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夏粮主产区的粮食陆续上市,新一轮的夏粮收购也正式展开。
面对即将上市的新季小麦,市场会有哪些变化?如何守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如何让农民卖“舒心粮”“满意粮”?5月15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2019年夏粮收购工作新闻发布会,对夏粮收购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优粮优价”导向更鲜明
近期,湖北省粮食局组织开展了夏季粮油产购调查,对全省夏季粮油购、销形势和价格走势进行分析。
“预计今年我省小麦产购双增、质量好于上年,预计收购量58.2亿斤,同比增加20.8亿斤。”湖北省粮食局副局长胡新明介绍,在夏粮收购中,湖北将全面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强流通对生产的引导带动作用,实行粮食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实现优粮优价。
2018年,湖北省粮食市场化收购的比例达77%,今年湖北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市场多元主体积极性。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景波在发布会上介绍,从全国范围看,今年国家继续在主产区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范围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为每斤1.12元(国标三等),执行时间为6月1日至9月30日。
从生产看,各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有效供给有所增加。如河南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江苏优质小麦面积600万亩,四川油菜籽优质品种占比超过8成。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夏季粮油生产形势较好,有望获得好收成,预计产量将保持较高水平。
“从收购看,随着城镇化推进,商品率逐年提高,夏粮收购量稳中有升,预计小麦收购量1350亿斤,与上年持平略增。与此同时,优质小麦购销将更趋活跃,预计小麦收购呈现最低收购价收购与市场化收购同步展开的局面。油菜籽收购市场形势较好,预计收购量320万吨,保持在正常水平。”卢景波说。
“整个收购还是坚持市场化方向,大力提倡开展市场化收购,搞活粮食流通,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民售粮收益。只有当政策执行区域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符合预案启动条件时,国家才启动收购,发挥政策托底作用。”卢景波说。
守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避免发生“卖粮难”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在今年的夏粮收购中,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各地做了哪些准备?
卢景波介绍,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督促各地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查漏补缺,强化各项政策举措,确保夏粮收购各项安排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牢牢守住不发生“卖粮难”的底线。
近年来,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地方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抓好改革措施落地,多元主体入市积极性提高,市场购销比较活跃,农民售粮的渠道更广。农民主动对接市场的意识逐年提高,扎堆售粮、集中售粮的现象明显缓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收购压力。
“在收购中,各地将严格执行最低收购价粮食质价标准,严把政策性收购质量关,既不得随意放宽标准,收购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也不得拒收农民交售的达标粮食,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卢景波说。
“为做好夏粮收购,我们鼓励本省各类粮食企业适应粮食生产组织方式变化,与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收购,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通过搭建平台、产销对接等方式,鼓励引导省内重点粮食企业、粮食经销商、主产市县粮食部门,与中粮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开展外购外销,提高粮食收购市场化比例,促进粮食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胡新明说。
卢景波表示,对于个别地区可能出现的售粮过于集中、短期内压力过大等问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密切关注,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妥善解决。对符合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条件的,及时启动实施,用好托市政策,发挥兜底作用,牢牢守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让农民卖“舒心粮”“满意粮”
目前,小麦和油菜籽零星上市,后续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夏粮收购形势可能发生变化。要密切跟踪监测,及时分析研判,为做好收购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让农民卖‘舒心粮’‘满意粮’,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将主动顺应粮食生产经营和市场流通形势变化,紧紧围绕农民需求,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卢景波指出。
为保障夏粮收购,各地积极腾仓备库,加快仓储设施维修改造,统筹粮食储备轮换吞吐,积极做好腾仓并库,千方百计扩大收储能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汇总信息显示,目前主产区已准备仓容1300多亿斤,基本能够满足收购需要。一些地方还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进绿色生态储粮体系建设。四川省财政投入10多亿元,建设了低温储粮仓容600多万吨,储粮条件大大改善。
卢景波介绍,为做好粮食收储服务,各地将开展入户服务,前移服务端口;强化产后服务,助推提质增收;优化现场服务,提高收购效率;加强信息服务,引导有序售粮。开秤后,各库点将会按照价格上榜、标准上墙、样品上台的要求,让农民交“明白粮”。集中售粮期间,有条件的库点还将采取预约收购、订单收购、绿色通道等方式,减少农民排队时间。(李慧)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