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沿海饮食习俗


作者:滕怀森    时间:2017-07-10





       日照沿海地区受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形成一系列渔家生活习俗。这些习俗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内涵丰厚的民俗文化,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日照沿海渔家饮食习俗颇具特色,特殊的劳动环境和方便的海鲜鱼类,使这些饮食习俗都带有浓郁的海洋气息。

      1.夜里家家冒炊烟

      在日照沿海,渔民出海,都要在家里吃一顿热饭,叫做吃下海饭。一则防饥,二则御寒。由于出海的时间要根据潮水的涨落而定,有时赶在夜里出海,沿海渔村便家家夜里做下海饭,于是,有了夜间做饭的习俗。古时做饭拉风箱,家家“咕咚咕咚”的风箱响,在夜里传得很远,每逢这样的夜晚,一觉醒来,便听到一片“咕咚咕咚”的风箱声,这是沿海渔村特有的习俗。谁家不做下海饭,让出海的人吃干粮,女人会被人瞧不起。渔民是家里的顶梁柱,又加之出海艰苦,所以下海饭要拿出全家积攒的细粮。为了御寒,又能充饥,下海饭要有稀有干,在沿海最常见的便是面骨餷汤加锅贴。久之,沿海娘们拉锅贴成了一种专门手艺。山区的姑娘嫁到海边,不会拉锅贴有时竟成了笑话。这种习俗始于何时并无人知,今天渔民生活提高了,营养丰富的成品食物多了,但仍有不少地区沿袭夜间做饭习俗。

      2.大锅煮鱼分外鲜

      渔民出海,要在海上吃饭。在海上做饭离不开鱼,尤以大锅煮鱼为主。海上煮鱼,程序简单,但却是鲜美无比。

      当开完网后,船员们便把应当吃的鱼选出来,吃那些鱼,由负责做饭的船员先选。一些特殊的鱼(珍稀的鱼、价格特别贵的鱼)吃与不吃,要有老大来定。古时,渔家自己张网,自家的货,为了多卖些钱,船上所吃的鱼一般是价格低一点的,味道有比较好的。生产队时期,这种习俗也一直延续下来,只有特殊情况下(船上来了客人,或有人约定今天要上船找鱼吃)才有例外。

      选好鱼后,将鱼剖腹洗净,然后便是按顺序一层一层将还在蹦跳的鱼铺在锅里。摆放鱼,也有讲究,一般是先放油脂大的,铺在锅底,再放块大的在中层,蟹子和大虾放在最上边,并不放油,只放盐,加大水煮。渔民一边干活,一边大火煮鱼,灶下柴火熊熊,锅上热气腾腾。当渔船到岸边待潮,鱼才做熟。这种做法煮出的鱼,肉嫩、刺软、味道极为鲜美。

      3.海鲜饮食巧搭配

      渔家海鲜饮食讲究和谐搭配,长期的生活中,人们逐渐琢磨出海鲜与蔬菜类、肉类、粮食类的搭配,都有一定规律。反之,不仅味道不美,还不利健康。

海鲜与菜类和谐的搭配是人们长期总结的经验,搭配得当,鱼更鲜,菜更美。例如:
鸡鱼(马面鱼)熬茼蒿;
钩(狗)鱼煮白菜;
逛(光)鱼炒辣椒;
风鮹鱼熬菠菜;
黄魵鱼炖方瓜(爬方瓜);
鲅鱼炆蒜苔;
子乌炖豆腐;
乌贼煮水萝卜;
梭支鱼熬土豆;
蛤蜊鸡蛋羹;
大虾熬萝卜;
蟹肉拌香椿;
虾皮拌韭菜;
鲐鱼烀白菜;
鱼汤拌海蜇;
咸鱼咕嘟豆腐;
海蜇脑子熬鸡蛋;
灌挺鱼烧土豆;
……
海鲜与肉类搭配也很讲究,如:
猪肉炖鲅鱼;
蛤蜊熬羊肉;
乌贼猪肉大白菜;
鲜海蜇熬猪肉(鲜海蜇煮好,除水,待猪肉做好汆入);
……
此类鱼肉搭配,肉更香,鱼更鲜,成为沿海渔家独有的吃法。

海鲜与主食搭配也有定例,且已成为渔家饮食中待客的上品,如:
海碴子面(即用海碴子煮汤下面条),面条柔滑,面汤味极为鲜美,古时即已成为涛雒、夹仓一带夏天待客的一道主食,今天已是沿海旅游景点的特色美食。

鲅鱼水饺(即用鲅鱼馅包的水饺),在古时只有富家上等客人来访时才能上席,今天已成为沿海渔家待客的美食。
杂鱼锅贴是将同类杂鱼放在一起下锅,在鱼的上面铺上锅贴一起煮。这样做出的杂鱼鲜美,锅贴既鲜又香,相得益彰,美味可口。

不同的海鲜有不同的吃法,如:
蟹酱生吃才有味,虾酱熟吃才不腥(咪咕嘟虾酱亦以生吃为主)。如:生蟹酱蘸豆腐是沿海一绝,虾酱炒鸡蛋更是日照沿海渔村有名的佐饭的小菜。

不同的鱼有不同的烹制方法,反之,上好的鱼类做不出好的味道,如:
钩鱼煮白菜,正确方法做出后,白菜鲜而且烂,钩鱼鲜美无比,这就需要钩鱼下锅前,必须用密刀挫断鱼体的乱刺。否则,出锅后钩鱼乱刺扎口,无法食用。

钩鱼烹制之前,切不可用卤制入味,如果用盐将鲜钩鱼盐上一宿,再做出的钩鱼其腥无比。
章鱼、风鮹、乌贼,此类鱼喜爆炒,或汆入。反之,则火再大鱼反而不烂。
大凡带刺的鱼类,均可大火煮,时间愈久,则鱼愈鲜美。

有的鱼可以用来做汤,如:鳘鱼、黄鱼、鲈鱼、家吉鱼、黑头鱼、红头鱼、海褔鱼、寨子鱼、大鲻鱼等。
有的鱼可用来红烧,如:鳗类、鱝鱼类、狗光(沙光)、龙鳞、鲅鱼、高眼等。
有的喜欢油炸,如:黄鲫鱼、青鲫鱼、沙丁鱼、高眼鱼、小龙鳞鱼(牛舌头鱼)、小青鱼等。
有的可以做鱼丸,如:鲅鱼、黄鲫鱼等。
有的则既可做汤又可红烧,如:鲅鱼、鲈鱼、鳘鱼等。


有的鱼则最喜欢清蒸,如:鲳鱼、刀鱼等。反之,如果用沙丁鱼、黄鲫鱼、鳗鱼类做汤,势必不好吃。
鱼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味道,鱼的体位由于功用不同,食用时味道亦有好次区别,在日照沿海渔家习俗饮食中有“鲻(zhi)鱼头,鲅鱼尾,鳞刀鱼肚皮底”等谚语。食用鲻鱼时,鱼头是最好的,而鱼头最好是指鱼的眼下的两边鳃上的两片肉,这是因为鲻鱼平时喜欢钻沙,特别冬季,鲻鱼是近海浅水鱼类,为避寒不停地钻沙,由于两鳃两片肉与沙摩擦锻炼最多的缘故,因而鳃上的这两片肉最香,最嫩,营养价值也最高。鲅鱼,学名马鲛鱼,是我们日照沿海最常见的鱼类,它在水中的活动量大,前行主要靠尾鳍不停摇摆,因而它的尾鳍前的部位,为最好吃的部位,刺软,肉香且粘嫩。刀鱼,肚皮底为最好部位,这是因为刀鱼前行,不仅靠鱼鳍,更靠不停地扭动身体,鱼腹部活动量最大,所以刀鱼腹部的部分,胶质大,鱼肉粘,香嫩美口。
……

每逢渔家待客,总是要把这些最好的部位让给客人。

不同的季节,吃不同的海鲜。鱼类、蟹类等,都有一个最肥美的季节和一个最瘦的季节,沿海渔家海鲜饮食中,很注意这一点。如:对于光鱼(狗光、沙光),渔民口中的谚语有“四月狗光干豺狼,十月狗光赛羊汤;六月狗光瘦大头,秋季狗光肥似牛”之说。人们秋季吃狗光鱼,是最好季节。四至六月,狗光鱼接近死亡,一天瘦似一天,不仅肉少刺多,而且发腥,沿海渔家这个季节从不食狗光鱼。还有如“春鲅鱼,秋黄花,落叶鲈鱼顶呱呱”,是说春天鲅鱼最肥,秋天的黄花鱼最美,花生落叶时的鲈鱼最好吃。


      鱼有最不能吃的季节,有“六月梭,臭满锅”之说,古时无保鲜条件,六月天热,梭鱼最容易变质,此时的梭鱼最不可吃。但到了十月,梭鱼、鲥鱼等却成了时令最佳鱼类。


      不仅鱼类讲究季节,蟹类亦如此。如“三月童蟹(梭子蟹)满壳黄,六月马蹄肥起羊”的说法。初春,彤蟹产卵前是最肥美的季节,每年春天的市场上,每斤雌蟹(团脐)要百元以上,日照沿海渔家,古时春天只有招待贵客才舍得吃彤蟹。夏天,彤蟹最瘦,渔民叫它骷髅蟹。而此时是马蹄蟹最肥的时候,每到六月,马蹄蟹肉肥美,黄满壳,那微微带有苦味的鲜美,吃一次,会让你终生难忘。


      虾亦如此,如:蛴螬虾(亦叫可草虾、日照北部沿海叫老母猪虾),样子奇丑无比,灰色的颜色,略带斑点,略呈圆滚的身躯,笨拙而又无能,因像蛴螬故得名。但冬天的蛴螬虾,壳薄肉肥,却是虾类上品,古时是海鲜中珍品。渔民冬天捕获需穿橡胶衣服,在海水中冒严寒用推网捕获,十分不容易,因而,在日照沿海的冬季,只有贵客才有可能吃到。但开春之后,蛴螬虾产卵后渐渐变得枯瘦,失去了原来的价值。
又如:大网虾,日照沿海又叫芽虾,靠坛子网捕获。当开春第一汛,大网虾壳软肉肥,食之难忘。但当过去一月后,此类虾便成了壳硬肉少的瘦虾,渔民称其为麦秸筒虾,意思是说像麦秸筒,只有壳,没有肉,食之乏味,口感极差,渔民常把难吃的东西比作像嚼麦秸筒子,即指此。
海鲜搭配中的禁忌:同为海鲜,但有许多不能相混,如:鱼类不与蚌类(带壳的牡蛎、蛤蜊、扇贝、蛏类)同煮,反之,蚌类不鲜,鱼亦失去本身的鲜嫩;鲜鱼不与虾酱、蟹酱同锅;禁忌吃咸鱼再接着吃生花生;吃黄鲫鱼再吃熟地瓜等。


      4.沿海渔家海鲜饮食中的好恶习俗

       古时沿海渔民的饮食习俗中,有一种好恶习俗。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60年代初期。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渔民食不果腹,这些习俗才有所改变。


      沿海渔民饮食中有不食淡水鱼的习俗。古时沿海渔民不吃淡水鱼,他们认为淡水鱼来自汪塘水池,不洁净。特别有一种泥性味,更令人接受不了,因而古时沿海渔民,特别那些有些身份的大户人家的人,对淡水鱼有厌恶感,不仅不食,而且连祭祀上供,都不准用淡水鱼(那些在淡水里繁殖,在海水里成长的鱼例外)。


      不食用样子丑陋,或样子令人产生厌恶感的鱼类。如:滩涂渔,在沿海叫跳跳鱼,跳步杖子,亦叫泥拉狗子。今天看来,这种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极丰富,在南方已成了海鲜美味之中的佳品,但由于它生活在泥滩,大大的脑袋,高高凸起的眼睛,浑身一道道斑纹,其丑无比,所以古时沿海人们从不吃它。


      鳗鱼、钩(狗)鱼类,本来这种鱼营养丰富,甚至是上好的保健鱼类,但因为样子像蛇,人们见而生恶,特别是钩(狗)鱼,因为它在夜里可以上岸在泥滩爬行觅食,而且人们传说在南海的海滩上,曾有人见到钩(狗)鱼在吞食动物腐尸,因而古时人们一提起它,就厌恶,所以古时沿海渔家,很少吃它。


      不食名字不雅的鱼类。如:马面屯,又叫鸡鱼,但因为它长了一口老鼠牙,且刚被捕上船时,“吱吱”的叫声又极像老鼠,因而它又有了个老鼠鱼的名字,因为人们厌恶老鼠,所以古时沿海渔家很少有人吃它,开始渔民随涨随倒进海里,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仍不被人们看重,往往时一斤小虾的价格要买三五斤老鼠鱼。有时生产队用它来沤肥。


      鮟鱇鱼,不仅样子丑陋,而且因为当地渔民中叫它“私孩子鱼”“得瑟鱼”“蛤蟆鱼”,因而古时渔民不吃它。在海里涨到网上,多半又倒进海里。


      不鲜吃一些有毒的鱼类和容易引起人们过敏的鱼类。古时,一些有毒的鱼类和容易引起人们过敏的鱼类人们很少吃。如:章鱼(长蛸),很多人吃了过敏;黄魵鱼,吃了犯陈病;河豚鱼,有剧毒。这些鱼类,在日照沿海古时很少有人鲜吃,只有在通过特殊加工,晒干、过了伏天,人们常拿这些鱼干做咸菜。


      海葵又名海出子,海胆又叫海螺锅等,这些都因为名字不雅,而在古时不被食用。


      由饮食好恶习俗引申到的沿海渔家的祭祀中,祭祀中对海产品的要求:凡是沿海渔家自己不吃的鱼类,不能做祭品;不带鳞的鱼不能做祭品;淡水鱼不能作祭品。这些,无不受了沿海渔家饮食好恶习俗的影响,这个习俗今天已有所变化。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日照渔家纪事

    日照渔家纪事

    提要 入夜,随海风而来的涛声陌生而又熟悉,伴我难以入睡,那飞溅的浪花,泛起我阵阵沉思,一幕幕儿时的记忆便浮现在眼前。家乡的海、沙滩还是那样金黄,海水还是那样湛蓝,然而昔日那渔帆点点已不复存在了,随之而来的是机器...
    2017-07-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