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说,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在节水、节电、节肥、节药、节人工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至20%,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下称《规划》)。
“《规划》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系统、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规范性要求。”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邱天朝说。《规划》对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分7大区域明确了建设重点,提出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规划》分析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形势,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任务,对凝聚各方共识加快构建农田建设新格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桃林说。
根据《规划》有关部署,2021-2022年的年度新增建设任务将达到历史峰值,2023年开始部署改造提升任务。中央财政如何保障落实建设任务?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负责人姜大峪表示,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源头整治和投入力度。2021年,中央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787.82亿元,同时推动地方通过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债券、土地出让收益等多元化渠道安排88亿元,支持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二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点领域予以保障。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修订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共同事权属性,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三是多措并举保障《规划》的年度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比如分配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各地粮食生产情况作为重要的测算因素,对13个粮食主产省予以重点支持;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记者 廖睿灵)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