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走进小学校园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3-27





  2017年3月24日上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总社”)携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少悦读列车来了 世界经典走进校园”主题活动。中少总社党组副书记刘勇敏,副总经理赵恒峰,大兴教委小学教育科长李学静、副科长李志勇,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校长张富国,中少总社图书中心副总监缪惟,阅读推广中心主任刘金斌、副主任储鹏,共同出席了活动。


  此次活动以“小淘气尼古拉”系列作品为主题,通过学生讲座、同课异构、征文征画、教师课件大赛、微展览等多种阅读活动的开展,旨在营造校园书香阅读氛围、提升教师阅读教育水平、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热爱经典,热爱阅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经典作品的方式和方法。启动仪式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校长张富国、中少总社副总经理赵恒峰发表了致辞,中少总社党组副书记刘勇敏出席了赠书仪式,由此 “中少世界经典走进实验二小”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著名儿童文学工作者王林为现场学生带来了一场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课,带领小朋友们从各个角度体验阅读的魅力,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爱上阅读,深入阅读,通过阅读提升自我,也通过阅读不断地完善自身。大兴区实验二小的张海娇老师、东城区回民小学的方媛老师分别为来自北京各区的老师和校长,展示了生动的《小淘气尼古拉》阅读导读示范课,这类示范课区别于以往的传统课堂阅读,能够全方位的引领学生完全进入到作品当中,仔细品味经典图书的独特韵味。


  “一绺没梳好的头发支楞着,手里拎着书包,脸上挂着笑,穿着短裤,戴着红色领带。”这就是法国国宝级作家勒内?戈西尼与漫画家让?雅克?桑贝合作创作的“小淘气尼古拉”的形象。1959年3月29日,戈西尼和桑贝在法国《西南周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尼古拉的故事,从那天起,小尼古拉诞生了。50年佳酿,半世纪书香。时间证明了,小尼古拉就像法国闻名遐迩的葡萄酒,历久弥香,愈加彰显出其卓尔不群的品质。这也凸现了戈西尼和桑贝这两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创作出的无以伦比的优秀品牌的价值。2005年4月,中少总社隆重推出《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5册)中文版,标志着小尼古拉正式来到中国。至2017年初,中少总社陆续出版了《小淘气尼古拉绝版故事》(5册)《小淘气尼古拉——红气球和其他绝版故事》《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典藏版)《小淘气尼古拉绝版故事》(典藏版)《小淘气尼古拉绝版故事纪念版》《小淘气尼古拉绝版故事2》(3册)和《小淘气尼古拉绝版故事2》(典藏版),将这套法国国宝级童书完整呈现给中国孩子。


  中少总社图书中心副总监缪惟介绍说,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小读者“自动自发”地阅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少总社从设计校园世界经典微展览到组织 “淘气故事写&画主题大赛”和“整本书阅读课件大赛”等活动,营造和建立一个让孩子和教师能快速进入状态的阅读环境,也让小读者动起来、玩起来,增进对阅读的理解,发现阅读的乐趣。同时也让教师们行动起来,通过对整本书阅读课件的钻研,从而增进教师们对阅读的重视,并提升阅读教学的水平。值的一提的是,本届畅读“小淘气尼古拉”,找到身边的淘气帮:“淘气故事写&画主题大赛”征稿活动,还得到法国驻华大使馆的热情支持,共同号召小朋友们拿起手中的笔,就像戈西尼和桑贝一样,把精彩的淘气故事记录下来、描画下来,构成自己独特的童年记忆。


  中少总社致力于提供世界经典阅读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既有针对老师和学生的阅读课程培训、又有配套的阅读活动、同时协助学校建设快乐阅读的校园环境。通过多种阅读活动的开展,提升阅读教育的水平,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在潜移默化中热爱经典作品、学会阅读经典作品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自身精神的成长。


  关于《小淘气尼古拉》系列


  “小淘气尼古拉”系列是法国国宝级的著名作家勒内?戈西尼和世界著名漫画大师让-雅克?桑贝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一套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时至今日,它的光辉和魅力不仅没有随着时光消逝,反而历久弥新,散发出日益夺目的光彩。小尼古拉以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是人一生中必读的经典名著。


  “小淘气尼古拉”讲的是小学生尼古拉的故事。在书中,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与形形色色的大人们展开了淘气的“角逐”:老师、督学、学监、校长、部长……一个个“权威”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似乎有一千个应该变得规规矩矩的理由,但孩子们还是把一切“严肃”的场面变成了好玩的“游戏”。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不好玩的时候,也没有不能玩的东西。轻松活泼的文字、俏皮幽默的精彩故事配以幽默插图,使“小淘气尼古拉”系列故事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转自: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