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协基准价拟上调 煤炭行业盈利料改善

    长协基准价拟上调 煤炭行业盈利料改善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2022年煤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方案征求意见稿,仍采用“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5500大卡动力煤浮动区间拟上调至550元/吨-850元/吨,下水煤较此前的535元/吨上调至700元/吨。
    2021-12-07
  • 锂矿争夺加剧 锂电池回收市场才起步

    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浪潮下,谁掌握了最上游的锂矿资源,谁就拿到电动车大潮的门票。当前,锂电企业纷纷加大对锂矿资源的需求,部分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出海收购锂矿。
    2021-12-03
  • 别着急加油!国内油价或创20个月最大跌幅

    别着急加油!国内油价或创20个月最大跌幅

    今天(3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开启。综合机构预测,本轮调价周期国内成品油价将下调。中新经纬注意到,这或是年内成品油价第五次下调。
    2021-12-03
  • 价差巨大 锂电池行业“水很深”

    价差巨大 锂电池行业“水很深”

    “原来电动车电池差价这么大。”白领小凯为方便上班于去年购置了一辆两轮电动车,但今年以来随着其电池老化,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有所下滑,于是他上网查询电动车锂电池价格。
    2021-12-02
  • 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明日24时开启 “二连跌”或成定局

    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明日24时开启 “二连跌”或成定局

    近期的国际油价呈现出高速“俯冲”之势。尽管截至12月1日记者发稿时,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及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双双止跌反弹,但之前4个交易日的累计跌幅均超过14%。
    2021-12-02
  • 国际油价隔夜大幅走低

    国际油价隔夜大幅走低

    当地时间11月30日,国际油价大幅走低。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2022年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77美元,收于每桶66.18美元,跌幅为5.39%;2022年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87美元,
    2021-12-01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18亿 专家呼吁碳期货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18亿 专家呼吁碳期货

    11月30日,在2021第五届全球科技创新大会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配额价格波动合理,单日成交量屡创新高。
    2021-12-01
  • 能源绿色转型获政策加持 万亿资金争相涌入

    能源绿色转型获政策加持 万亿资金争相涌入

     《经济参考报》记者11月29日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近日国家能源集团与青海省签署“青海省零碳产业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积极参与示范区“荷储网源”一体化零碳绿色能源体系建设,发展规模化制氢和氢能场景应用。
    2021-11-30
  • 多地水泥厂家相继下调价格 专家预计仍有降价空间

    多地水泥厂家相继下调价格 专家预计仍有降价空间

    近期,多地水泥厂家相继下调水泥价格,部分厂家10月中旬以来散装水泥累计降幅超100元/吨。专家预计,受多重因素影响,未来水泥价格或将继续回落。
    2021-11-30
  • 发改委密集调研 研究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发改委密集调研 研究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接连召开企业、专家座谈会,研究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分析人士指出,在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和煤炭价格长效调控机制作用下,煤价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2021-11-29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近16亿元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近16亿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有序。截至11月2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3722.82万吨,累计成交额15.97亿元。
    2021-11-29
  • 多国释放石油储备着眼为油价降温

    多国释放石油储备着眼为油价降温

    美国政府23日宣布,将联合多个主要石油消费国释放石油储备,以便为油价降温。目前,已有多国表示将释放石油储备。
    2021-11-25
  • 粗钢减产 废钢价格大幅下滑

    粗钢减产 废钢价格大幅下滑

     近期,钢厂利润下滑,粗钢产量下降,使得废钢价格大幅回落。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相比成品钢贸易商,废钢贸易商通常体量较小,没有太多资金囤货,因此多采取快进快出的操作模式。
    2021-11-23
  • 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工具全面应用渐行渐近

    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工具全面应用渐行渐近

    数字人民币具有与银行账户松耦合、支付即结算、低成本等特性,可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避免因“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障碍。预计数字人民币将来的应用场景将全面超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
    2021-11-1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