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知识产权擦亮中国高铁国家名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7-25





  近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通车,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系统掌握高铁核心技术,高铁产品已达国际一流水平。“复兴号”高铁首次实现了动车组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的全面自主化。
 
  “复兴号”的成功,离不开一群幕后英雄的辛勤付出。中国中车科技管理部知识产权处副处长王乾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高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高,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全面提速的技术路径。在不同的阶段,知识产权要发挥不同的作用,对此中国高铁有切身体会。
 
  王乾坦言,中国中车部分技术采用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这条技术路线对知识产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技术引进阶段,主要工作是围绕着吃透技术引进协议,通过专利检索分析和专利技术信息利用帮助研发人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特别是对于如核心算法这些外方没有转让的技术,要通过专利信息检索来补充对引进技术的理解。
 
  在自主创新阶段,知识产权人员充当了清道夫和守门员的作用,发现并清除产品中涉嫌侵权的技术方案,守住自主创新技术知识产权纯洁性的大门。
 
  王乾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复兴号”高铁的知识产权相关文件累起来有一人多高。其知识产权工作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严格要求研发人员不得利用外方享有知识产权的引进技术,并对技术方案与引进技术比对,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进行修改;二是在全球范围内检索国际同行的专利,进行侵权风险分析和评估,对发现的可能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技术,必须进行规避设计,以确保未来能够顺利走出去。
 
  这两项工作的内容非常庞杂,也非常艰苦,要分析的专利达数万件之多,侵权判断的确定也需要非常专业的水准,正是由于中国中车知识产权人员的这种严格的清道夫精神和守门员精神,我们才有底气说,“复兴号”高铁是纯正中国人的高铁。知识产权人员以自己的方式擦亮了国家名片。专利强调布局与设计
 
  知识产权是投资、创新和智力成果的法律体现,中车坚持知识产权为市场服务的原则,利用知识产权巩固市场优势,防控并适当处理市场开拓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保障市场活动的正常开展。
 
  而对于海外市场,中车则强调“市场未开,专利先行”。“中国中车的国外专利申请,会考虑目标市场、国际同行等多种因素进行布局,在布局时不会拘泥于现有市场和格局,而是着眼于长远,适当先于市场。”王乾称。
 
  2017年5月,中国中车获得美国费城不锈钢双层车的订单。实际上,早在2015年底,中国中车已经开始针对费城项目转向架特殊的技术特点,分析美国相关专利,评估现有专利的影响,设计不受美国专利影响的转向架产品。同时积极开展专利布局,2016年在中国和美国申请了13件专利。正是这种重视知识产权和尊重知识产权的做法,赢得了美国客户的认可。
 
  中国中车之前的研发项目大多采用传统的“自下而上”的专利布局方式,研发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解,选定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创新点。现在有大量的研发项目采用“自上而下”的专利布局方式,研发人员和知识产权人员共同开展专利布局的顶层设计,对技术方案的专利和技术保护点制定详细完善的保护树和思维导图,有针对性的对产品的技术点进行专利布局,形成严密的专利网,加大专利保护的力度。
 
  同时,中国中车有专利研发一体化的管理要求。公司重大项目要有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在研发过程中了解研发人员的技术难点和技术兴趣点,通过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专利技术信息,帮助研发人员了解当前行业内所存在的主要技术和技术趋势,扩大研发人员视野,规避侵权风险,促进研发质量的提高,控制研发侵权风险。
 
  目前,中国中车的产品已经覆盖全球七大洲的10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签约金额从2011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81亿美元,折合约560亿元人民币。
 
  根据公开专利数据,目前中国中车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有效专利数已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6月20日,中国中车累计申请专利3204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808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6400件,外观专利申请1234件。累计授权专利21598件,目前有效专利17309件。(中国工业报记者孙郁瑶)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高铁是怎样“炼成”的——走近中国中车

    高铁是怎样“炼成”的——走近中国中车

    中国高铁这张“中国名片”愈发亮眼。未来,中国高铁该如何发展?日前,记者走近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中车。
    2019-07-23
  • 中国中车“智能制造”擦亮“国家名片” 科技创新刷新 “中国速度”

    中国中车“智能制造”擦亮“国家名片” 科技创新刷新 “中国速度”

    从2003年10月份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铁路投入运行,到2008年8月份和谐号动车组以300公里以上时速在京津之间飞跑,再到2017年9月份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以时速350公里运营,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金牌名片”。
    2019-08-21
  • 中国中车:以创新打造中国标准

    中国中车:以创新打造中国标准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表示,下一步核心就是要打造中国标准,让中国标准和其他标准一样,成为行业...
    2019-11-04
  • 中车长客:大国工匠铸造中国高铁“国家名片”

    中车长客:大国工匠铸造中国高铁“国家名片”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飞驰在神州大地的高速铁路列车实现了由“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而托起这段伟大跨越的除了不断创新的技术,还有一批“工人院士”的凝心聚力。
    2021-05-1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