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联合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出部署。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关中、三晋、河洛、齐鲁等地域文化,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黄河流域文物资源丰富,9个省(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占全国的39.73%。做好黄河文物保护利用,可以有效支撑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可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可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编制出台《规划》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推动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对黄河文化遗产进行系统保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部署黄河文物系统保护重大工程。此次五部门联合印发的《规划》,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实施计划和具体行动指南,也是对黄河文物系统保护重大工程的细化落实。
第二,推动提升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水平。黄河流域在考古、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古建筑、石窟寺保护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黄河流域文物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强,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整体水平不高,让文物活起来方法不多。通过编制实施《规划》,系统谋划工作思路举措,与各部门达成广泛共识,通过资源调查全面认定黄河文物,以考古研究厘清黄河文物价值体系,实施一批影响力重大的综合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推出一批高水平陈列展览,系统展示黄河文物价值和内涵,积极推动黄河文物保护利用成果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规划》强调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黄河流域“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推进黄河文物全面研究,重点作了以下部署:
一是实施黄河流域重大考古项目。不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协同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系统阐明黄河流域社会文化演变、族群迁徙融合的基本脉络,科学揭示黄河文明的核心价值、典型特征和突出地位,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和5000多年文明史发展历程。
二是做好研究成果发布与转化。加大黄河流域考古研究成果发布力度,及时出版考古发掘报告,加强公众宣传,依托“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平台及向社会推介重要考古发现。推动黄河流域大遗址考古和研究成果转化,支撑大遗址保护利用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动研究成果向价值展示传播、科普教育等方向转化。
三是壮大考古科研机构。支持黄河流域建设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和出土文物整理基地、考古工作基地(站)、科技考古实验室、考古博物馆等,提升考古机构和考古装备设施科技化、现代化水平。依托沿黄省、市级考古院所,打造国内一流水平的考古研究机构,依托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级专业考古机构,培育建设世界一流考古机构。
《规划》提出在加强黄河文物资源调查、推进黄河文物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强调实施黄河文物系统保护,部署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黄河文物资源管理。推动沿黄各省区建立文物保护单位定期公布机制,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将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和监管平台。推动地方人民政府落实“先考古、后出让”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土地开发考古前置改革。
二是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全面加强黄河流域古遗址、古墓葬综合性保护利用,加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动大遗址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加强长城重要点段保护维修展示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升黄河流域石窟寺保护水平,加大黄河流域文物建筑保护力度,提高黄河流域革命文物保护水平,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推动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相结合,强化本体保护和风貌管控,提升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保护传承城市文脉。
三是促进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引导沿黄各省区的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企业深化黄河文物保护利用基础研究,推动共性关键性技术攻关,聚焦黄河流域土遗址、石窟寺和木结构建筑等重要文物在本体保护、现状监测、风险识别、灾害风险管理、游客管理及预防性保护技术创新等重大课题,形成科研成果并推广应用。推进重要石窟寺壁画、造像、摩崖石刻、刻经的数字化保护工作。推动黄河文物保护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黄河流域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研究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是持续推进文物平安工程。建设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加强文物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与维护,建立重要的古墓葬、石窟寺、田野石刻、古建筑构件以及重要文博单位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实施风险等级管理。提升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防控能力。从严打击盗掘、盗窃、非法交易文物等犯罪行为,完善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联合长效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将文物安全纳入防灾减灾体系,试点实施文物防灾减灾示范工程。
《规划》从创新黄河文物展示利用、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两个方面,对推进黄河文物活化利用、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进行了部署。
在创新黄河文物展示利用方面,规划提出,一是构建黄河文物展示体系,围绕九大价值主题,形成重要展示节点、展示片区和展示带,构建黄河文化专题线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二是创新黄河文物展示利用途径,提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水平,实施石窟寺展示陈列提质工程,创建黄河文化遗产主题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三是提升黄河博物馆展陈水平。鼓励利用文物建筑建设专题性黄河文化博物馆,推出一批聚焦黄河文化核心价值和突出特征的专题展览,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作用,促进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联展、换展、巡展等活动,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加强黄河文物新媒体传播。依托“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打造线上黄河文化体验与呈现系统。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载体,构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黄河文物数字展示场景。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