧挨着一座水库,通向村子的水道管网因年久失修存在着不少淤泥杂质,我们派出机器人服务队,通过管道机器人进行检测、清淤,修复破损管道,很快恢复了正常通水功能,消除了污染隐患。

  为解决机器人高新企业启动资金的难题,宁波余姚市推出了三个“500万”的扶持措施,对于引进的高新科技项目,经专家团队评估,符合条件的,第一笔给予500万元的补助资金,此后随着产品研发投产的进度分别给予500万的无息贷款和贴息贷款。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有限公司的核心团队是从国外回来的,推出的第一个产品,就是采用卫星扫描技术智能化病理切片系统,图片从分析到成形仅25秒,在目前世界上同类产品中堪称速度第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菊元说,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技术充满信心,但我们最缺的还是资金,企业创办之初地方政府资助的500万元成了我们宝贵的“金种子”。接着我们又相继得到了两个500万元的扶持,产品研发得以顺利推进。此产品以前为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所垄断,我们产品问世后,国外同类产品立即降价50%以上,现我们正与国内一些大医院、科研机构合作,准备开发结核杆菌自动筛查系统、肠鸣仪等新一代医疗产品。江丰生物前年实现产值2700万元,去年为5500万元,预计今年可达1亿元。

  宁波还积极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将机器人领域人才纳入本地区人才紧缺指数和引进导向目录,对引进的创业创新团队和海外高层人才经评审优先纳入市

  “3315计划”并享受相关政策。鼓励各地政府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人才项目孵化器等的建设和运营,优先支持机器人企业各产业园区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给予相应的市本级财政资金补助。

  把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

  长期以来,核心技术遭遇国际垄断、创新后劲不足是各地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最大的软肋,而高端专业人才的缺口,也曾是宁波机器人产业的“阿喀琉斯之踵”。为加速推进高端人才和机器人产业在宁波集聚,宁波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推出了“含金量十足”的引才政策,使宁波逐渐成为吸引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的“磁力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人才高地开始成型。

  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金彦说,围绕智能制造重大需求,宁波全面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引进“3315计划”,加快实施机器人人才引培工程,引进了一批具备机器人前沿技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依托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以及机器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等重点项目,吸引并组织产业链各领域高级专家形成科技创新团队。

  “人才也需要有集聚效应,以才引才,是宁波一条成功的路径。”金彦说,我们以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千人计划”产业园、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等为载体,引进一批“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的高层次、创业型人才。建立涵盖研发、生产、集成应用、操作维护等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体系,加强在甬高校及科研院所机器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和多学科交叉整合,加快培养机器人行业所需各类人才,尤其是技术研发人才。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办班办学,培养机器人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2013年5月,宁波余姚率先挂牌成立浙江省首个“千人计划”产业园——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通过近三年建设发展,产业园已集聚4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名省“千人计划”专家。两年前,产业园引进了“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甘中学博士,成立了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积聚1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组成团队合力攻关。

  宁波还打开视野,大力引进外籍专家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帮扶助力。均胜集团副总裁郭志明说,宁波均胜普瑞成立后,常年有7位德国工程师驻扎在宁波,我们的工程师就跟他们在同一个研究所和生产线上共事,顺利承接德国技术转移,他们3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全球2000多条生产线的研发经验,成为我们有利的支撑和依托。由于有了德国工程师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使我们很快打开了国内外市场,预计两年内销售额可达3至5亿元。

  宁波菲仕电机有限公司引进世界运动控制领域,著名专家马克·文特里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他帮助菲仕公司引进国际高端运动控制技术,加快推进伺服驱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创新,打破了西门子、三菱、安川等国际巨头对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提升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推动了中国机器人产业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去年,马克先生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郑黎

  陆立军 黄瑞鹏)


  转自: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