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米、玉米和杂粮,打造粮食三张名片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0-30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在世界粮食日前夕,我国时隔23年,中国再发粮食白皮书,白皮书突出强调了国家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的战略定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白皮书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白皮书说,到2020年,确保建成5333万公顷高标准农田,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亿公顷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6亿吨以上。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到2022年,确保建成6667万公顷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粮食种植面积保持总体稳定。


  吉林打造粮食三张名片


  粮食大省吉林,本着把“玉米做深、水稻做精、杂粮做细”的产业目标,正着力打造全省粮食的三张名片,即吉林玉米的“黄金名片”、吉林大米的“白金名片”和吉林杂粮杂豆的“彩金名片”。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资源禀赋优越。水资源充沛,水系发达,绝大部分属于源头性河流,水质清澈。黑土层厚达40多厘米,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高,土壤肥沃,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是国家重点生态建设示范省,全国“六大林区”“八大草原”之一,素有“黑土地之乡”美誉。


  多年来,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吉林用全国4%的耕地,生产出全国6%的粮食,提供了全国10%的商品量。


  “吉林大米”——白金名片


  以好吃、营养、更安全而著称的吉林大米新米订单不断。吉林省“白金名片”吉林大米,正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


  吉林水稻历史与分布区域


  吉林省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卢城之稻就已享誉华夏,清朝更是成为皇室贡米。吉林是东北粳稻的发源地。


  吉林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三大区域:一是东部长白山丘陵地带。代表品牌是梅河大米、柳河大米、延边大米等。二是中部松辽平原地带。代表品牌是万昌大米、舒兰大米、榆树大米、长春松花江大米等。三是西部松嫩平原地带。代表品牌是查干湖大米、嫩江湾大米、二马泡大米等。


  经过几年的品牌建设,“吉林大米”品牌蜚声中外,吉林市、长春市分别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粳稻贡米之乡”和“中国优质粳稻之都”称号。2017年,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开放的中国:精彩吉林相约世界”全球推介会上盛赞:“吉林大米比日本的还好”。这就是吉林大米的“白金名片”。


  吉林水稻的七次更新换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水稻品种经历了7次更新换代。


  1949年到1955年,是吉林省水稻生产和种子工作的恢复时期。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仅130万亩,品种主要以“青森5号”“小田代”为主,产量为170公斤/亩。


  1956年到1965年,省农科院选育早熟品种长白1-5号、中熟品种松辽1-5号,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品种,实现增产10%—20%,在生产上代替了日本品种。吉林省水稻品种完成了第一次更新。


  1966年至1980年,“长白6号”“吉粳60”在生产上推广面积达到48万公顷,占全省水田面积70%。吉林省水稻品种完成第二次更新。


  1981年至1990年,随着大棚盘育苗机插秧技术的引进推广,日本中晚熟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占据吉林省水稻品种市场,成为吉林省水稻品种第三次更新。


  1991年至2000年,通过省内水稻专家的努力,“长白9号”“超产1号”等50多个吉林省自己选育的品种占据了主要市场,产量达到450公斤/亩,彻底改变了日本品种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完成第四次品种更新。


  2001年到2010年,种子市场的需求仍然是高产,这一时期,正值国家推行一期超级稻战略,吉林省完成了第五次品种更新,“吉粳88”等一批高产品种应运而生,产量平均达到480公斤/亩。


  2011年至2014年,吉林省完成了水稻品种的第六次更新,产量提高到520公斤/亩。


  2015年到2018年,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者对“食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时期,正值吉林省实施吉林大米品牌建设战略,急需一批优良食味好品种。“吉粳816”等品种的应运而生,标志着吉林省品种完成了第七次更新换代——由高产向高质量转型。


  “吉林玉米”——黄金名片


  同吉林大米一样,吉林玉米、吉林杂粮等越来越多的吉林农产品品牌正让全国市场刮目相看。


  吉林省与美国北部、乌克兰处于同一纬度,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吉林玉米以黄玉米为主,吉林玉米已成为中国优质玉米的代表,四平市和公主岭市,分别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玉米之都”和“中国玉米之乡”。吉林玉米的“黄金名片”熠熠生辉。


  “杂粮杂豆”——彩金名片


  杂粮杂豆是指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四大作物之外的谷物及豆类,并非主粮。作为全国杂粮杂豆的重要产区和出口基地,杂粮杂豆的“彩金名片”也日益叫响。然而曾几何时,受市场等因素影响,吉林省杂粮杂豆的种植面积一度萎缩。


  目前,吉林省杂粮杂豆年产量20亿斤以上,主要有绿豆、红小豆、谷子、高粱、燕麦、花生、葵花籽等。其中洮南绿豆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吉林省著名粮油品牌A字鹦哥绿豆畅销日本、韩国和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出口免检产品。


  洮南素有“中国绿豆之乡”美称,洮南杂粮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杂粮杂豆集散地,绿豆贸易量占全国1/4以上。


  扶余四粒红花生色泽饱满,粒度均匀、口感香醇,是吉林省著名的“花生特产之乡”。


  乾安黄小米米粒饱满,色泽金黄,煮熟的小米粥浆似黄乳,黄粘适口,唇齿留香。


  此外,还有双辽的黑花生、敦化小粒黄大豆、松原红高粱、延边江米等杂粮也因品质好、营养成分高而畅销全国,远销海外,深受消费者青睐。


  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小,品类却极多,约有200多种,这么多种类,不可能都有市场认知度。如何摆脱杂粮杂豆“小而杂”天性特征的不利影响,形成“广而深”的市场知名度,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头一个难题。对此,吉林采取了“先从省域整体入手,形成品牌合力之后,成熟一个子品牌,发展一个子品牌”的品牌培育策略,抱团出击,打造拳头产品。


  目前吉林杂粮杂豆,已经形成了母子品牌互联互动的品牌矩阵。在叫响吉林杂粮杂豆这一大的整体区域公用品牌的同时,松原小米、扶余四粒红花生、白城绿豆等单产业(产品)子品牌建设也卓见成效。


  下一步,吉林将鼓励和支持有关县(市)、乡从本地优势品牌出发,下大功夫打造诸如高粱、燕麦、葵花籽等新一批在吉林产量较大、品质优良、公认度高、市场发展潜力好的单产业(产品)杂粮杂豆区域公用品牌,从而不断丰富吉林杂粮杂豆的品牌矩阵。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吉林省构建了以“‘吉字号’背书品牌为基础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完备的品牌体系架构。


  时光淘洗,广袤的吉林大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农业品牌,它们正以卓越的品质,向世界绽放着多彩的光芒。


  转自:吉林农村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吉林率先实行高效植保机械作业补助

    为大力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补齐高效植保机械化短板,近日,吉林省农委、财政厅联合印发了《高效植保机械化实用技术推广作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
    2017-08-31
  • 吉林榆树:黑土地上的备耕“三变”

    再过不到一个月,曾多次摘得全国产粮“冠军县”的吉林省榆树市就要迎来最繁忙的春耕季节。记者近日在榆树的部分农村地区走访时发现,高效灌溉模式、高标准农田和订单化种植,让不少农民和“新农人”告别了以往备耕时节的焦虑。
    2019-04-11
  • 跑赢“最后一公里”--看吉林省农业科技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吉林省农业技术的推广与落地,离不开基层农技站、高校以及新型经营主的深度参与和推动,只有调动多方力量,才能真正让农技“长腿”,在田间落地生根。
    2019-04-12
  • 2019年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力争达到70万亩以上

    2019年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力争达到70万亩以上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作为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省政府已将该技术列为农业五大主推技术,并纳入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内容。
    2019-06-18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