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业态融合打造文旅新IP 全国首个重型汽车博物馆在重庆开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2-26





  12月22日,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再添一个新地标,全国首个重型汽车博物馆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在重庆市大足区开馆。这是重庆首家“三线建设”历史文化博物馆,当天,该馆被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授予“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全国重型汽车产学研实训基地”。


  重庆市大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蒋朝彬介绍,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以“铭记历史,再现红岩汽车发展历程,感悟时代工匠精神和爱国情怀,传承三线精神”为定位,以“文化兴区、创意为本、产业为根、旅游为韵”为建馆策略,以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并重的发展思路,经两年规划、一年动工建成,旨在深入挖掘大足的重汽文化,营造浓厚的重汽文化氛围。


  红色装点讲好中国重汽工业故事


  据悉,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占地总面积12886平方米,收集文物、文史、文献资料和工业遗产8000余件(套),图片12000张,口述历史视频35人,共228分钟。其中,室内展区展陈以“不负使命无愧时代”为主题,划分时光之门、重大决策、流金岁月、筑梦重车和盛世华章五大展区,室外展区镇馆之宝CQ261军车实车和4000吨液压机矗立,将“从无到有”到“民富国强”的艰辛历程娓娓道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重汽汽车城蕴藏的“三线建设”精神。


  蒋朝彬介绍,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是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一体的新型博物馆,注重展览研究和主题提炼,以及对藏品当代价值的挖掘阐释,并将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展览、教育资源,努力创建重庆乃至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该馆将与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四川三线建设研究会、重庆三线建设研究会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举办中国三线遗产研究和保护利用研讨会、承办重庆三线建设研究会年度大会等研讨会议,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


  除了作为中国重型汽车的摇篮,大足还坐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是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后花园”,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关键词”。未来,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将依托原四川汽车制造厂闲置厂区、保存完整的装备等国有资产,打造涵盖工业遗址展陈、文博文创、工业研学等业态于一体的中国国有企业博物馆群落、重汽文创产业基地、重汽文化特色文旅小镇,建设成为重汽文化特色打卡地以讲好“重汽故事”,讲好“中国汽车工业故事”。“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重汽文化展呈的载体作用,积极融入大足旅游线路,有效串连大足石刻、龙水湖景区及乡村旅游,为游客提供更加充足的旅游产品,让更多的游客留足、品足、玩足。”蒋朝彬说。


  智造转型振兴渝都车城风采


  同为三线建设博物馆,相比于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和四川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博物馆的特别之处在于以“四川汽车制造厂”为基础修建。据介绍,四川汽车制造厂(上汽红岩前身)是我国诞生的第一个重型卡车品牌,也是重庆打造“汽车制造基地”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早在上个世纪,四川汽车制造厂历经从单一的军车生产到第一辆民用重卡走向市场,其产品不仅服务于国防和经济,还出口东南亚、非洲、中东、南美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蒋朝彬表示,大足以“整车、专用车、零部件”为骨架的汽车产业集群体系逐步形成,全区汽车产业实现了由加工到制造、精制、智造的转型,正围绕一套体系、一座基地、一个期许三个“一”,重振“十里车城”风采。


  目前,大足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型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西部最大的轮胎制造基地,围绕以上汽红岩为主的重型汽车产业,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一套体系”,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达到200余户,其中重型商用车一级配套企业30家,区域内拥有中国汽研科技产业园和试验基地、双钱轮胎、上依红车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


  1984年重庆机电集团、双桥经开区和建投集团共同投资组建了第一家专用汽车公司重庆重型汽车集团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后又引进了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重庆军通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4企业,形成了3万辆集重型工程自卸车、半挂车、厢式运输车、环卫车、物流运输车、军用洗消车和发烟车等多种类多型号的专用车(改装车)的生产能力。2021年7月,双桥经开区被重庆市经信委授予专用车特色产业基地,成为重庆汽车产业独具特色的“一座基地”。


  下一步,大足全区工业将向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大足工业重要的支柱产业,将加大关键零部件招商力度,承接发动机、变速箱、汽车车身件等关键零部件项目,着力延伸汽车产业链条,实现打造汽车零部件“大足品牌”的“一个期许”,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


  数据显示,2021年前10个月,大足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10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1家。生产专用车(改装车)2.1万辆,产业实现产值51.6亿元,预计产业工业总产值将在“十四五”期间达到400亿元。(刘宇凡)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