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家公司实现盈利 共享单车不能仅“走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06





  如果某种互联网新业态一味追求数量,或许在短时期能够得以迅速发展,但是长期来看未免显得后劲不足,甚至会影响其他相关方利益,无法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阻碍自身成长

 

  有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单车行业有近50家企业,仅ofo和摩拜两家公司最新一轮的融资就合计高达13亿美元,却至今没有一家公司实现盈利。报道指出,“现在,依然有上市公司接连入局,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会怎样?”
 

  相信很多骑过共享单车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共享单车靠什么赚钱?且不说每次的骑行费用也就是一两块钱,而且时不时会推出一些免费骑行活动。一辆共享单车制造成本不低,使用损耗较快,还需要日常维护,有的共享单车甚至可能还没把成本赚回来已经坏掉了。如此看起来,共享单车似乎“钱”景黯淡,但诸多企业和资本依旧为此忙得不亦乐于,究竟是为什么?
 

  业内专家分析共享单车现状时谈到,“互联网在很多业态上来看都是长期亏损,最经典的案例是美国的亚马逊……不妨碍它是一家非常成功的、非常伟大的公司……近几年开始持续盈利。”与亚马逊类似的还有特斯拉,也是持续烧钱、亏损,但口碑、股价却一路走高。无论是亚马逊还是特斯拉,之所以在亏损的情况下依然受到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双重追捧,是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但现在有的共享单车企业基本上还停留在“走量”的阶段,表现为门槛低、扩张快,按照这样的发展方式难以复制亚马逊、特斯拉的路径。
 

  正是因为共享单车过于注重数量的累积和扩张,导致一些问题和矛盾出现,比如乱停乱放、儿童骑行共享单车等,一些地方对共享单车投放也是持保留态度。共享单车面临的发展悖论,是当前不少互联网新业态的通病。互联网本来就有利于传播和复制,如果某种互联网新业态一味追求数量,或许在短时期能够得以迅速发展,但是长期来看未免显得后劲不足,甚至会影响其他相关方利益,无法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阻碍自身成长。
 

  互联网企业和业态的核心驱动力始终在于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否则便经不起时间检验。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多方共赢,让一些新企业、新业态的成长逐渐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福祉。创新位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创新,全方位为创新提供法治保障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各地各有关部门需要结合互联网发展的实践,让法治更加精细,为创新预留空间。(杜晓)
 


  转自:法制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共享单车重视知识产权方能行稳致远

    便捷、经济、环保,贴上了众多时尚标签的共享单车,自诞生以来便有效化解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在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今天,共享单车的竞争大战已悄然进入白热化,知识产权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7-03-29
  • 共享单车:让传统制造业骑上快车道

    2016年,共享单车迎来发展热潮,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健康又环保的“时租自行车”出行,“共享经济”也连续出现在2015年和2016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7-04-10
  • 共享单车,做好品牌方能愈行愈远

    这个春天,城市道路上单车的颜色竟比春花还靓丽几分。有新闻报道称,在大量金融资本进入市场竞争的背景下,共享单车市场上几乎“一星期就能出现一个新品牌”,势头堪比2012年团购市场上的“百团大战”。
    2017-04-13
  • 被玩坏的“共享们”,可还记得初心?

    被玩坏的“共享们”,可还记得初心?

    红黄蓝单车把铺车数量作为主要竞争手段,不断融资,买车投放。诸多地区满目共享单车,甚至堵塞了人行通道。单车过剩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而非“将分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的新型经济形态。”
    2017-08-2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