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力度加大,工信部促农机工业健康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0-04-07





  在全球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的不利背景下,我国农机工业依然呈现出春意盎然的喜人局面。这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方针政策分不开;与各项扶持农机工业发展政策的推动,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分不开。

  为支持农机工业发展,贯彻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工信部从加强农机行业管理、保证补贴产品生产供应、加大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完善操作办法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农机工业向着健康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农机补贴效果凸显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机购置补贴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补贴力度,资金规模由2004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30亿元,6年翻了近8番,补贴范围已覆盖全国所有的农牧业县(场)。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而此前,财政部发消息,2010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预拨100亿元。

  在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2009年我国农机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264.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1%;工业销售产值共完成2220.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99%。业内人士认为,农机购置补贴在提高我国农业装备水平、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拉动内需、推动农机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拖拉机等12个农机子行业中,9个行业产销同比增长,其中,拖拉机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3.27亿元,同比增长22.36%,完成销售产值344.97亿元,同比增长20.91%;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5.28亿元,同比增长38.6%,完成销售产值452.92亿元,同比增长39.56%。

  在农机补贴政策推动下,2009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8%,比2003年提高15.5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玉米、油菜机收及水稻机收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突破。

  在农机补贴政策推动下,农业机械得以快速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农机补贴促进了农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农业部数据显示,2004~2008年中央财政共投入69.7亿元,带动地方投入52亿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达到373亿元,通过补贴购置的各类农机具240万台(套)。2009年中央投入130亿元拉动地方各级政府和农民投入近700亿元。


  多举措推动落实

  工信部自组建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三定”方案赋予的职责,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农机行业管理。

  由于2009年农机市场启动早,市场销售出现了一轮“井喷”行情,多数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确保企业及时供货,2009年4月10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重点农机企业座谈会,要求企业统筹考虑、充分整合资源,合理安排生产,提高产出能力,确保补贴机具及时供应,同时要求企业树立战略眼光,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持续生产出质量过硬产品,满足农民生产需求。

  在质量监管方面,工信部要求企业在增加补贴产品种类,满足农民使用需求的同时,确保农机具质量。按照《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和2009年质量工作要点的要求,落实“三下乡”产品的质量保证措施,工信部组织有关单位对补贴农机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共计调研企业93家,并形成《拖拉机行业产品质量专题调研报告》和《收获机械行业产品质量专题调研报告》。

  记者了解到,结合《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工信部加快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政策的制订和项目的实施。工信部已和国家发改委共同制定并下发了《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管理办法》和《产业技术进步和企业技术改造目录》,大力发展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等22类农业装备。2009年,农机行业技改投入达到27.37亿元,其中,中央投入1.26亿元,这将大幅度提高农机企业的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有利于企业在搞好新产品研发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工信部还提出了《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免税清单和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批准了一批享受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关键零部件企业;提出了继续提高农机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建议,并得到支持。涉及农机共73个税号,基本实现了农机产品出口全额退税,为振兴农机工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照温家宝总理的批示精神,工信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组成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调研小组,赴山东、河南、浙江三省,就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以来的执行情况,对60多家生产企业和20多家经销商进行了调研,并与财政部等共同起草了上报国务院的调研报告,提出了解决农机补贴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思路,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完善农机补贴实施办法的建议。

  通过调研、行业座谈会、工作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央“三农”政策的意义,强调农机企业要做工业反哺农业的先锋,要在服务“三农”中实现自身发展;组织新闻媒体深入行业、企业进行采访报道,大力宣传农机企业的重要历史使命,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

  另据透露,工信部还配合国家发改委等共同起草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并已正式上报国务院。


  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则是农业机械化的物质基础与保障,也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规模相对适应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体系。但还存在着产品技术水平低、品种结构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生产设备陈旧、制造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行业集中度不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

  针对目前我国农机工业存在的问题,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履行农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加快制定农机工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办法,抓好产品质量管理,建立一个更加健全的农机工业制造体系。

  一是积极整合现有资金渠道,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从而加大对农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积极争取部相关部门的支持,开辟支持农机工业发展的资金渠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继续做好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结合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从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出发,解决农机工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坚持做好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工作。通过必要的政策引导和重点扶持,促进农机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

  三是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做好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农机产品制造质量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做好购机补贴产品质量保证,建立补贴产品质量举报制度,加大检查力度,最大限度保障农机使用者的利益,严禁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四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机补贴在执行中发生的新情况,积极与财政部、农业部沟通,促成农机补贴制度的不断完善。

  农机购置补贴在提高我国农业装备水平、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拉动内需、推动农机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共同起草的《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已正式上报国务院。

  工信部将进一步履行农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加快制定农机工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办法,抓好产品质量管理,建立一个更加健全的农机工业制造体系。


  相关阅读  2010年农机购置补贴亮点纷呈


  农业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201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并于3月1日预拨了第一批补贴资金100亿元。综合看,今年农机补贴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期待。

  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扩大

  农机补贴由去年的38个小类128个品目,扩大到今年的45个小类180个品目。牧业、林业、抗旱节水及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机具也纳入补贴范围。

  细化资金分配办法

  《意见》综合考虑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推进、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需要,以及促进奶业生产机械化、血防疫区“以机代牛”工程实施、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产能力恢复要求等,对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度补贴资金规模予以明确。

  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管理

  《意见》要求各地要严格补贴产品经销商由生产企业自主推荐的制度,农民自主选择经销商和补贴产品。不得采取不合理政策保护本地区落后生产能力。严禁地方保护主义,严禁强行向购机农民推荐产品,严禁借扩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之机乱涨价。

  今年将启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操作信息管理网络数据库,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