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九成药无“儿童版” 成本高厂家不愿投资研发


作者:卢水平    时间:2010-07-05





  最近,熊女士带1岁半的儿子到汉口一家医院儿科看“食欲不振”,接诊的老医生开了一种中成药,并嘱咐:药是甜的,要嚼着吃。

  熊女士给儿子喂药时,发现他都吐了出来,完整的药片上留着细小的牙印。“会不会是药不甜、儿子不愿意嚼?”细心的她往嘴里放了一片,发现药是甜的,她又下意识地用牙咬了咬,呀,药片真硬,大人嚼起来都有些困难,她拿出擀面杖想把药片碾碎,哪晓得药片一擀就溜了,没办法她只好把药片放在瓷碗中,再用擀面杖的一端仔细地碾磨,最后将碾碎的药片放进奶瓶中,用开水冲兑喂服。

  前几天,记者在零售药店买到这种药品后亲自试验,发现熊女士所言不虚。

  儿童药品多数是成人药的“减量版”

  据了解,上述儿童专用药不适合儿童服用的现象虽是特殊个例,但事实上,很多非处方药品根本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剂型。

  汉口后湖王女士的儿子今年3岁,前几天孩子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她买了盒退烧药准备先给孩子对付一下,药品外包装上注明:“口服,一次2至3粒,一日三次,儿童酌减。”这个“酌减”到底该减多少呢?王女士不禁为难,为应急她还是忐忑不安地给孩子服了一粒。

  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区几家大型零售药店,偌大的卖场里,成人药品通常有七八个专柜,明确给儿童使用的药品最多只有一个专柜,其中还混放着儿童营养品。“儿童专用药的确非常稀缺。”3日,武汉市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徐华接受采访时说,在政府招标采购的数千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药物不到20%甚至更少,“远远不能够满足儿科临床需求”。“这也是临床上化学成分相同的成人药只能减量给儿童服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徐辉甫指出,专业的医生会根据儿童的体重、体表面积等指标,比较容易做到对药量的“酌减”,但家长就未必有医生掌握得那么准,甚至很容易出现用药失误。

  厂家称不愿做儿童药主要因“研发成本高”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数的20%左右,但目前3000多个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仅约60种(含中成药),国内90%以上药物没有儿童剂型。

  市面上的儿童药为何那么少?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徐辉甫主任医师分析,研发一个新药从一期临床试验到四期临床试验要耗费大量资金,近几年国家对新药审批管理更加严格,一些已经取得了成人剂型生产资格的药厂不愿再去花巨资研发生产专供儿童使用的新剂型。

  武汉市儿童医院主任药师徐华还认为,不仅如此,按我国现有国情和伦理,家长不太愿意让孩子作为志愿者去参与新药的临床试验。

  广州一家中药厂有关负责人解释,以该厂板蓝根为例,研发全程耗资确实巨大,关键因素是,在做四期临床试验时就已经对剂型分了高、中、低三种,其中低剂型就相当于针对儿童群体。“其实不管是成人剂型还是儿童剂型,只是药量上的差异,并无成分的不同,没有必要再去生产一种儿童专用剂型。”

  专家建议

  药厂须标明“推荐儿童用量”

  武汉市儿童医院主任药师徐华认为,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临床上用成人药品替代儿童用药的状况还是有所改变的。现在专门的儿童药还是多了不少,但以合资企业的药为主,国内药企参与研发的积极性仍不高。

  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徐辉甫认为,绝大多数药品在说明书上笼统地写着“儿童用量酌减”,这种模糊的说明把用药风险转嫁给了医生和家长,更把危险推给了吃药的孩子。

  专家建议,国家应该从安全用药的立场考虑,鼓励国内药企参与儿童药的研发,并以制度形式要求药企对自己生产的药物标明“推荐儿童用量”。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卢水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