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靖江打出扶贫攻坚“组合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7-17





  在靖江市季市镇横河村“扶贫大棚”里,村支书钱美华开心地说,有了这个扶贫大棚,村里今后不再靠“化缘”过日子了。靖江市政府办去年初与横河村“结亲”,针对该村农业人口较多的实情,为村里量身定制发展现代农业脱贫方案。村里流转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靠种蔬菜瓜果年增收10余万元。
 
  横河村靠建扶贫大棚、标准化厂房增加“造血”功能,是靖江市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2015年以来,靖江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级机关部门,对58个相对薄弱村开展挂钩帮扶、精准扶贫,各地涌现出一批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一些落后村由此发生转变。
 
  短短半年,生祠镇新义村发生了不少新鲜事。村队部旁的零星废地摇身变成标准化厂房,为村集体带来9万元年租金。原本只会种地的20多名农户,在家门口找到了每天100多元的稳定工作。48户低收入农户家庭,有工作能力的人员都进厂打工,身体残疾、年龄较大的也被聘为“秸秆巡查员”“八位一体管护员”。村党总支书记陆章炳说,过去一些机关部门虽然也是真心实意来帮扶,但更注重“短平快”的输血式帮扶。今年,在靖江市人社局的帮助下,新义村建起了标准化厂房,有了这只“会生蛋的母鸡”,完成脱贫任务更有底气。
 
  对一些资源相对薄弱的偏远村,则因地制宜探索实施“合作社+低收入农户”的脱贫路子,利用合作社这一平台给予贫困户扶持。现代农业是生祠镇利珠村的主导产业,但对于年迈体弱、经济困难的村民冷玉坤来说,想建一个蔬菜大棚无疑是奢望。今年,利珠村组织本村果蔬合作社建成“爱心大棚”,免费租给低收入农户种,冷玉坤由此成为“爱心大棚”第一批受益者。“我是残疾人,老婆身体不好,以前靠种地每年仅挣得几百元,还不够老伴看病吃药的。现在有了大棚,少说挣个好几千元,一家人的生活总算有了希望。”冷玉坤说。
 
  在马桥镇朝西村,村党总支书记陈小海领办了集农机、育秧、植保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的运作模式,让有种植能力、农机操作能力的困难群众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现在全村超过九成的低收入农户是合作社社员。”陈小海介绍,今年三夏大忙,合作社共收到千余亩农田的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订单,以后还将吸纳更多困难群众加入。
 
  截至2016年底,靖江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已脱贫1554户、3670人,脱贫率达31%。“这一成绩的取得,来自于扶贫思路的转变。”靖江市委农工办负责人说,围绕“到2019年,58个行政村、所有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的目标,靖江市今年还将实施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西来、生祠、斜桥等6个镇将启动建设农村创业发展基地,村民、低收入农户都可以进入基地创业、务工。市卫计委、教育局等将在提高医保结算比例、建立就医指导意见、加大贫困生帮扶力度等方面发力,为低收入农户缓解生活压力。预计到今年底可以实现低收入农户脱贫不低于建档立卡总人数的60%,经济薄弱村六成“脱贫”。(张园)


  转自:新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安徽打好政策组合拳 精准扶贫开花结果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把扶贫工作视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
    2017-05-19
  • 陕西出台13项政策“组合拳”推进就业扶贫工作

    记者12日从陕西省人社厅获悉,陕西省人社厅出台包括拓展本地就业空间、支持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增强就业培训实效、扶持自主创业共4个方面13项29条政策,旨在扎实提升就业扶贫工作实效,增强政策针对性,着力解决不精准问题。
    2017-06-1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